程启愕然,没道理吧?怎么说咱也是茶叶大国啊?以中国幅员之广阔,还到处都是茶场,就这产量和影响力还能输给阿三了?
对程启的疑问,嫦娥慢条斯理地回答道:“中国种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的面积业非常广大,但是,有人是这么总结的,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
嫦娥解释道:“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茶园,有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然而,其中有无数的茶园只是家庭小茶园而已,大小不过几亩,采用最原始的人工种植,在茶叶生产工业化方面还不如非洲的国家肯尼亚,这些茶园的总产量也好,人均产量也罢,都完全无法期待。”
这个论调怎么这么耳熟?程启歪着脑袋想了想,好像粮食种植也是这样的吧?自己已经在努力推行大农场,看来这茶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单位面积产量低,所以空有最大的种植面积,却只能有第二大的产量,这个程启很容易理解。
中国人喜欢喝茶,和朋友聊天要喝茶,自己解渴也要喝茶,饭前要喝茶清口,饭后又要喝茶解腻。反正,一个中国人从睁眼起床到上床睡觉,一天下来各种场合都会喝茶,自然会消耗掉大量的茶叶,所以出口的茶叶数量就变成了第三大,这个不用嫦娥解释,程启自己就能想得清楚。
不过这个创汇第四就不好理解了。
嫦娥解释道:“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比较低,平均只有每千克美元,比印度的低40%,比斯里兰卡的低60%。”
程启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咳嗽个不停,好半天才缓过一口气来。
每千克美元?这是卖茶叶还是卖树叶?如果这个价格可以买到好茶叶的话,程启表示自己也可以为中国的茶叶制造业多做点贡献。
嫦娥幽幽地问到:“你觉得以中国的国情,会把好茶叶优先出口还是优先国内消费?”
程启又咳嗽了。要说好茶叶都中国人自己喝了,出口的都是茶叶渣子,程启自己都不信。
莫名的,程启感到了愤怒。把好茶叶按每千克美元的价格出口,然后茶叶渣子在国内以几十甚至几百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中国人?
“事情没有那么极端,但你要相信,出口的茶叶一定不会是什么渣子,反而会因为国外客户的高要求,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农药的残留一定是非常的小。”
程启真的生气了。他紧握着双拳,用低沉的声音问道:“为什么?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吗?”
为什么出口的茶叶会这么低?太简单了,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数其实只是可以做茶的树叶而已,不是龙井,不是铁观音,不是祁门红茶,也不是大红袍。什么茶都不是,只是树叶,这些树叶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进入茶叶生产商——比如立顿——的工厂,在那里被搅碎、加工为各种价格不菲的袋装茶。
凭什么立顿的袋装茶就比中国的茶叶贵那么多?明明都是一些茶叶渣子而已!虽然程启不懂茶,但他也知道,中国的茶叶都讲究茶叶完整,像一些高端的茶叶,比如龙井,都要将茶叶放进玻璃杯中,欣赏那茶叶在茶水中舒展开来的样子。
在中国,哪个茶叶商敢卖给客人搅碎了的茶叶?不想开门做生意了吧?
说起龙井,皇宫中理所当然应该由最好的茶叶,程启很想附庸一下风雅:“嫦娥,从内库中取龙井茶来,拿个漂亮点的玻璃杯,再取来玉泉山的泉水,我们来泡龙井茶喝。”
这种事情再简单不过了,须臾之间,一杯龙井茶就泡好放在了程启的桌面上。
程启盯着玻璃杯,只见杯中茶叶都为一芽一叶,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虽说是一杯清茶,却分明可以从中体验到一整个的春天。
嫦娥介绍道:“按照内库中的记录,这是从西湖狮峰山胡公庙前的十八棵乾隆御封茶树上采得的明前龙井,算是极品好茶了。”
程启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果然好茶,至于好在哪,说不清楚。
程启嘘一口气,觉得自己对茶道的把握又精进了一层。千利休说的,“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自己让嫦娥泡茶,简单方便又好喝,简直就是茶道的无上境界。
程启正在洋洋自得,只听嫦娥继续说道:“这茶叶在我们位面曾拍卖出上百万元一斤的高价,折算过来的话,你这一杯大约就是万元人民币。”
程启的手一抖,好悬没有让杯子脱手或是茶水洒出来。不管程启再怎么是个暴发户,喝杯茶就要万元人民币的奢侈,也大大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默默看着碧绿明亮的茶水,舒展的茶叶,再喝一口香馥如兰,甘醇鲜爽的茶水,程启也不由感叹:这春天的感觉还真是昂贵啊!
这又不是鱼子酱……程启未免有点碎碎念。不管转念一想,这反正也是放在皇宫里的,不喝白不喝。
程启举起玻璃杯,默默地看着杯中的龙井茶叶,想象着这些叶子全被搅碎成粉末状后,一杯茶水浑浊一片的样子。
那样的话,这茶叶还能有上百元万元一斤的价格?能上百元就不错了!
程启还记得呢,前面说出口茶叶才美元一千克,这里又说这龙井的价格上百万元一斤。这问题到底在哪里?
万事不决问嫦娥,程启从不害怕在嫦娥面前显露自己的无知,而嫦娥也从不会吝啬于教育自己的管理者。
嫦娥说道:“这其中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品牌问题,另一个就是原产地的问题。同样的茶叶,有品牌和没品牌、是否原产地出产所导致的价格差别可以天差地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