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林觉得自己有机会重新在中华帝国开展业务,或者有机会可以原封不动地把资产从政府手里拿回来,甚至也许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中华帝国说外国人可以在上海合法经商,不是吗?麦克林真心希望这不是敷衍的话,他现在也只能这样希望了。
他太天真了,他以为的“合法”绝对不是程启说的“合法”。冲击中华帝国国内的工商业发展,这就是程启眼中外国银行的原罪。在国内银行发展起来之前,在金融业监管措施到位之前,外国银行永远都不可能“合法”。
像现在连中央银行都只有皇帝一个员工的情况下,麦克林想得太多了。
席正甫就现实多了。7岁的席正甫原来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买办,去年借00万两白银给清政府的大手笔就是他张罗的。这既给汇丰银行带来了巨大利润,也给他本人带来了高额的佣金和以前不敢想象的政治地位。
可现在全完了。汇丰银行被查封,他失业了。
在席正甫看来,在外国银行被政府强制查封、资产冻结并不是因为银行这个行业有问题,仅仅是因为这些银行是外国人开的。作为银行本身,席正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
席正甫决定去找胡雪岩,他和胡雪岩也算有些交情。
胡雪岩有几个钱庄,在席正甫看来,这些每日里靠收取保管费、汇兑费用来蝇营苟且的钱庄,正适合用来转换为西式的银行,一头靠支付利息揽储,迅速扩大资金池,一头以较高的利息给靠得住的客户放贷,赚取这中间的利息差额。
至于其它汇兑费用等收入,只要银行上了规模,不愁不会滚雪球一般迅速增加。
在外国银行被驱逐的现在,简直就是成立本土银行的绝世好机会。只要成立银行,席正甫有信心可以利用原来的人脉,为银行谋取巨额利润。就算外国公司都关门了也不要紧,国内的工厂、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同样是巨大的。
对,席正甫的行为完全符合后世对“买办”的定义,但他也不是只愿意给外国人做“买办”的,如果中国人给他机会,他同样做,只要能够挣到钱就行。
“家国”还是“国家”的区别而已。
甚至,很多的“买办”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商人迈克尔一点也不纠结,他填写好了《入境申请书》,让自己的仆人拿去中国人的海关递交了。
他当然要申请留下来。他做正经粮食生意的,走到哪里也应该是受欢迎的人。像这次,多少以前呼风唤雨的公司都被贴上了封条,他的公司却安然无恙。
前一阵子通过在公使馆的朋友介绍,他还和中国人的大官李鸿章有约,将按每吨0两白银的价格卖给李鸿章小麦。李鸿章总共可是要收购0万吨小麦呢,绝对的大买卖。
可惜不是自己一个人吃这个订单,还有法国人也要分一杯羹。不过也不要紧,李鸿章说了,这粮食的收购,先到先收购。自己在美国的伙伴已经筹集了1万吨的小麦,组成了10多艘船的船队运送过来。话说船应该快到了才对,而法国人,哼哼,谁会指望法国人的办事效率呢?
听自己在公使馆的朋友说,英国、法国和俄国有可能会对中国宣战,甚至美国也有可能参战。不过那又有什么要紧,什么也不能拦阻商人赚钱的欲望。
啥?这可能帮助中国人?那又怎样?我们可以和中国人打仗,但不应该不赚中国人的钱。
同样是帝师,翁同龢对自己接到的差事就没有李鸿藻那么满意了,虽然,他也知道这份差事真的很重要。
中华帝国银行,中国帝国的国家中央银行行长。说是“银行”,其实是政府机构,“行长”其实是“部长”。
位高权重,但是,不“清贵”。甚至,整日里就是和各种货币政策打交道,可谓“谈笑有巨头,往来无寒丁”,说是钻进了钱眼里也不为过。
所谓大儒,就该满腹文华,站在庙堂之上,凭着一身正气,再有加上嘴皮子利索,上可辅佐皇帝,匡正社稷,下可安抚黎庶,各安其位。
现在一身铜臭味是怎么回事?
所以翁同龢很不开心。但他不敢拒绝皇帝的要求,从满脑子不知道怎么得来的知识看,这份差事如果没有做好,简单的几个政策就可真正祸国殃民。可皇帝没有比翁同龢更合适的人选,翁同龢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为君分忧是作为大臣的翁同龢不可拒绝的义务,于是翁同龢硬着头皮上阵了。
他不知道的是,皇帝最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清廉。央行行长这个职位有太多的利益可以输送了,比如可以“不小心”把即将执行的金融政策透露给特定的人知道的,对方就很容易赚个脑满肠肥。
像这样的工作,还是交给比较清廉的人比较好。
程启只需要翁同龢把央行建立起来,开始运作就好,具体的政策他并不担心,万事不决有嫦娥啊!
中华帝国银行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皇帝手里接过货币发行权,第一版的中华元宣告停止印刷,以后中华元的正反面底部中间都是印刷着“中华帝国银行”了。
紧接着中华帝国银行发行了8亿4千万中华元将皇帝内库的5760万两白银全部购买,又将国库内还剩下的4000万两白银也收进自己的金库。
再以将近1亿两白银为基础,再加上政府每年预计约5000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发行了00亿中华元,扣除购买内库白银时产生的亏空,国库还有60多亿中华元,中央政府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富裕。
在程启的计划里,国内使用中华元,黄金、白银以后就专门用来和外国做生意用,相当于是外汇了,而国内将逐步废除黄金、白银和铜币的货币地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