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之看了看魏允谦,知道大儿子柔弱,四儿子凶恶。
四儿子身上这凶恶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四儿子要是忠于大儿子,这股凶恶劲儿就可以保卫大儿子坐稳江山,四儿子要是生出反心,这股凶恶劲儿就会威胁大儿子的统治。
魏亮之用慈爱的目光看着魏允谦,说道:“老四、老十四要是不服从朝廷的号令,你先以兄长的身份,拿着我的遗诏教育他们俩,给他们俩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俩要是还不悔改,你就削夺他们的兵权,把他们俩圈禁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杀他们,你的手上不能沾上自己兄弟的血。”
魏允谦点了点头,说道:“儿臣牢记父王的教诲。”
当初,魏亮之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纠结了很久,魏允谦是他的长子,按照华夏诸侯国盛行的嫡长子制度,理应立魏允谦为太子,但是,魏亮之又嫌弃魏允谦过于柔弱,以后恐怕挑不起江山、坐不稳王座。
在众多儿子当中,魏亮之最喜欢的是四儿子魏允吉,觉得魏允吉最像自己,杀伐果断,能够震慑群臣、万民。
魏亮之想要立魏允吉为太子,可是,想来想去,他又觉得不妥。魏允吉是老四,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他要是当了王上,三个哥哥见了他就得行跪拜大礼。
哥哥给弟弟行跪拜大礼,这得多尴尬呀,这不是乱了家庭秩序吗?
魏亮之的骨子里有着深厚的华夏农民基因,作为一个好父母,必须方方面面都要为儿孙们考虑到了。
魏亮之经过一番权衡考量,决定还是立魏允谦为太子,他觉得魏允谦是老大,老大继承家业符合规矩,而且魏允谦仁义,不会为难他的弟弟们。柔弱一点无所谓,自己这些年殚精竭虑,为儿孙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说句难听的,儿孙们就是傻子,坐在那王位上,这个国家也乱不了。
魏亮之一辈子算计人,终于耗尽心血,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魏亮之驾崩,魏允谦继位为魏王。
魏允谦披麻戴孝,趴在魏亮之的棺椁上,哭得死去活来,周围的人们见新王上孝心如此之重,不禁受到感动,也落下泪来。
就在魏允谦大哭不已的时候,身为上大夫之首的犀首走了过来,低声说道:“王上请节哀,各地的君侯纷纷上书,想要到大梁来奔丧。”
魏允谦擦了擦眼泪,止住了哭泣,说道:“父王驾崩,他们也该来见父王最后一面,叫他们来吧。”
犀首说道:“王上,不可呀。”
魏允谦愣了一下,说道:“有何不可?”
犀首说道:“王上,诸位君侯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把朝廷法纪放在眼里,如果让他们到大梁来,他们聚在一起密谋,渗出什么事端来,那可就麻烦了。”
魏允谦虽然柔弱仁义,但是,他并不迂腐,他当上了这个魏王,就想坐稳王位。
魏允谦想了想,觉得犀首的话很有道理,说道:“对,上大夫说得对,不能让他们到大梁来,告诉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待着,不许随意离开封地。”
魏允吉、魏允哲这些弟弟接到了魏允谦的诏书,待在封地没有动。这些弟弟原本被称为“王子”,现在,魏亮之死了,魏允谦继承了王位,他们被改称为“君侯”。
大部分君侯对魏允谦的诏书都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们和魏亮之也没有什么父子感情。魏亮之有三十多个儿子,每天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除了个别几个喜欢的儿子之外,大部分的儿子他都没有多少时间接触。
有的儿子除了逢年过节,与魏亮之见面的次数,十根手指都数得过来。
这些君侯才不管是父王当国王,还是兄长当国王,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受侵犯,自己和子孙后代可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当逍遥君侯。
魏允吉和他这些兄弟们不一样,他是有野心的,魏允谦比他大不了几岁,虽然,从小魏亮之就教育魏允吉,魏允谦是大哥,你们这些弟弟都要尊重大哥,听大哥的话,但是,魏允吉始终是瞧不起魏允谦这个大哥。
在魏允吉这种暴徒恶贼看来,仁义的魏允谦就是个窝囊废。
魏允吉经常会想,父王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老大,父王辛辛苦苦创建的魏国,落入老大的手中,用不了几年就要乱成一锅粥,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现在,接到了魏允谦的诏书,魏允吉心想,老大也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废物,他不让我们去大梁奔丧,明摆着是在防着我们密谋串通。
魏允吉想来想去,一下子想明白了,魏允谦仁义,他身边那些文臣可不仁义,这天下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文臣,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魏允谦继位为魏王,君侯、官员、百姓纷纷表示拥护,魏允吉虽然手里有点兵权,但是,这点兵力还不足以与魏允谦对抗,魏允吉只能收起爪牙,乖乖地服从魏允谦的命令。
魏允谦处理完魏亮之的丧事之后,立刻颁发圣旨,大赦天下,昭告全国,从今以后魏允谦要以文治国,不再法外用刑。
全国臣民,尤其是文官和读书人看了魏允谦的圣旨之后,欣喜若狂,欢声雷动。
人们在魏亮之的统治下,领教了太多的血腥杀戮,每天都战战兢兢,活过今天不知明天会怎样,毫无安全感可言。
如今,魏允谦要以文治国,人们感觉压在头顶上几十年的乌云总算是散去了,总算是见到灿烂的阳光了,苦尽甘来,苦尽甘来呀。
魏允谦是魏亮之的长子,魏允谦一出生,魏亮之就对他寄予厚望,为他请来了最好的老师教导他。
那些老师都是鼎鼎大名的儒生学者,他们从小就向魏允谦灌输忠孝仁义的思想,魏允谦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按照他们设想的,朝一个仁君明君的方向茁壮成长。
以前,魏允谦看见魏亮之兴大狱,滥杀无辜,很是痛心,苦苦劝说魏亮之。魏亮之不仅不听,有时候气恼起来,还会把魏允谦狠狠地训斥一番。
魏允谦身边的文臣们就劝说魏允谦,不要再说了,殿下身为太子,在政务方面说得多了,会有抢班夺权之嫌。
魏允谦没有办法,只好闭上了嘴巴,但是,他的心却像刀绞似的难受。
现在,魏允谦终于是登上了王位,成了魏国的至尊,独一无二的王,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建设这个国家,招揽一大群文人书生,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理想国。
文人书生在华夏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有时候,国家灭亡会怪罪到他们的头上,他们也确实有责任。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是用自己的肩膀、双手、血肉之躯,支撑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就在魏允谦实行仁政、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的时候,却有人闷闷不乐,这个人就是魏允吉。
魏允吉瞧不起魏允谦,魏允谦也看不上魏允吉。魏允谦觉得兵权握在魏允吉的手里,对于自己始终是个威胁,他要夺回魏允吉的兵权。
魏亮之刚刚驾崩,魏允吉又是君侯当中势力最大的,如果魏允谦直接对魏允吉下手,恐怕会引起震动。
魏允谦和身边的文臣们商议了一番,决定敲山震虎,先不动魏允吉,找几个罪大恶极的君侯处理一下,如果魏允吉识时务,明白了魏允谦的心思,主动交出兵权,那就万事大吉了。
魏允谦对魏亮之纵容弟弟们违法乱纪很不赞同,魏允谦受到的教育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那些弟弟在封地里作威作福,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他早就有所耳闻,早就想收拾这些无法无天的弟弟。
魏允谦揪出来几个罪大恶极的弟弟,夺了他们的护卫,抄了他们的家,下令把他们押到大梁城来。
魏亮之害怕有乱臣贼子威胁魏允谦的王权,就给魏允谦那些弟弟安排了很多护卫,每个弟弟手里都有上千人的护卫,魏允吉、魏允哲不仅有千人护卫,还有万人的军队。
魏亮之觉得把兵权交给这些儿子,外姓人就不敢造次,魏家的江山社稷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没想到,魏允谦刚当上国王,就要收回弟弟们手里的护卫。
几个弟弟被处理了,其余的弟弟大多吓得心惊胆战,不等魏允谦开口,就主动交出了护卫,收敛起嚣张气焰,老实做人。
每个弟弟都交出了护卫,魏云杰也不能不有所表示。魏允吉手中有两千五百人的护卫,他上书魏允谦,说封地四周匪患严重,为了保护家人,他不能交出全部护卫,先交出一千护卫,等匪患消除之后,他再交出剩余的护卫。
魏允吉这么做看似无可指摘,但是,却把魏允谦给气坏了。魏允谦一直派紫衣卫盯着魏允吉,魏允吉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中。
魏允吉交出的这一千护卫都是老弱病残,而且,魏允吉还以招募家丁为由,召集了一千多个壮丁,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
魏允谦觉得魏允吉反心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