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卷起这八毛钱,装进衣兜里,说:“钱不能乱花。等开学了,这钱还要给你买作业本。给哥买几尺布,做件衣服。”
朱晓华把面粉扛进厨房里,开始和面做饭。
朱晓燕在一旁打下手,生火,剁饺子馅。
两人饺子包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大门被“咚、咚、咚”地敲响。
同时听见门外有人说:“他们真的回来了么,还吃猪肉饺子,你是不是看错了?”
说话的人,正是李至刚的妈妈张桂芳。
李至刚带着哭音说:“妈,错不了。我的头都被打破了,还能有假?”
紧接着停顿了两分钟,大门再次被“咚、咚、咚”地敲响。
朱晓华喊:“晓明,去开门。”
他的手沾着面粉,行动不便。
然而,说完却无人回应。
朱晓明不知道钻到哪里去了。
朱晓燕洗了个手,一溜烟跑去开门。
大门刚打开,便听见张桂芳的咆哮:“朱晓明,你个小兔崽子,给我滚出来!”
朱晓华也洗了个手,赶紧去了客厅。
客厅里,张桂芳站在门口,手里牵着额头流血的儿子李至刚。
朱晓华说:“人都在家,你不用大喊大叫的。今天的事,我也见到了,是你儿子合伙他表哥拦路抢劫,晓明是正当防卫。”
张桂芳正要发作,朱晓华接着说:“你知道拦路抢劫是什么罪名吗?如果你敢大喊大叫,我要让所有邻居都知道,你儿子已经犯了抢劫罪。”
在这个年代,抢劫那可是极重的罪名,多半要被枪毙。
张桂芳吓得一哆嗦,声音都软了三分:“你不要想吓唬我。我家小刚的头破了怎么算?”
朱晓华说:“如果有人拦路打劫你,你用石头把他的头打破了,那叫正当防卫。即使告上法庭,也是不会坐牢的,坐牢的只会是抢劫的人。
“不但你的儿子犯了抢劫罪,连你的外甥,他的表哥,也是同伙。也一样要被判刑。”
这个年代,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
张桂芳更是没听说过这些罪名,她只知道成年人犯事会被判刑,抢劫会被判死刑,却没想到,连小孩也会被判刑。
张桂芳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小孩子抢劫被枪毙的。”
朱晓华故意唬她,说:“那是以前,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从严、从快处理违法犯罪的时候。就拿河东市街头卖栗子的唐二夫妇来说,前一天十岁的儿子抢了小朋友五毛钱,后一天就被枪毙。他爸他妈去河滩上替他收尸。”
“还有北安市的孙二夫妇,儿子在放学的路上拦住同学要钱,结果被同学用石头打破了头。他们不服,要上告,结果刚告了没几天,儿子被拉去枪毙了。用石头打人的小孩,一点事没有,法官都说了,那属于正当防卫。”
张桂芳吓得一哆嗦,一把搂住了自己的儿子。
不过,她还是有点不相信,她满腹狐疑地看着朱晓华说:“你休想吓唬我。”
可是嘴上这样说,她的脚却情不自禁地朝屋外挪。
毕竟,她可不想因为这点事,让儿子和外甥被判个抢劫罪,年纪小小就成了抢劫犯。甚至因此丢了性命。
朱晓华见张桂芳有意退去,再次转移话题说:“晓燕,锅里的水开了,该下饺子了。”
朱晓燕“哎”了一声,钻进厨房煮饺子去了。
张桂芳喃喃自语:“果然有钱吃肉饺子,那欠大伙的钱也该还了。”
张桂芳拉起她儿子,生气地说:“上次头顶的洞还没好,现在耳朵后又被打破了。真没用!下次谁打你,你就用石头打回去。”
她带上李至刚和她的外甥,转身朝外走。
走出没多远,朱晓华便听她的声音:“上次头上纱布还没拆,这次又要包耳朵后面,不知道医生还能不能给你包扎。下次,如果再被打,恐怕连包都没法包!”
紧接着便听到李至刚“哇哇”的哭声。
哭声从楼梯道持续到楼下,声音由大变小,渐渐消失。
朱晓华去房间里找朱晓明,他正躲在房间床铺和柜子间的缝隙里,蹲在地上,一声不吭。
朱晓华把他拉出来,摸了摸他的头,说:“李至刚欺侮你,抢你的钱,你反抗是没错的。但是记住,以后不能再随便用石头打别人的头。”
“万一打出问题了,还得有人给你担着。爸妈不在了,如果我不在家,那你们以后出门上街恐怕都得小心挨揍了。”
朱晓明点点头。
朱晓华见朱晓明一直低头不说话,刚才又躲在柜子缝隙不敢开门,明白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闯下的祸了。
他也不便再训斥他。
又安慰他两句,说:“哥不会一直陪着你俩,你以后长大了,要记住今天犯下的错误。”
朱晓明以儿童的敏感,很快意识到什么,问:“哥,你是不是要走?”
朱晓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未来有机会回去,他定然是要走的。
自己在魔都功成名就,衣食无忧,最近两家公司上市,他的身价还会再次暴涨。至少他还想看看,这两家公司上市,带给了自己多少财富。
而在这里,他完全发挥不出自己的特长,
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这就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
朱晓华没有回答,再次摸摸他的头,说:“别不开心了。准备吃饺子,肉馅的。”
两人回到厨房,朱晓燕已经在盛饭了。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热,朱晓燕又准备了醋和蘸浆。
三人就着醋和蘸浆吃饭。
刚吃到一半,大门再次被敲响。
朱晓华开门,却是附近的邻居张大婶、李大爷。
张大婶是张桂芳的二姨,李大爷是张桂芳爱人的小叔。
两人都是张桂芳家的亲戚,且跟他们家往来密切。
张大婶还没开口,朱晓华已经猜到他们要干什么了。
张大婶说:“晓华回来了啊,家里吃饺子啊。日子不错嘛,借我家的二十六块钱该还了吧。”
这些年,母亲黄娟有病,零零散散从她家借了不少钱。
“你妈生病了,我一直也没好意思管你们要。现在你妈不在了,不管怎么样,也要还给我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