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事,王子晋当然是知道不少的,打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战略游戏,还有若干野史,他知道的真是不少。别的不说,光是看看游戏里面那些人物介绍,串起来基本上就是一部很有味道的日本战国史了。
他斟酌了一下,觉得说得太细也没意思,比如说上杉谦信很可能是个女人这种大炸弹,对于李家二兄弟和努尔哈赤这样的人就没啥大意思了,他们根本就不会关心在海外岛国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若是知道这位上杉先生在日本还有个绰号叫做“越后之龙”,八成都要嗤之以鼻,说日本弹丸小国,哪里配得上什么龙虎?
那这样说得话,效果就不好了,本来李如松在历史上入朝以后就很犯了些轻敌的毛病,结果吃了亏,自己要这么一说,更加让他骄气横生。
“日本国,自数十年前,有所谓应仁之乱,以至于国中大乱,无人能执掌权柄,战乱之中各地豪强纷起,直到织田信长,嗯,日本人叫做诺布那加……”把自己所知道的战国史大略讲了一会,王子晋很懂得唬人的要诀,那就是弄些看似很专业的东西出来,对于外行是很管用的,譬如说里面的人名,还有些专有名词如“大名”“一向一揆”之类的,他都是先说中文,再补充一遍日文。
此种手法,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骗子中常用,效果通常奇好,让人一听就为之仰止,这人的水平得多高,中西贯通啊!其实王子晋的日文一点也不好,但是架不住他熏染的多,比如织田信长的名字,那部以他为主角的游戏出了十三代,每一代都是直接叫信长的名字,放在王子晋的电脑桌面上好多年,他能不熟悉吗?德川家康的名字也是一样,因为有同名游戏,反而是丰臣这个姓,似乎日本人也不大买账,因此游戏都是叫太阁的,于是王子晋也只得无奈地管人家叫“缪吉”——日本人口中的秀吉就是这么发音的。
如此手法,果然很有效,李如桢固然是听得津津有味,就连一直保持沉默的李如松和努尔哈赤,显然也听得很专心。努尔哈赤的眼神一直放在王子晋的身上,却避免和他对视,见到王子晋的眼睛望过来,他便微微垂下眼帘,显然是保持他的身份。
李如松就比较装了,不但不开口,连摆的姿势都是那个样不动,好像思想者似的。王子晋一边说,一边就有些打鼓,虽然眼下效果看来不错,可是一直不见李如松的反应,也有些不妥,万一哪句话说错了呢?最主要的是,李如松到底想从我这里听到什么呢?
他对于李如松的认知,除了以前所知道的那些外,单从俩人在绍兴徐渭那里的接触来看,其人性情并非拒人千里之外,只是心中有股子傲气,碌碌余子不入他的眼。如今看得上我,大抵是因为徐渭的态度,可是如果自己不能尽快让李如松另眼相看的话,那么下面可就不那么好操作了。
他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进入李府担任幕僚,从李如松后来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来看,是先扬后抑,虽然把日本人打了回去,却没有取得全胜,汉城都没有收复就停下了脚步,没有在他手上解决朝鲜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到李如松手下会很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那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李如松要足够重视他的意见,甚至会为了他而改变自己的方略。这一点可就让王子晋搔头不已了,任何领兵主帅都有自己的主见,哪怕是庸才也一样,庸才在刚愎自用这一点上没准比能人更厉害,越没本事的人越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有本事么。
李如松这么个傲气的人,一旦上了战场,谁都无法凌驾其上,自己既不是军事天才,又和他关系不深,单单是徐渭把一条老狗托付给自己,能让李如松另眼相看到什么地步?想想也知道,总之是不会到了倚为长城,言听计从的地步吧?至少,就冲着王子晋对于这时代战争方式的无知,李如松两句话就能摸清他的底子,也就不会有多重视了。
没办法,只好做惊人之语了。他一咬牙,便将话题转到日本侵朝上头来:“据我所知,丰臣秀吉已经于九州设立居城,集结大军水陆共二十余万,不日就将入侵朝鲜,后续尚有二十万兵在关东和东海等地集结……”
说到这里,李如松终于抬起头来,一出言就是刀锋般的锐利:“不日?是哪一日?”
真不愧是当总兵的,一口就问到了点子上,这个出兵日期关系重大,如果能提前确定的话,李家可以从中得利之大不可想象。可是这也是王子晋无法准确回答的,他不是不记得日本侵朝的时间,就算准确的不知道,大概月份还是能说出的,但是人家问起你的情报来源呢?
这可不能用日本国的商贾传闻来解释了,不管是什么朝代,对于这样重大的军事机密,一定是极为保密的,所知者必定身居高位,王子晋一旦泄露了这个消息,那么必定在日本有极其显要的合作者。图一时嘴快的话,很可能招来后患无数,李如松万一要通过他给日本高层传递什么消息呢?
王子晋为之沉吟半晌,终究还是决定谨慎为上,反正在李如松这种人的眼中,一步登天未必是什么好事,老实人反而不容易吃亏,这就是傲气人的脾气,拿他当个小号的关羽来对待就差不多了。
“此事重大,一要看兵力和粮草兵器集结的速度,二要看海上风浪如何,三要看丰臣秀吉和其手下众大名的共议。小生虽说有些友人在彼,却无从得知。不过,小人对此,也有过猜度。若无重大意外,当在四五月间。”
李如松双眼一亮,眼神更显得锐利,身子也坐正了:“四五月?你是怎么猜的?”
“日本入朝,乃是战于客地,又是跨海而来,这后方粮饷器械的运输就格外重要。隆冬季节,海上风大,船只渡海有很大风险,不利前后转运;盛夏也是一样,东海常有大风,来往船只都要避风而行,所以日本入朝必在春季风平浪静时。”
王子晋这也是恶补了一番,在云楼提供的情报信息中,对此有很详细的分析,毕竟这帮人本身就是跑海船的,对于日本附近的水文风力潮汐等等熟稔之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论断。王子晋以这种方式作出推断,也是想要借此展示一下自己身后所拥有的力量来源,云楼的力量,是他眼下所能倚仗的。
果然李如松微微点头,却又不说话了。王子晋那叫一个郁闷,我这么大的消息都放出来了,总算有点价值了吧?你倒是给个话啊!
李如桢适时插话:“说得有理,那么王相公,你说日军入朝人数能有二十多万,这消息可确实么?武备如何,是否与嘉靖倭乱时的倭寇相似?”
王子晋收拾心情,决定再多展示一点自己的价值出来,让李如松也不要再这么傲气下去,便冷笑道:“日本九州岛,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大兵营,九州、四国,还有京都以西的诸多大名,其精锐都已经云集九州。其征兵令中,乃是根据各路大名所领大小出兵,有一定之规,因此日本兵多少,只需点数一下此番从征大名的所领,就能一目了然。”
跟着便是一通数据,这个大名领多少万石,按命令要出多少兵,那个大名又要出多少兵,几个例子举过了,再报个总数,连王子晋自己都吓了一跳,竟然会有上百万日本兵!
好在挤挤水分,再减掉一半以上京都以东的大名,好比德川家康、伊达政宗之流,都是拖在后面没有出兵的,也就差不离了,二十多万这个数字,还是相当靠谱的。
李如松这时又开口了,他皱着眉头道:“日本弹丸之国,又经过数十年战乱,何来百万之兵?且你说关东诸侯不会首批入朝,又是为何?”
王子晋此时已经说开了,索性也不遮掩什么,道:“日本全国人口几何,素来无人知晓,然而日本战乱之中,人口损耗却是甚少。日本国之大名诸侯,其实力全由所领决定,所谓的石高,便是标志其领内所产粮米多少,量其所出,自然可以算出其兵力几何,并不为难。战乱之世,若是空有良田而无兵力,只能成为他人的猎物而已,因此经历战乱之后,这领地与兵力之间的关系反而是更加准确了。”
他有一点不好意思说,那就是日本国内打仗,这杀人的劲头还真不算很高,大多数战斗双方的伤亡率都只有个位数的百分点而已,充分证明了孙子兵法中九地篇中“战于主地,兵败而散”的论述。像第四次川中岛那种伤亡达到七成以上的战斗堪称绝无仅有。这一点上,中国的战争真是要残酷很多,每次打仗死人都是成片成片的,当然日本这地方相对封闭,外敌入侵很少,所以战争的规则也就显得相对“文明”一些。等日本人到了国外,那就看出不同来了,不管是倭寇侵华,还是日军侵朝,所到之处杀戮之惨,在日本国内基本上都是看不到的。
至于日军的武备……王子晋冷笑一声:“若是朝廷君臣以为,日本兵便是倭寇的话,小生敢言,此战必败无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