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崇祯的新想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捋了?”

牛班头的话让茶馆里的众人大吃一惊,知府大人亲自下到县里将县令给捋了,这可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虽然茶馆里的人都是些平头百姓,但经过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熏陶,一些基本的常识他们还是知道的,在封建时期,官员的权力是经过授权而来,而这种授权是直接授权,权力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皇帝。不论是知县,还是知府、巡抚、总督,直到京城的三部九卿等官员,他们官职有高低,但彼此没有直接隶属关系,都是朝廷命官,都是皇帝授权。知县听命于知府,只是权力运行的程序而已,目的都是为了替皇帝,替朝廷办差,知县的权力并不是知府给的。因此,即便是大明政府最低一层的长官,也就是知县都是朝廷任命并考核的官员。

例如有时皇帝心情一高兴,就会亲自接见新任知县,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谕示。因此,当时下级官员虽然也十分奉迎上级,那是因为毕竟天下太大,而且通讯落后,朝廷对各级官员信息的掌握是有限的,得罪上司也会十分麻烦,因为顶头上司还有参劾、保举和协助吏部考核之权。尽管如此,知县对知府的人身依赖关系并不十分强烈,和五百年后不同,他们的官职都是由朝廷任命的,上级部门可以参劾、保举而不能直接任命或罢免

因为无论是知府还是巡抚,都没有直接罢免知县的权力,唯一有这个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和一个部门,那就是皇帝和吏部。

现在听牛班头这么一说,事情就变得耐人寻味了,都说茶楼里鱼龙混杂,但消息也是最灵通的,最近没听说有圣旨和吏部的公文来济南啊,怎么就突然间罢免了两个知县呢?

众人面面相窥的对视了几眼,黄老板不禁试探着轻声问道:“牛班头,难道庞大人他......他要......要........”

“嘘.........”

牛班头伸出食指放在唇上发出了噤声的动作,低声说道:“老黄,这事啊你们知道就可以了,就不要外传了,那是大人们的事,咱们这些小喽啰只要能过平安日子就知足了,上面的事跟咱们没有关系。”

“对对对.......”

黄老板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连连点头,他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这些事是他们掺合不起的。

不过也有不怕死的,一名穿着一身虽然是崭新,但看起来做工就不怎么样的布衣,长得尖嘴猴腮的男子不屑的说道:“切,黄老板的胆子也忒小了,你不敢说我来说,这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么,庞大人现在要兵有兵,要银子有银子,咱们山东的巡抚大人又是他岳丈,现在肯定是铲除异己了。”

这位这么一说,旁边就有人不高兴了:“诶诶.......我说周猴子,你怎么说话的,什么叫铲除异己,明明是那些官不识相才被知府大人给捋了的。”

“就是,照我说啊,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早就该滚蛋了,大伙想想看他们做的那些好事就明白了,原本庞大人下令减免咱们的税,有些当官的死活不肯,庞大人要征收那些商贾的税,那些官又哭着喊着说什么与民争利,我呸,谁不知道他们和那些商贾是穿着同一条裤子的。有些人还扬言要去告大人,结果被大人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这才老实下来。”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那些人的不是,总之就是一个意思,那些不听庞大人话的官活该没拿下,留着阻碍庞大人实行的仁政。

“咳咳.......”

就在众人乱哄哄的炒成了一团的时候,牛班头说话了,只见他连续大声的咳了几声,众人这才想起还有一名公门的班头在这里,一个个脸上都不自然起来,毕竟他们一届平头百姓在这里公然议论官府,在大明律法上来说已然是犯了大罪,牛班头有权将他们抓回衙门问罪的。

不过今天牛班头显然心情不错,没有计较他们的失言,只是沉着脸道:“好了,尔等都是平头百姓,背后议论官府总归是不合适的,今天我就当没听到,下不为例。”

说罢,牛班头把手中的这碗茶喝了个精光,拿起放在桌上的腰刀大步走下了楼。

随着噌噌噌的声音逐渐远去,原本平静的茶楼又开始沸腾起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庞刚对山东“不听话”的官员下手之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山东境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山东就有数十名官员被他斩落下马,这些空缺全都由庞刚的人补上,这样一轮洗牌过后,庞刚对山东的掌控力度更大了。

崇祯十年九月初三日晚上

约摸一更天左右,整座北京城里显得异常安静,同时也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在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士卒,他们懒洋洋的监视着过往的行人。许多大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发出了昏暗的灯光。

在北京城的中央处就是大明的中枢,也是权力的中心紫禁城。

硕大的紫禁城在夜色下如同一只苍老的巨兽默默的伏在地上,紫禁城很大,同时也布满了许多长长的小巷,在这些又窄又长的小巷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在这个深夜里,绝大部分人睡着了。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大明的皇帝,崇祯就没有睡,此刻的他在乾清宫的院子里走来走去。两个宫女打着两只料丝宫灯,默默地站在丹样两边,其他值班伺候的太监和宫女远远地站立在黑影中,连大气儿也不敢出。偶尔一阵带着凉意的北风吹过,宫殿檐角的铁马发出来丁冬声,但崇祯似乎不曾听见。他的心思在想着使他不能不十分担忧的糟糕局势,不时叹口长气。访惶许久,他低着头,脚步沉重地走回暖香阁,重新在御案前颓然坐下。

截止目前,整个大明就没有一处是不叫他揪心的,江北、湖广、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半个大明,无处不是灾荒惨重,无处不有叛乱,往常虽然也有叛乱而生成的流寇,但最多能有上万人就顶天了,一般都是几百至多几千人而已,可现在据河南的锦衣卫来报,李自成流窜到河南后竟然拥有了十多万人,攻下了小半个河南,最后竟然还要围攻洛阳,幸得山东总兵庞刚来援将流寇击溃,否则洛阳不保。

接到了这个消息后崇祯的心情首先不是高兴,而是惶恐和愤怒,这个庞刚霸占了山东不算,现在还把手伸到了河南,难道他就这么迫不及待了吗?还有吕维祺、李仙风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将庞刚引入河南绝对是引狼入室吗?虽然后来接到消息说庞刚已经撤兵回山东了,但崇祯心中依然存有心结,不过很快他的心又被湖北报来的消息给惊呆了,李自成被庞刚重创后,竟然率领残部流窜如湖北,和当地的小股流寇会合,截止前几日已经攻下了数个县城和德安府,如今竟然有向襄阳府进攻趋势。

这个消息对崇祯来说犹如火上浇油,以往湖北的流寇虽然比比皆是,但一般都是数百人,顶了天也就上千人,现在李自成率领数万流寇窜入湖北后,这些流寇纷纷汇聚在他的麾下迅速聚成了七八万大军,已经对湖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更令崇祯烦心的是长江以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灾荒和骚乱,甚至像苏州和嘉兴一带的所谓鱼米之乡,也遇到旱灾、蝗灾,粮价腾踊,不断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抢粮闹事。整个大明的情况愈来愈糟,如今几乎看不见一片安静土地。

现在的崇祯心情非常的恶劣,近些日子已经有五名太监、两名宫女因为犯了小错而被他下令拉下去杖毙了,令得整座皇宫的太监宫女都整日诚惶诚恐的。

坐在龙案前的崇祯拿起了奏折想要如同往日那般批阅奏章,但当他拿起奏章时却觉得心中烦乱异常,无论如何强打精神也看不下去。

最后不得不静静的靠在龙椅上,只觉得脑子乱成了一团,良久崇祯才站了起来,慢慢的走到门前,却看到了一副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写的: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

这副对联还是张居正些的亲笔,写得很是墨饱笔圆,端庄浑厚,是馆阁体中的上乘,平日里崇祯也很喜欢它的对仗工稳,但如今在崇祯看来,这幅对联却是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如今还有什么‘四海升平’,还说什么‘万几清暇’,朕如今不过是在苦苦挣扎,不想让祖宗的基业毁在朕手里罢了”!

崇祯说着说着,眼泪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身后的几名太监宫女见到皇帝落泪,全都跪了下来惶恐的喊道:“皇上息怒,奴婢该死!”

听到这些太监宫女的话,崇祯厌恶的转过头大声叱喝道:“你们这些奴才整天除了会说这句话还会说什么,来人啊,将这些奴才.......”

就在崇祯最后一句话要出口的时候,一句温柔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过来,“皇上,您怎么又生气了,您可要保重龙体啊。”

随着声音,一道香风从门前走了过来,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美妇迈着莲步走了进来,在她的身后跟着两名宫女,其中一名手中还端着一个托盘。她进来后将一道披风披在了崇祯的肩膀上,关切的说道:“皇上,夜深了,您不睡也就罢了,怎么也不注意保重龙体,若是龙体有恙,咱们大明还能指望谁去。”

崇祯一看到来人,原本暴怒的神情才慢慢平息下来,深吸了口气后才缓声道:“梓童,你怎么来了,你身子不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歇着?”

来人正是周皇后,这位崇祯的原配在崇祯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崇祯原来还是信王的时候,可是被魏忠贤欺负的很是厉害,以至于亲王俸禄都不能按时发放,连日常生活都是过得紧巴巴的,有段时间还靠着周皇后做的刺绣出去卖钱接济,俩人一起相互扶持着过了好些年。

当信王变成了崇祯之后,崇祯对这位与自己同甘共苦过的皇后依然是敬爱有加,平日里对周皇后也很尊重,现在看到周皇后来了,他的怒火也消了大半,对还跪在地上的几名太监宫女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示意她们滚蛋。

当这些太监宫女如同大赦般连滚带爬的逃走后,周皇后体贴的牵着崇祯的手来到龙椅前坐下,从宫女的托盘中拿出一个绘着金边的小碗,打开了盖子,营梗勺轻轻的舀了舀,放在自己的樱桃小嘴旁试了试温度后才递给了崇祯。

“皇上,这是臣妾亲自做的银耳莲子羹,您喝点吧。”

“好,朕也有点饿了。”对于皇后的好意,崇祯一般是不会拒绝的,他端过碗来喝了几口,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喉咙流进了胃里,一股舒适的感觉涌上心头。

“嗯,好喝,梓童做的东西就是好。”

喝了一碗莲子羹后,崇祯的脸上的神情才开始舒展开来。

看到丈夫的心情好了许多,周皇后才问道:“皇上,这些日子您为了国事已经半个月没有去后宫了,后宫的嫔妃们可是有些不高兴啊。”

崇祯轻叹了一声,指着龙案上四处摆放的奏章烦恼道:“梓童,你看看,你看看,这里所有的奏章不是求救就是求粮,或是求援兵,整个大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你让朕还怎么又心情去后宫。

就在二十多天前,李自成被赶到了湖北,竟然开始在湖北兴风作浪起来,他联合其他的贼寇攻下了十多个县城,连德安府都被他攻下了,现在更是兵逼襄阳府,而湖北巡抚冯龙秀就是个饭桶,他除了不停的上折子请求朝廷发兵,连一点用处都没有,朕养他还不如养条狗!”

崇祯越说火气越大,连眉毛都竖了起来。周皇后一看不好,赶紧将话题岔开,“皇上,您方才不是说李自成是被人从河南赶到了湖北么?到底是谁这么有本事,能将这个闯贼逼得走投无路啊?”

听了周皇后的话,崇祯的脸色却是一僵,呆了半晌这才悻悻的说道:“还能有谁,就是现在的山东总兵庞刚。”

“是庞刚?”周皇后有些意外,轻声惊呼道:“庞刚不是山东总兵吗?难道您已经下旨命他驰援河南了吗?”

崇祯苦笑道:“就是因为朕没有下旨,所以朕才会这么生气的。”

在大明,是个人都知道没有皇上和兵部的旨意和公文擅自调动兵马那就是死罪,庞刚敢这么做急已经是赤裸裸的不将皇帝和朝廷放在眼里了,但周皇后还是有些不明白。

“皇上,那庞刚会这么好心,担着风险平白无故的驰援河南,这其中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成?”

崇祯的牙齿咬得咯咯响:“他不是好心,他是为了银子,刘宇亮、吕维祺和李仙风这三个蠢材是给了他二十万两银子,而朕的那位那位好皇叔则给了他三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所以庞刚才会这么“好心”出兵的,这些乱臣贼子,他们将朝廷的法令当成了什么,一句玩笑吗?朕......朕一定要杀了他们。”

看着丈夫杀气腾腾的面孔,周皇后的心乱了,她不禁扑到丈夫怀里哭泣道:“皇上,臣妾是妇道人家,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事,但臣妾却是知道,若无庞刚来驰援,洛阳就要被贼寇给占了,现在朝廷能出点银子保住了河南又何乐而不为呢!”

听着皇后哭泣的声音,原本暴怒的崇祯渐渐回过神来,望着怀中哭得梨花带雨的皇后,心中一阵愧疚,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好了,梓童莫哭,是朕不好,不该对你发脾气的,其实你说的也不错,能花点银子就抱住河南何尝不是一个功劳呢。”

崇祯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帕轻轻的擦去了周皇后娇颜上的泪水,看到丈夫难得如此温柔体贴,周皇后破涕为笑道:“皇上,既然那庞刚如此能打,这回哪里有贼寇作乱您就将他调到哪去好了。”

“嗯.......”

听了周皇后的话,崇祯先是眉毛一竖,随即摇头道:“这个庞刚已经和朝廷翻了脸,他现在是不会听朕差遣的。”

周皇后随口道:“差不差遣的还不是凭您一句话,只要有足够的好处,臣妾就不相信他不听话。”

“咦.......”

听了崇祯周皇后的话后,崇祯不由得站了起来,在龙案前踱起了脚步,一个想法慢慢的在他心中浮现了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作者千斤顶其他书: 我的亮剑生涯 就这样修仙了 我在明朝当国公 我的大明不是这样的 我的明朝生涯
相关推荐:西游:开局拍卖混沌钟谁领取了我的奖励全球游戏:我有亿万奖励费伦的刀客晚唐新气象我的明朝生涯都市之佣兵之王护花神探生死爱恋2末世,开局就造小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