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感谢颓废逆天历史逝去的真相的支持,谢谢

开元殿,易风对秘书监魏征道,税制改革之事,政事堂怎么现在还没有商议出一个结论吗

魏征有些无奈的对皇帝道,此事政事堂按制先交予内史省议论,然后交予门下省审议,可门下省纳言李相接连三次拒绝署名签字通过,封驳发回,如今事情卡在了门下省。

易风感觉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隋开国之时定三省六部之制,此后尚书省渐权重,事无不总,易风即位之后,特别加以调整,加重了内史和门下二省的职责,使得三省重新恢复到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执行的这样一个局面。可是现在,门下省长官纳言李纲,借这道制度名正言顺的公然封驳他的诏令,还是连续三次。按照新朝的制度,皇帝虽是天子,可也并非完全的圣意独栽,凡是朝廷大事,都得先经过内史省议论,由五个内史省人写出议论,互相署名,称之为五花判事,然后呈报给内史侍郎和内史令修政策,最后送到门下省,给纳言和黄门侍郎审查,最后驳回或者修正后报给政事堂,政事堂由当值执政事笔的宰相与其余诸相审核议论后再呈报给天子。一层一层,逐级的议论审核批复。虽然三省之上增加了一个政事堂,可三省的职责却没变过。政事堂更多的作用是代天子理政,毕竟皇帝精力有限,朝廷千事万事不可能都集于一身亲自处理。因此三省报给政事堂批阅后再上呈给皇帝,呈报上去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处置意见。皇帝可以轻易的弄清楚事情,按心意给予同意与否的最终决定。皇帝对政事堂的批阅有最终的否决权。可皇帝的意见,却也不是立即就能当圣旨诏书的,一样得经过内史议论拟诏,门下审议,最终如果通过才能交给尚书省执行,颁行诏书,诏书上最后会有三省长官和政事堂宰相们的署名。只有这些署名同意通过,才算是具有真正效力的诏书,否则就只能算是皇帝的中旨。朝廷和官员们可以拒绝执行。

当初易风搞这套出来的时候,也是为了朝局长远的健康发展,谁成想如今却立即成了束缚自己手脚的障碍了。

召纳言入宫。易内命内侍传旨召李纲入宫。

和往常一样,李纲穿戴的一丝不苟,让最挑剔的监礼官也挑不出半点失礼之处来。

到饭点了,先生先陪我吃午饭吧。易风对这个老头有些无奈,前后当过太上皇和今上两位皇帝老师的李纲,脾气是出了名的固执,甚至被朝臣们称之有些刻板。

陛下召臣前来。定然有要事相谈,还是先谈事吧。

今天的午膳可是很丰富的,红烧牛肉,炖野鸭子。还有一道烤蛇肉,另外还有宫中新酿的麦酒,用冰镇上。味道极其不错,错过可是要后悔的。易风笑着道。

还是先谈事吧。本周老臣轮值政事笔,都省还有许多事情等侯臣去处理呢。

易风摇了摇头。这个李纲就是这样,连皇帝的面子也半分不给。

是这样的,秘书监魏征告诉朕,先生连续三次在门下省拒绝了朕的税制改革诏书,这有些不太合适吧。之前朕也与先生等宰执们在这里通过气,讨论过关于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税改十分急迫,都火烧眉头了,怎么诏书到了门下省却被驳回,还是三次

老臣也知道国家财政艰难,如果不改革,朝廷根本无力供应数十万大军,更不可能支撑起军方的战事。可陛下的新税法,有些地方并不合情理,而既然陛下让老臣担任纳言之职,而门下省又深负审议封驳之责,那老臣就不能尸位素餐,明明看到了不合理的地方,却视而不见。如果陛下只是需要一个人署名而已,那么让谁来任此职都行。在陛下未将老臣调离之前,老臣就得尽职尽心。

新税制哪些地方不合理易风倒是不意外李纲这般不客气的如实回答。

李纲道,陛下的税制改革计划老臣也仔细研读过,国家如今的租庸调税制的根本是均田制,有均田制才有租庸调,才有府兵。陛下眼光如炬,早已经看到,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增多,用不了多少年天下必然无地可再均,到时朝廷的租庸调税制和府兵制也会成为无根之本,难以长久。现在提出改革,这是好事。对于将租庸调改为两税法,臣也并无意见,新的两税法,朝廷一年能征收近三千万贯税赋,是原来的三倍,这些多出来的税收多是那些贵族豪强地主官员们手中的田地,加上先前清理出来的大量隐田,国家财赋一下子翻了三翻,这是极大的好事,臣举双手赞同。对于工商税,老臣不太清楚,但既然陛下曾在怀荒试行效果可观,那或许可行。可是,臣对陛下的朝廷专卖专营难以认同,尤其是这个食盐专卖,将如今本并不官方征税的食盐纳入朝廷专营专卖,而且一年还要征盐税千万贯之多,从此百姓买一斤盐可能得花十文钱甚至更多,一家人一年买盐的钱相当于几十亩地的两税田租,这岂不是苛政暴政难道陛下要让天下百姓,连盐都吃不起吗

帐不是这样算的,新税制,你也看到了,百姓的负担将会减轻许多,而且还不用再服役,而朝廷征收这个盐税,其实是对税收的一个补充。你若仔细算一下,就知道百姓最终还是比过去减轻了负担的。盐虽是必需品,可消耗并不多,一人一年十斤足够,十文一斤也只百文钱。而百姓每年若是为朝廷做几天工,拿到的工钱就肯定不止百文钱了。况且,十文钱一斤的盐只是一个计算数字。实际上,盐价也并不是固定的。会有不同品质等级的盐,既会有高于十文钱的盐。肯定也会有低于十文钱的盐,普通百姓可以购买便宜一些的盐,这笔支出自然也会相应的减小。总之,新税制下,百姓们承担的税赋肯定要比过去轻,而且会轻很多。免去各种杂税,免去了免费劳役,按亩征两税,你想过百姓们会因此受惠多少吗在河南河东河北许多地方。人多地少,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无地可授,不少的家庭一家六七口人,男丁也有三四个,可家里的田地依然还是他们父亲早年授下的一百亩地。地只有一百亩,可租庸调却是按丁计算,你知道,每丁的租庸调如果粗略合计一下折钱相当于每年三千钱,这本来是一百亩地的税赋。每亩相当于三十文钱左右。一亩地三十文钱,其实也不算多。在北方地区,基本上亩产都能达到一石到一石半甚至两石,而南方肥沃的土地。两三石甚至五六石每亩都有,因此每亩三十钱的税,在北方大致相当于一成的产出。而在南方,甚至还不到一成的产出。可如果一家四个男丁。只有一百亩地,却得交四份租庸调。那他们家这一百亩地就得交一万两千钱的税,平均每亩地得交一百二十文钱,如果一亩地产两石粮,折钱四百文,那就相当于至少三成的税了。何况,最若的还是免费服役,虽说每年只服役二十天,可二十天只是正役,路上的时间不算,还得自带干粮被褥,而实际上往往每年的服役时间都超期。百姓不怕租最怕役,碰到那种大工程,有时甚至得离家百里千里,遇上战事,征发民夫,更是没有期限不限距离。如今朝廷免役,免役钱也全计入了田亩中,如果朝廷再征发他们做工,那么不但得给他们工钱,还得管他们伙食住宿,来回路上的也得管,光这一点,就有多么大的改变。

臣知道陛下的两税法,确实让天下广普通百姓受惠良多。可这并不就是陛下可以拿食盐专卖,来征收重税的理由,臣坚决反对食盐专卖,征收重税。

易风叹了口气,先生,孟子曾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自然也知道食盐专卖并非什么好政策,可国家得需要钱财供应军队,供养官吏,支持开支。朕也是权衡许久,考虑良多,实难有什么万全之策。朕自问,朕的新税制推行既难增收财税满足朝廷的开支,又能大大减轻百姓们的负担,这已经是难得的好办法了。虽有些瑕疵,可人无完人,朝廷税制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只要这个瑕疵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那么也还是能接受的。

就不能删掉食盐专卖这一条吗

少了这一条,一年就少了一千万贯税收,这一千万相当于边衙和南衙成百上千个府镇的军费支出,没有了这一千万,可就多出来一个大窟窿,我们又拿什么来补易风道,眼下正是朝廷的关键之时,东面高句丽,北面突厥,都还未能征服他们,解决这两个心腹大患,眼下朝廷要维持这个局面,开支确实是有些大。但相信我,这也只是暂时的局面,朝廷大力支持商业,又与周边各国贸易,相信用不了多久,朝廷就能从商业这块收到更多的税收,到那时,朝廷有了更多的收入,甚至朝廷解决了外患,那时军费开支减少,自然就可以考虑停止食盐专卖这一块。

先生,为了大隋的长治久安,举朝上下,君臣百姓都应当一起出力,你能理解明白吗

李纲沉默片刻,最后向易风叩拜,臣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回去后会署名通过陛下的诏书。但臣请陛下能够铭记今天的话,等将来有一天,能够废除食盐专卖征收重税。大隋的子民可以为了大隋团结一心,做出贡献牺牲,可不能被愚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作者木子蓝色其他书: 海上升明帝 贞观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明末称雄 隋末 逍遥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相关推荐:游戏CP养成计划我是农民巅峰大艺术家其实我是个艺术家未来之萌娃难养成为龙傲天的作精女友后我是御史,开局痛斥女帝旧日支配者见闻录旧日游戏我不是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