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暗笑这个姚广当自己是绿城商贸的员工不成,“姚总说笑了,我一个外人怎么可能了解绿城的情况,纸上谈兵罢了。”
“姚总还是说说你们的诚意吧。”林涛不想和姚广纠缠在赞助之外的话题上。
连城在一旁看着两人,尤其盯着林涛,他没想到林涛居然对经商也懂那么多,眼神微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姚广尴尬一笑,在来到绿城商贸之前他一直是做金融的,算是业界小有名气的人物,后来被绿城商贸的老总挖到了绿城。
对于从没接触过实体行业的姚广来说,能保持着绿城问道发展已经算是不错了,今天也是听了林涛的一席话才有所启发。
就顺势的问了下去,林涛的反应在姚广看了在正常不过了,没有义务去给绿城出谋划策。
“原本我打算赞助一个月的,不过既然行内规矩是一个赛季,那我们绿城商贸第一阶段赞助到高校联赛结束,如果你们能进入KPL,那么就赞助半年期,相当于一个赛季。”
林涛笑了,道:“姚总,刚才我已经说了,俱乐部已经进行工商注册了,也就是说不管打没打进KPL,LBG都会继续打下去的,所以要赞助的话就按照传统赛季,半年吧。”
林涛的态度很强硬,这一点出乎姚广的意料,事情麻烦就麻烦在高校联赛的周期并不长,而对LBG能否打进KPL姚广也没有信心。
周期越长赞助费越高,如果LBG没有在高校联赛上拿到好的成绩,那么绿城的赞助就是亏本。
林涛没有说话,看着姚广沉默的思考,对于赞助费他心底有自己的价格,而且有时候赞助也是一种双边宣传。
在他的计划中,实体行业的赞助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之中,不过俱乐部想要建设,那么资金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
所以这才接受连城的邀约和姚广商谈,但接受邀约不代表会妥协。
姚广一开始就把LBG看成是一个小打小闹的俱乐部,这点让林涛很不满。
半晌姚广才说道:“这样吧,就签一个赛季的,也就是半年,不过是阶梯型的赞助模式。”
“前期在高校联赛期间的赞助费不变,后期的赞助费看你们的成绩,如果没打进KPL还在次级联赛那么赞助费和高校联赛相比同期降低百分之七十。”
“如果打进KPL那赞助费和同期高校联赛相比番一倍。”
话音一落,举座皆静,林涛差点把嘴里的饭给喷出去,瞪大眼睛看着姚广。
连城也急了,连忙提醒道:“老板,电竞行业的赞助直接按照一个赛季赞助,也就是说不管战队成绩好还是成绩坏都是这些钱。”
连城低声道:“按照老板你这样的算法,额...是有点亏的,怎么样都是LBG赚。”
连城说完直接闷头吃饭,他也不敢看林涛,这可是直接给将利弊给讲了出来,要知道LBG可是他拉来的。
林涛笑了笑,他不会在意连城的揭露,毕竟从他的角度,他还是绿城的员工,虽然仅仅是实习生。
但能够为公司考虑,而没有顾忌和林涛关系这一点还是让林涛很看好的,这种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不过他也很好奇,姚广之前是做金融的,广告效益他不会不清楚,不可能糊涂的去搞一个分期广告费。
姚广笑了笑解释道:“首先我虽然不精通KOG但是对于比赛的走势还是能看的懂的,更何况权威的战英堂榜单,我看好你们LBG的前景。”
“之所以会有后面看成绩来定赞助金额,是因为我怕到时候莫问小兄弟俱乐部忽然出名了,看不上我们绿城商贸,那就得不偿失了。”
“金融里有个词,叫长线投资,我看好你们LBG未来的走势。”
“好。”林涛拍了一下手。
举起酒杯和姚广碰了一下,道:“姚总爽快人,既然姚总看得起我们LBG,那么之后的比赛一定不会让姚总你失望。”
姚广点了点头,看向旁边的王凯,“这是合约书,莫问小兄弟你看一下。”
林涛仔细的看了一遍,对于合同这个东西一向很谨慎,前世很多跳槽的主播一时风光无限,可很多都栽在了合同条款上。
有的甚至分不清商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导致自己处于被动之中。
忽然林涛眼神一凝,道:“姚总,您这个金额没有写啊....”
姚广笑眯眯说道:“留给你来填,上面的条约写的很清楚,你只要填写高校联赛期间的金额即可。”
这一下就连有着丰富经验的林涛都震惊了,他知道这是姚广考验自己的,不仅仅是考验自己对LBG未来的信心。
同时也是一个投名状,写多少金额,就代表着LBG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LBG在高校联赛阶段能带来多少流量?
这一点林涛从建队开始就在统计,观察,因为在战队还没有产生商业价值之前,只有流量才能体现战队的价值。
而流量转化为利润则是战队的深层价值,加入在高校联赛期间有一万流量转化到绿城商贸,那么假设平均每人在绿城商贸消费300元。
那就是300万,这300万是流量转化带来的真正可以兑现的实质价值,潜在价值则不是属于LBG的责任,而是绿城商贸用户粘性的程度。
只要留出一部分用户,以后逛商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绿城商贸,那么这一万的流量价值就很大。
也就是说LBG为绿城商贸转化一万流量,明面价值和潜在价值是绝对远远超过赞助费的。
同时还有边际传播效应等等,比如有的客户传给身边其他朋友等等。
所以一万的流量潜在的价值浮动太大了,极端一点最低300万,最高则过千万,两千万等等。
而真正考验LBG的则是战队名气能否从庞大的流量中转化为实质的购买流量。
就林涛所知,前世有的互联网流量上千万,但真正转化成消费流量的只有几千人,这种是流量转化率太低了。
想了想,林涛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1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