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建虏是纸老虎,接旨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明年,又是明年。

刘兴治目光闪动了一下,猜测明年的大行动会是什么,为何郭大靖反复强调明年这个时间点。

“尽管卑沙山城是南关防线的唯一有力屏障,但我并不需要你们死守到底。”郭大靖扫视了一圈在座众将,沉声说道:“如果建虏拼尽全力猛攻,在有可能玉石俱焚的情势下,你们可以弃城,退进山林,以保存有生力量。”

说到底,卑沙山城固然险要,但毕竟是孤悬于外,不太可能得到南关防线的出击增援。

也就是说,六千守军有可能面对建虏的疯狂围攻。只不过,碍于地形地势,建虏无法把山城彻底包围,也只能是攻破占领而已。

而大黑山,或称大黑山脉占地很广,守军要撤退的话,广阔的山林

得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得人,人地皆得。

郭大靖连金州卫城都不去守呢,又怎么会在乎一座山城。

他的目的是给南关防线一个缓冲和屏障,是利用山城的险要,给予建虏惨重的伤亡, 而不是死守到底。

如果是要死守,那就只能是南关防线, 关系着金州十数万军民的生命, 是绝不能退缩的。

伸手止住了刘兴治要说的话, 郭大靖微笑着说道:“郭某相信诸位都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但整体战略并不需要如此。请尽量留有用之身, 看到平辽灭虏的那一天。”

刘兴治苦笑了一下,他是要向郭大靖表决心的,但话说到这, 他只好躬身道:“请将军放心,末将接下来便在城外山林中布置营地,屯储物资。”

“就是这样,作好备用的计划。”郭大靖笑着点头,说道:“据某估计, 建虏可能会兵分两路, 分别攻打山城和南关防线。南关防线才是死守之地, 火力最强, 兵力最多, 不给建虏以重创, 岂不是浪费?”

不让卑沙山城的守军死战到底, 郭大靖是巡视完小黑山等地的据点后,才有的新的布署和安排。

无论是兵力, 还是武器, 南关防线都是最强的。即便如此, 也需要个屏障, 不能让敌人毫无阻碍地兵临城下。

举个例子:山海关坚固不坚固,留守兵力多不多?但依然要在前面设宁远等防线, 就是力求保险, 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山海关上。

在郭大靖看来, 这有些纵深防御的意味,比较有弹性, 也更有回旋的余地。当然, 也会让来犯的建虏多付出死伤。

建虏进攻卑沙山城是肯定的,但在攻击受挫后, 却未必会倾尽全力,不顾死伤, 一定要攻下才继续推进到南关防线。

就象宁锦之战那样, 建虏很可能会留兵看住卑沙山城, 其余人马前来攻打南关防线。

卑沙山城的守军如果出动扰袭, 建虏巴不得敌人离开坚固的山城工事,在野外展开战斗。

对于野战,建虏肯定还有着很强的自信,也希望能在野战中击败敌人,这是最把握的取胜之道。

卑沙山城的守军若是按兵不动,建虏就猛攻南关防线,只要能够攻破,那卑沙山城的存在,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而就现在的建虏状况,从战略上考虑,他们发动作战不会只是单纯的军事打击,还应该包含了劫掠。

说白了,不打没有收获的仗,也可以称之为“以战养战”的一种。

所以,南关防线之后的十数万百姓,以及种植一年的粮食收获,才应该是建虏最主要的目标。

人口能给建虏种地生产,供他们奴役;粮食,则会给他们下一次发动提供物资。

而且,建虏对于伤亡的承受力并不大,除非是战略性的决战,会不惜任何代价。

但攻打金州,显然还不属于什么决战,只是建虏消减威胁的军事行动。

所以,在卑沙山城应该是试探性进攻,察觉到是块硬骨头后,多半会转攻南关防线,以达到此次发动作战的目的。

郭大靖一番分析下来,刘兴治等将连连点头,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说起来容易,可要做到象郭大靖这般的细致入微,却很难。

对建虏的人力、物力、财力, 粮草物资的储备情况,以及数次挫败后所造成的心理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难以有如此清晰的判断。

“如此说来,建虏的情况已经很糟糕?”刘兴治有些惊喜,也有疑惑,并不是十分相信这样的结论。

“纸老虎,看着吓人而已。”郭大靖笑了起来,说道:“颓势在老奴死前的一两年就已经显现,如果老奴不死,现在可能更糟糕。”

既然说开了,郭大靖觉得可以和众将更深入地畅谈,提升他们胜利的信心。

“建虏从始至终,也存在巨大的缺陷,一是人口少,经不起消耗;其次则是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方式粗暴,导致物资匮乏…….”

“为何建虏通常一年只能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就是因为粮草物资所限。其实,只要能彻底封锁住建虏,不给他们抢掠的机会,败亡是早晚的事情……”

“攻打朝鲜,是建虏为打破封锁所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同样,讨伐察哈尔部,也是一样的目的……”

“但朝鲜国小贫乏,能提供些物资,也很有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去年,辽东的气候就比往年寒冷,种植传统作物的岛屿应该感受更深,歉收很明显。”

“我不多作解释,但你们要相信,气候寒冷、灾害频仍,将持续十几年。建虏只会杀戮破坏,哪懂建设经营?他们栽种的粮食歉收绝收将不可避免……”

“去年有攻打朝鲜的劫掠所得,今年进攻察哈尔部,也会有很多收获,但建虏也只是勉强支撑而已。”

“明年呢,建虏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依然不会有什么有效的手段。秋收之后,他们靠什么撑着,拿什么再与大明抗衡?”

经济危机是新名词,郭大靖不想说,但众将也能猜想到,大饥荒会让建虏的统治陷入怎样的困境,造成怎样的大乱。

“这么说的话,建虏明年秋后必会有所行动。”仇震泰若有所思,说道:“或者,他们就是干挺着。”

刘兴治摇头道:“干挺着肯定不行,到了开春,估计连种子粮都吃光了,岂不是连耕种都不成。”

郭大靖含笑不语,他也不认为建虏会在大饥荒中坐以待毙。但东江镇的日益强大,却给抄掠京畿带来了变数,甚至是不会发生。

除此之外,建虏还有别的办法来渡过经济危机,避免崩盘吗?

郭大靖换位思考,倒是替皇太极想了几个办法。

继续进攻察哈尔部,再攻朝鲜,全力攻打东江镇,也就是东江镇最大的陆上基地——金州。

可不管是哪个办法,对建虏缓解大饥荒的作用都是有限。

虎墩兔别的本事差劲,可跑起来比兔子还快,未必会有大的缴获;

朝鲜也不富裕,就算是敲骨吸髓,也得不到太多;

与东江镇死战,彻底解除后顾之忧,恐怕也不容易。

特别是如果在今年秋后或冬季的进攻中遭到挫败,建虏也会意识到,就算能击败东江镇,将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同样也不会收获太多的物资。

好象,似乎,建虏只剩下了抄掠京畿这一条路可走。只不过,出动和留守的兵力会有很大的改变。

历史上,建虏抄掠京畿几乎是倾巢而出,四大贝勒、八大旗主全部出动。但现在,郭大靖不能确定,也认为建虏多半不会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

建虏如果暂时啃不下金州这块硬骨头,也无法彻底击败东江镇,使东江镇丧失大举反击的能力,会留下多少人马守家呢?

一万,估计不够;两万,三万,差不多是极限了吧?

建虏的总兵力按六万算,这是精壮之兵,不算总动员的“男丁七十以下,十三岁以上,无不从军”,抄掠京畿的就只有三四万人马。

可别忘了,历史上皇太极抄掠京畿时,还有很多仆从的蒙古部落的人马。史载是号称十万,郭大靖认为是夸大,最多在七八万之间,甚至更少一些。

这样算下来的话,皇太极要孤注一掷的话,可能是三万建虏再加两三万的蒙古兵抄掠京畿,留守辽沈的建虏在三万左右。

正因为郭大靖有这样的分析判断,才会觉得当初要直捣黄龙、趁虚发动的设想,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就算东江军全军出动,想击败留守的三万建虏,甚至是总动员之后的四五万后金人马,很悬,并没有太大把握。

当然,建虏要收缩兵力,尽量保卫辽沈等统治中心,东江军趁机在别的地方收复失土,取得些战果,肯定是能做到的。

但在明金国运的转折点上,只取得这样的一点战果,又怎么能让郭大靖满意?

只是形势比人强,郭大靖已经竭尽全力,可东江镇的实力却无法突飞猛进。

只是在兵力上,如果不能从建虏统治区解救大批的辽民,光依靠目前的人口,扩编就已经接近了极限。

所以,郭大靖要多杀伤建虏,又不能损失太多,就只能借助于武器上的优势。而南关防线,则是最合适的杀敌战场。

今年建虏若来进攻,就狠狠地打击,使其打消摧毁金州、重创东江军的幻想。

否则,明年建虏还会大举来犯,以消除后患,才能放心地去远途奔袭,抄掠京畿。

或者,建虏留守足够的兵力,能够抵挡东江军的趁虚攻击,打一场两面作战的战役。

“明年最为关键,准确地说,是今天秋后到明年冬季,对东江镇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机会若有,就一定要抓住。”

郭大靖待众将议论已毕,作了总结性的结束,“抓住机会的关键就是实力,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可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战斗意志和技巧,缺一不可。”

众将躬身应是,经过这一番议论分析,他们看到了曙光,胜利的希望。而建虏,也已经是外强中干的形象,完全能够战胜。

…………………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郭大靖自己有这样的原则和信念,也传达并感染给身旁的人,乃至所有的人。

在卑沙山城休息一夜后,他便向金州卫城行奔而去。

方正化,方公公,在金州卫城也好,不在也罢,郭大靖已经完全不在意。

战争的胜败最终还是靠实力,阴谋诡计或许能得逞一时,但却绝不是决定因素。

对于历史的了解,现在也只能是参考,并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轨迹去设计,投机取巧往往会走入歧途。

“兄弟,在卑沙山城我又挑了十几个士兵,条件不错,你再好好调教一番。”刘奇士凑近过来,说道:“到了金州卫城,我再找一些,先给你凑个三十人的亲兵队。”

“先来二十人吧!”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人多了,我也照顾不过来。”

刘奇士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你不缺钱,而钱这个东西,也是最简单的,能让人对你忠心效命的东西。”

“细酒肥羊,纨罗综绮”、“给裘马,厚糈之”、“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这些都是用来形容明将所蓄养的家丁的优厚待遇的。

说白了,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或者说是“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就得对我忠心,给我卖命。

郭大靖含笑点头,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维观念,他也只能遵守。其实,这倒是说明当时的人比较单纯,知恩图报。

“我其实对每个士兵都不错。”郭大靖象是玩笑般地说道:“老百姓也一样,没苛待过他们。”

刘奇士对此倒是赞同,但还是补充道:“那还不够,要更好一些。”

郭大靖呵呵一笑,望着前方奔来的骑士,不再就此事多说。

前来通报的哨骑带来了消息,方正化还在金州卫城内,但并不知道郭大靖离城已经不远。

显然,刘兴祚是提前给郭大靖通报消息,是见是避,由郭大靖决定。

“进城。”郭大靖毫不在意,扬了下马鞭,笑道:“方公公嘛,皇帝派来的,得见见哪!”

哨骑马上躬身,掉转马头,疾驰而去,入城通报。

“想好对付的法子啦?”刘奇士随意地问道。

郭大靖淡淡一笑,说道:“还要怎么对付,实话实说,率性而为呗!”

“那,你可压着点火气。”刘奇士还是有些担心,赵光等人的遭遇,他可是记得很清楚。

郭大靖一挟马腹,稍稍加快了速度,抬了下手,说道:“放心吧,大哥。”

既然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太监,又是崇祯信任的内臣,郭大靖就把方正化看作传声筒。

有些事情,崇祯可能不了解,才搞成最后悲剧的结局。可要是他都知道,却不去改变,还那么冷血刻薄,也就斩断了郭大靖的最后一丝幻想和希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的悲剧可不是自挂东南枝那么简单。

因为他的失策、无能,甚至是愚蠢,大明天下大乱,多少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个责任,难道是一死就能甩脱的?

城内的刘兴祚得到通报,赶忙率人迎出城来。见到郭大靖也不多问,闲聊了几句,便引着郭大靖入城,直接前往方正化的住处。

“方公公的言谈举止,还算周正。”刘兴祚边走边作了简单的介绍,“也没那么大架子,比较平易近人吧!”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依你看,是本性,还是装的?”

刘兴祚垂下眼帘,想了想,说道:“不好说。可依我的观察,本性居多一些。”

“不过——”刘兴祚说完又提醒道:“到底是天子近臣,咱们小心应付就是。”

天子近臣又如何?!

郭大靖微微一笑,点着头,说道:“放心吧,老刘,我有分寸。”

刘兴祚和刘奇士一样的担心,可又没有别的办法,还能绑着拦着不让郭大靖去见方公公啦?

到了方正化的临时住所,郭大靖翻身下马,和刘兴祚、刘奇士迈步进院。

早有锦衣卫入内禀告,三人一路无阻,在锦衣卫的引领下,来到了厅堂。

“末将郭大靖见过方公公。”郭大靖只是看了一眼坐在正中的太监,便躬身施礼。

年轻,体健,行走间步伐有力,顾盼之间自有一股威势,神态不卑不亢……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方正化打量了一下,便露出了笑容,起身拉长声音道:“郭大靖接旨。”

郭大靖愣了一下,心中不太情愿地跪倒,口称:“微臣在。”

方正化扫视了一下跪着的三人,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临御以来,明法敕罚,急于求治……郭大靖忠以戴君,勇于报国……钦此。””

郭大靖不是很懂规矩,电影电视倒是没少看,也不知道对不对,便再拜道:“微臣叩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正化趋前一步,双手把圣旨捧到了郭大靖的面前,笑着说道:“郭将军请起。”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做首富从收破烂开始金光御九界之道道道重生后我搞垮了前夫官途风云影后专属小厨娘如虎君临九天我靠孵蛋飞升天界不要乱碰瓷我在末世打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