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晚膳时分,今晚太皇太后在慈宁宫佛堂斋戒,不用后妃们请安,也不用在跟前侍候。
嫔妃们各自在自己宫中用膳,当然,这一日宫中皆是菇素。
正吃着,只听外面有人回奏,说是仁妃来了。
启秀挑帘,如霞迎上前去接过仁妃身上的大氅,春茵则扶着仁妃走入内室。
“咦,这大冷的天,你不是身上不爽吗,怎么还巴巴地赶过来了?”仁妃来得常了,东珠也不客套,并未下地起身相迎,只是伸手拉锦珍上炕。
“还是你这儿暖和。”仁妃挨着东珠坐下,看了看桌上的菜品,悠悠笑了,“不仅暖和,菜品也精致。”
看她话里有话,仿佛在打趣自己,东珠索性坦白说道:“是啦,我好歹也在膳房当过几个月的差,那些人自然要巴结我,省得我将她们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告诉给人。”说着,便亲手舀了一碗山珍什菌汤递给仁妃。
仁妃也不推却,端起来拿着小勺子尝了一口:“果然味美。”
喝了汤,对上东珠的眼睛,仁妃仿佛有话要说,但又有些犹豫。
“干吗?做出这副样子,又想找我借什么首饰、还是衣裳去讨好你那表弟。”东珠看她有些心思不定,想是这几日未见到皇上,所以找自己来探口风。
“瞧你,不过是上次看你那支菊花簪漂亮赞了一句,是你死乞白赖要送给我的。现在又拿来说嘴!”仁妃装着假愠,“你呀,从小鬼机灵,原没那般好心,皇上听说我从你这儿讨来一支簪子还怪了我。”
“是吗?”东珠咯咯地笑了起来,“要说咱们这位万岁爷对你是最好的了,你从我这儿拿走簪子,他没说来补偿我,反倒让顾总管给你送去了一整盒钗环,惹得六宫眼热。他若怪你,自然是怪你想要什么,为何没跟他讨去?”
仁妃羞红了脸,也不答话。
东珠打量着仁妃:“也难怪皇上心疼你,我是连你一半儿也比不上的。你把那些钗环孝敬了皇后不说,还分赠了福贵人、贤贵人,就连皇上身边的春禧、秋荣也得了礼。皇上的心意你得了,又给皇上挣了面子,没有因此让人羡慕嫉恨,反得了贤惠知礼的美名,好事都让你占尽了。”
仁妃红着脸,低声说道:“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皇上给我的东西,哪怕一针一线,一张纸,我都舍不得分赠别人。可是皇上头天夜里赏我一盒首饰,第二天一早在宫里就传遍了,就连皇后娘娘都差人来问我,说是若缺了什么少了什么,自可向她回禀。你是知道我的,凡事并不想出头,也从不想有功于人前,只求啊千万别惹半分是非。”
东珠看着锦珍,她是那样的温顺,甚至有些懦弱。心底突然对她生出些许的怜悯,这样的她能在深宫之中撑多久呢。只是东珠还未来得及替仁妃担心,忽然听到外面一阵骚乱。
“皇后娘娘驾到!”
好突然,这应该还是皇后第一次驾临承乾宫,然而在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
来不及细想,东珠被仁妃拉着赶紧出了内殿,皇后已经在桂嬷嬷等人的簇拥下来到外殿。
一番行礼请安之后,在外殿待客的暖阁按位次坐好。
赫舍里?芸芳仔细凝视着东珠,半晌无语。
“想是皇后娘娘有事要与昭妃详议,锦珍先行告退了。”仁妃想要回避,赫舍里却拦了下来,“你二人一向交好,此时你在,正是最好不过了。”
今夜,她的神态与口气都不同往日,在一向的冷肃中很难得透着少许的怜惜与不忍,这让东珠有些意外。因为三人从小一起长大,虽然同芸芳算不得亲厚,但是也彼此了解,东珠还是第一次看到芸芳面对自己时会有这样一副神色。
然而,这是为什么呢?
沉默了良久。
直到看到如霞上茶的时候一直哆嗦的手,以及站立在不远处一脸苍白而又有些失神的春茵,东珠才意识到,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果然,皇后一开口,东珠就感觉如五雷轰顶。
“昭妃,本宫知道你一向是最要强的。这大长公主年事已高,早一天晚一天故去,都是……”
她说了很多,但是东珠全然不信。
一向健朗的祖母怎么会好端端地突然辞世?
赫舍里口里说的是“惊马”。
马惊了。
车翻了。
祖母在重伤之下不治而亡?
东珠不信。
她不敢信,也不能信。
甚至,她在想也许这也是祖母的计策之一,可能祖母要先假死来为自己将来的逃亡做个铺垫,也许是先去异乡为自己将来出宫寻个稳妥的隐身之所。
所以……
一定是这样。
“昭妃!”
“东珠!”
“娘娘!”
就在所有人以为她惊迷了心智暂时失去意识的时候,在声声呼唤中,她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全然不顾皇后在场,也不顾什么礼数规矩。
只一味向外走去。
“快,快拦住她。”
皇后突然大声命令。
所有人上前阻拦,又怎能阻拦得住呢?
承乾宫中的人从未见过这个阵势,更没有见过如此雷雳之色的东珠,她的目光只是微微一扫,便吓住了所有人。
于是,东珠如同无人阻拦一般,仅穿着一身单薄的宫装便像个幽灵一样冲出了承乾宫。
“拦住她,快拦住她!”皇后及桂嬷嬷在她身后惊呼。
“皇后娘娘,昭妃主子怕是要回去奔丧吧!”有人小声提醒。
“这可不行。也不想想这是在哪里?这可是在宫里,没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旨意,谁敢深夜出宫?况且她是皇妃,是主子娘娘,哪能回府奔丧!”桂嬷嬷阴森森地喊着。
那话语,像鬼一样。
东珠厌恶这种声音。
她索性甩掉脚上的花盆鞋,向前跑去。她跑得很快,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身后那些人被她的举动吓呆了,满族人对脚的看重甚至超过了汉人,堂堂一个皇妃怎么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鞋子?
所以她们愣了半晌之后才在桂嬷嬷的催促下气喘吁吁地追赶过去。
“那……那是谁?”
宫径之上,正好遇到圣驾,但是东珠没有行礼,甚至连停顿都没有,像风一样从他身边飞过。
所有人呆住了。
顾问行使劲擦了擦眼睛,他原以为自己撞见了鬼。
曹寅制止了正准备拔刀的侍卫,小声回禀:“皇上,是昭妃娘娘。”
其实不用曹寅提醒,康熙已然看清。即使没有看清,他也知道是她。他正是得到了消息所以才往承乾宫里来的,原本他还在想,那样坚强的东珠在得到亲人逝世的消息时会是怎样一副神色。
现在,他看到了。
这,正该是她应有的反应。
“要拦住她吗?”问话的是一向在当差时保持缄默的费扬古。看着东珠的背影,他的心很疼,失去亲人的感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更知道东珠虽然外表坚强,但实际上她从来没有经受过真正意义的生离死别的痛苦。他很想在这个时候为她做些什么。
只是,很意外。
非常意外。
少年天子静静地注视着东珠远去的背影,好半天才说道:“曹寅,你跟着,护她回府。”
“皇.……皇上。”
顾问行以为自己听错了。
而皇上不仅如此,还将自己身上的氅衣脱下,交给曹寅:“记得给她披上。”
顾问行还想出言相劝,而曹寅则一如既往地不问原由只听命令行事,他当下便应声而去。
这时,皇后带着浩浩荡荡的人赶到,一众人等跪在地上请安。
“皇上,昭妃……”皇后还未来得及说明详由,康熙已然制止,“是朕的意思,是朕派人送昭妃回府的。”
“皇上,这于礼不符。”皇后还待再说。
康熙冷冷看了她一眼,一语不发地走了。
“起驾”顾问行颤颤地唱念。
费扬古跟在康熙身后,这一刻,心中五味杂陈。
当东珠跑到西角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很傻,没有圣谕,没有懿旨,自己怎么能出得了宫门。况且就算出了宫,自己又如何能这样一路跑回去?
想到这里,眼泪便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个时候,曹寅追了过来。
“娘娘,臣奉皇上之命,护送您回府。”曹寅将康熙的氅衣披在东珠身上,又去跟守门侍卫交代了几句,不多时,便有人牵来两匹马。
“时间紧,恕臣来不急为娘娘准备车驾了。”曹寅话刚出口,东珠已然从守卫手中接过缰绳,飞身上马,她来不及对曹寅说什么感激之语,只是看了他一眼。
那眼中的神情自是深切的感恩。
随即,用力打马,飞驰而去。
曹寅也立即上马追赶。
黑夜笼罩着街巷极为安静,除了马蹄有节奏的声响以外就是呼呼的风声。
远远地就看到府门口车马不绝,管家正指挥着人往门楣上悬挂白帐,前几日省亲时一直挂着的大红灯笼也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如雪的白灯。
四下里乱糟糟的一如东珠的心,她觉得自己心乱如麻,而头也疼得快要炸了起来。
曹寅还未来得及下马通传,只见东珠一挥马鞭已然直接纵马入府。
“大格格回来了!”
管家在仓皇中忘记了规矩,依如当年的称呼,只是鼻子发酸,不由老泪纵横。
直到曹寅下马:“管家,昭妃娘娘得了信,请了皇命回府探望,还请妥为安置。”
“是……是……”管家一面抹着眼泪,一面立即命人为曹寅牵马,又亲自将他请入府中。
东珠无暇顾此,她只是一路骑马入了内苑穿过花园直接奔往后院,这一行也顾不得回避了男客,仿佛在厅里见到了阿玛和几位兄长幼弟,没有半分的寒暄啰唆,便直接来到玛嬷所住的上房。
至此,东珠才大梦初醒。
额娘头上缠着白纱,面上有青肿淤血,目光
呆滞地瘫在炕边看着几位嫂嫂和老嬷嬷们正在给玛嬷换衣裳。
跟了玛嬷一生的查嬷嬷早已哭得不省人事。
玛嬷屋里内堂外厅皆跪满了人,本家的婶娘、伯母和一众堂姐妹,就连玛嬷一向不待见的阿玛的侧福晋也领着她的女儿跪在外间。
“东珠。”额娘看到她像看到救星,立即抱着她哭了起来。
“额娘,您别在这里哭,玛嬷不喜欢。”东珠的声音很轻,她用力抱了抱额娘,又拍了拍她的脸袋,这才松开手,向那张大榻走去。
那里安安静静地躺着的,正是最疼爱她的玛嬷。
东珠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幕,虽然她只看了一眼,但却永久地钉在她的心上。
虽然嫂嫂们已经为玛嬷清理过遗容,重新梳了头,换了衣裳,但是东珠仍然可以看到在巨大的冲撞中玛嬷所受到的伤害。
玛嬷的遗像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然而她看到了在玛嬷怀里的一个小罐子,居然是完好的。
“你玛嬷摔出去的时候是后脑着地……”额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仰面躺在那里,眼睛睁得大大的,可是你知道吗?她嘴角还含着一点儿笑意,我看到她手里像抱着婴儿一样抱着这个罐子,我想,她之所以会笑,就是因为她觉得她没让这个罐子摔破。”
东珠以前不知道一个人突然昏厥是怎样的感觉,但是现在她知道了,她的头像是悬了千斤巨石一样沉,沉得站不稳脚跟,眼前也全是乱舞的金星,突然间浑身都不听使唤,身子便直挺挺地厥了过去。
东珠不能相信,自她记事起就一直呵护她的亲祖母就这样离去了。
起初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伤感,因为她以为祖母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铺路,也是假死离开人们的视线,然后悄悄安排她出宫以后的事情。
可是,当她亲眼看到祖母的遗体,她愕然了。
接下来的几天,她失去了语言和思考的能力,很多人说她是太过伤神所以导致心迷,也有人说她被魇到了。
其实,她是清醒的,她只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直到那一天,看到悲痛神伤的阿玛与额娘,看到在火葬中一点点被吞噬的有关老祖母的一切。
她才知道,这世上最爱她、最宝贝她的一个人就这样离她而去。
康熙六年二月中和节,这是民间称为“龙抬头”的日子,自此之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中和节最早是由唐德宗提倡的,如今在清宫中还是第一次过。
一大早,皇上就率宗室子弟及辅臣前往先农坛祭祀,这是与往年相同的“春祈”,程序一般无二。
只是午膳安排的极有意思,内务府安排圣驾一行在京郊找了一处普通的农田,在田间地头吃了一顿“春禧饭”,里面是百果五谷煮成的糙米粥,寓意自然是天子与一班大臣及皇家子弟都要体恤耕者之辛。
皇上还亲自帮农家犁了会儿地。
于是,周边百姓闻风而动,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人头攒动中有人观望,有人感慨,有人落泪。
经历了去年一整年的圈地换地风波,土地萧条,再没有人愿意种地,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辛苦耕种的地是不是在收获时又被换给别人。
天子的行为,让所有人不安的心都定了下来。
农事为天。
众人称颂。
百姓感恩。
而看到跪在田间地头那黑压压的人群与满耳“圣明”的称颂声,少年天子更是感动不已,他当即下令命所有随行大臣自选一户农家,帮其犁地,并救助疾困。
所有的大臣们当即傻了眼。
先不说那些文官,就是武官也颇有为难,只是碍于皇命与百姓瞩目,勉强为之。
光着膀子犁了一趟地的鳌拜捅了捅坐在地头喝水的遏必隆,“皇上背后又有高人指点”。
遏必隆看了他一眼:“不管是谁,这局面好就是了。”
“错。大错!”鳌拜不以为然,“我们要的是一位有真才伟略的天子,而不是后宫的牵线木偶。”
“鳌公!”遏必隆脸色突变,立即警告鳌拜慎言。
鳌拜压低声音:“我细细查了长公主出事当天的全部经过,那匹马也找到了,在左脑处有一个小洞。”
“你说什么?”遏必隆圆润的眼眸突然瞪了起来,额上筋骨尽露。
“行事万分隐藏,手法却极为精准,应是有人预先隐藏在马车必经的路上,以飞弩之物将钢针打入马脑。这马才会突然惊疯,拼了命地横冲直撞。好狠毒的计策,对待一个古稀老人……”
“当真?”遏必隆难以置信。
“自然。我已命人将钢针取出。”鳌拜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接下来的事,你自己去查吧。我听宫里的眼线说,当日慈宁宫请老公主入宫仿佛提及了几件陈年旧事……而老公主一出宫就遇难,你自己去想想这里面的事吧。”
鳌拜说完,咬了几口饼子,又拿起镐头继续刨地。
坐在埂边的遏必隆面如黑幕,一个字也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