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松山书院的山长曹芦曹子直,已经站到了人群外面。
他身量高大,八十多岁的人了,看上去也就五十岁上下的样子,且依然腰背笔挺,此刻亲眼看着自家书院勒令退学的“弃徒”陆洵,在“先贤墙”上挥毫泼墨,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上前制止,而是只冷眼旁观。
面色沉毅,叫人无从猜测他正在想什么。
不管是那墙面上腾起「文气」,还是后来陆洵竟然直接题上“禁钱义得气”,乃至于笔落诗成,最后被天地气机判定为三星之诗,都不曾让他脸上的表情变换分毫。
事实上,他是一直到这两天,才知道自己书院里曾经有过一个叫陆洵的学生的——之前也知道,但只记得有个新入学的弟子,年纪小小却斯文俊秀,姿容大出常人之外,而一转眼,他才知道,这个学生已经被勒令退学了。
他知道陆洵,当然是因为《小池》。
事实上,就在陆洵写出了这首诗的当天下午,曹氏等各家,就已经打发了人来问:此子修业如何?为何被书院开革?是否有必要宴请一下?
而且就在当时,也有书院里的教习提议,是不是能把他再叫回来?
能写出一首四星之诗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该被勒令退学才是。
他留在书院里,哪怕修行上一无是处,也是书院的一面招牌。
但在当时,曹芦的回答都是两个字:不必!
身为松山书院的山长,他必须要维护书院的名声,也必须要保护书院里的教习——若是一位教习判定一个弟子不足大道,因此勒令他退学,而随后自己又把人给叫了回来,那么以后,让这位教习还如何坐堂授课?
这是师道尊严,是不容挑衅的大道。
但当天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时,他又忍不住亲笔写下这首诗,反复品读,感慨万千之余,又提笔写了一纸便条,命仆从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曹氏的祖宅,亲手交给了曹氏现在的主事人。
那封短信上只有四个字:且徐观之。
意即:不着急,再看看再说。
他当然知道即便是对于家大业大的曹氏来说,一位能写出四星之诗的大诗人,也是值得下大力气拉拢的。
而且事实上,他也的确觉得《小池》这首诗写的极好。
可见作者是有巧思、有灵气的,绝非机缘巧合之下写出这样的好诗来。
所以,这个陆洵,很有可能是真的有诗才的。
但熟思之下,他仍然愿意相信书院里的教习做出的判断。
若非实在不堪用,在眼看还有一两年就要结束学业的情况下,他的教习又怎么可能会非得要把他“勒令退学”呢?
当然,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已经有弟子跑到他那里去告状了:教习钱义,竟然在课堂上当众把陆洵贬成了一文不值,且直接质疑《小池》的作者问题。
毕竟,真心喜欢《小池》者,是不在少数的,自然看不得有人如此肆意污蔑。
钱义此举,让曹芦曹山长心中颇为不悦——即便你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即便书院最终还是肯定了你的决定,维护了你的师道尊严,但四星之诗就是四星之诗,天地气机给出的判定,难道还有谁有资格质疑什么?
身为尊长、身为老师,即便是与这弟子有些不和睦,在对方已经离开了的情况下,有必要还这样继续当众泼脏水的追杀吗?
过分了。
但他依然没有想到,这陆洵竟是如此刚性,这边钱义在课堂上的话说过了还不到一个时辰,他竟是马上就又跑回书院来,而且直接就在先贤墙上现场题诗!
最后跋上的“禁钱义得气”,更是直接宣布了与自己老师的决裂!
大逆不道之极!
不过……他居然又写了一首三星之诗!
这让曹芦的心中越发惋惜——何必呢?为何要赶他走呢?何必呢?为何他都走了还要继续追杀,以至于抹去了同他之间的最后一点师徒情谊呢?
当然,师道为大。
这首诗虽是三星之诗,但稍后依然会被铲去的。
但曹氏那边,似乎是真的应该告知一声,让他们可以想办法拉拢一下了——此子是真有才学的!
被人质疑《小池》的来历,或许还多多少少有些说法,但是到了这首诗,却又有什么可说?
这摆明了是专为此事写的诗!
唉!
眼看那陆洵收了笔站定,曹芦又略有些留恋地最后看了一眼那墙上笔走龙蛇的诗句,心中默念一番,转身便要离开。
可惜了,此子即便在修行上毫无前途可言,有这份诗才在身,亦足可以成为书院的杰出弟子了,假以时日,说不定能成为一位大文豪。
到那个时候,自是书院的无上荣光。
到那个时候,请他回来,把他那成名作《小池》往这先贤墙上一题,便是两方的体面。
然而现在……
只能铲去!
恰在此时,他正要转身,却意外地发现,那陆洵陆生一转身,竟没有放下笔,竟是再次**了墨,然后竟是马上就又在墙上写下五个字。
“读孟尝君传”。
何意?
还要写?
心中的愕然一闪而过,曹芦又站住了。
此子诗才如此丰沛么?
经此一事,该是受了极大的刺激,竟是要连写两首?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不是诗!
竟是要写文?
在他身前的人群,书院里的弟子们中间,亦开始有了小小的骚动。
不少人都在低了头,小声地窃窃私语。
正在书写的陆洵却是丝毫都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笔势愈健,渐渐地,竟连那一笔行楷都似乎飞扬起来,是真的有了些“笔走龙蛇”的气势。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霎时间,那先贤墙上竟是忽然又起了青雾。
淡淡萦绕。
“啊……”
人群顿时为之轰动。
仅二句而已,竟已惹起了文气!
这竟是一首上星之文!
这一刻,饶是以曹芦的见多识广,也是不由得心中一动。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竟是又一转!
三句而已,竟是三层跌宕!
如此笔力,真称雄健!
而随着第三句写完,那墙面之上的文气,已再次浓郁起来,再次呈现出一派云蒸霞蔚一般的瑰丽景象。
曹芦曹山长的脸上,终于是控制不住地微微动容。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竟又是一转!
这一刻,镇定如曹芦,也是不由面露吃惊之色。
此子才气,竟恐怖至此!
不过……不对……
不同于周遭那些书院弟子们,暂时还只是震惊于那墙面上的青霞之气,此刻稍稍回神,眼见陆洵顿笔稍歇,曹芦不由直觉地第一时间回头再看。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通篇至此四句,竟得数转,文意一何跌宕!
孟尝君自古便称能得士,更有鸡鸣狗盗的故事流传于世,世间有豪爽遮奢之人,往往被呼为“小孟尝”,可见其名望之深入人心。
此事亦可辩乎?
千百年以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都以为已经无需争辩了。
却偏偏,这陆洵竟说:可辩!
辩在面前此文。
此时再一气读来,只觉其立论精奇、辞意锋芒、笔力峭直、视野宏大、气势轩昂,虽一意直下,却又接连反转,一时读罢,竟叫人觉得其立论几至无可辩驳!
此真雄文也!
然而再稍稍深想,曹芦脸上顿时又露出一副恍然模样。
这说的哪里是孟尝君,这说的分明是松山书院!
这分明是把钱义比作了“鸡鸣狗盗之徒”!
而松山书院,或者说,是自己这个松山书院的山长,却不正是孟尝君?
正是因为有了钱义之辈之出其门,此陆洵之所以被勒令退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