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仅仅存在于传说之中的生物。无论是谁,恐怕或多或少都会在儿时的故事之中听闻过些许传说吧。
因此,那也是仅仅存在于孩童的美好梦境之中的强大生物,拥有着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力量,能够操控元素和自然的力量的,仅仅存在于童话和史诗之中的生物。
那就是巨龙。对于奈特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是真正的只有在幻想之中才可能出现的生物。而眼前的人却要寻找巨龙的骨骼——无论巨龙是否存在,奈特认为这都是十分没脑子的事情。
除非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着已经死亡的巨龙,不然这就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首先巨龙并不存在,因此巨龙的骨骼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就算巨龙真的存在,倘若是活生生的巨龙,那么同样也不可能真的被拿到骨骼,拿到巨龙的骨骼就意味着要巨龙死亡。
人类不可能杀死巨龙,这并不是规则或者是限制,而是真理。
“那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仅仅只是存在于神话和童话里的……”
奈特不知为何自己想要反驳,眼前的魔女想要去送死,这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联系,他无需在意,也不需要去关心。
“没有人曾经见到过它们的存在,那就是说,同样也没有人确定它们的不存在。仅仅只是以人类的角度无法观测到而已,如果是这样的生物,那么就能够说明它们对魔法的适应性天生就在一个极高的程度。”
——先不说为什么巨龙会有所谓的魔法适应性,魔女的说法完全就是诡辩。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巨龙是真的存在的话,按照你的说法,人类无法观测,那么自然就无法追溯其痕迹,你能够找到龙骨更是无稽之谈。”
“我见到过,虽然只是远远地看上过一眼,但是我亲眼见到过!”魔女的眉头紧皱,在重要的辩论上她决不能让步,一旦让步就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的不信任。
“巨龙对力量的适应性极高,几乎是人类的指数倍,但是通过不同的观测方法也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虽然是巨龙,但是它们的隐匿性让它们从人类的城镇边上飞过都不会被人发现。巨龙能够使用力量将自己置身于另一个侧面之中,使用双眼去看是不可能看到的,因为人类的双眼看到的事物归根结底是光的成像,影像始终是虚假的东西,只要不是真实的能够触碰到的东西就必然是虚假的。”
魔女开始讲解起奈特听不懂的高深理论:“巨龙的龙鳞能够反射光,让原本应当显现在它们身上的颜色更换角度折射到别的方位上,看上去就像是隐形了一样,但是一旦不用双眼去直视,而是感受这种力量的流动的话……巨龙的每次出现都伴随着这种力量的巨大流失……就像是海啸,一瞬间力量在某处被抽空,又在下一秒瞬间回来。他们的隐匿并非是主动的能力,而是天生存在的被动生存方式。那些生物是单纯的力量构成的结构体,因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存在要比他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最根本的力量,同样也没有生物比它们更加明白这股力量应当如何使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的存在等同于力量本身。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为什么必须要使用龙骨才能够驱动魔法?因为它们的身体就是操控力量的最佳素材,一切的牵引都已经足够了,所有的术式都被我了熟于心,只剩下控制并且释放,而龙骨就是能够控制这一切的唯一的钥匙。“
换一个角度来说,魔女所想要寻找的并非是单纯的代表着巨龙的骸骨的“骨头”,而是能够控制力量的一个控制器,那就是对于魔女来说,开启真正的魔法的最后一道门槛。
但是这种理由实在是太过梦幻和虚无了,在奈特看来,就算巨龙真的存在,人类也不可能真正的触及到,就算人类能够观测的到巨龙,也不可能获取巨龙的骸骨。
“好吧,那么假设它真的存在的话,你又怎么获得那骨头呢?人类面对一头活着的巨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直到这里,魔女才稍微舒展眉头,奈特的问题正是她想要去融雪森林的第一原因。
“我曾经见识过飞翔的巨龙,在整个大陆上找遍了足迹之后才追溯到了融雪森林,因为环境太过恶劣才放弃进入的,但是实际上,融雪森林在约莫一百年前还不是这种极地的模样,仅仅只是一个正常的森林而已。”魔女指着远处的那一座座被白雪覆盖的山脉,“在地理的角度上,位于大陆中央的融雪森林以及周边的山脉是不可能拥有这种极地气候的,就算有,山峰的海拔至少也要达到六千米以上,但是融雪森林最高山脉的高度也才不过一千三百米,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事情,再加上我对于巨龙足迹的推断和最终追溯,大概能够想明白的是,无论是生是死,融雪森林的深处必然存在一头巨龙。”
这次换奈特的眉头紧皱,他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在说:原因呢?
“巨龙同样是属于生物的范畴,因此存在所谓的体温,而又由于本身是类似于能量体塑成的肉体一般的存在,能量聚合在一起就会挤压,产生类似燃烧的效果,而燃烧会造成高温高热的状态——按照这种逻辑,本身融雪森林应该变成没有一滴水的焦土才对。但是关键就在于巨龙死亡的现象,巨龙在死亡之后,体内的高温并不会熄灭,但是能量必须要散会原本的位置填补世界的空缺,因此那些高温的能量所带来的温度会蒸发,而蒸发会带走热量。再加上巨龙的热量仅仅存在于身体之中,所以热量不但不会扩散,反而森林的热量在一直被带走,温度在这种状态下持续下降,最终——“
魔女的手指向了前方的雪山。
“——造就了这种极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