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是胡刚梦中的天堂,曾经的他因为家贫早早地离开校园,留下了心中永远的痛,这一世他不想有这样的遗憾,利有自身可以用的上的优势,终于成为D初级军校的学员,虽说这里只是为初中级指战员而设立的学校,不过学校的图书馆中还是有不少高级指战员学习的教才,这更适合于现在他的情况,国内做出头鸟的张杨受到的打击,算是在他心中有了一个阴影,所以现在的他决定在今后走的路上不想把手中的底牌一下子放出来,做人还是低调一些的好,就算可以攀登到三十十层楼,那只登上十六楼又何妨?只要自己有那个实力,表现与否又何妨。关键是要合群,更要懂得给人一种看不懂的心理,因为战刀的培训过程中的经历,让胡刚做事从此少了分外路的张狂,不过更多了一分隐藏的急重,这让后来的RB吃了不少的闷亏。
19年正月,胡刚正式就读于D国柏林军事学院,虽说柏林军事学院只是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的下属院校,可他的师资力量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强大,学院共有教职员工570人,每年平均培训学员约000人。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学员升到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就读。学院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师资队伍素质较高。联邦德国军队一贯注重军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军官团队精神,这也是二战中D国基础军官战斗力超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其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诞生了西方军事理论鼻祖克劳塞维茨,闪击战基础理论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施利芬,总体战理论的创始人鲁登道夫,闪击战理论家古德里安,无限制潜艇战理论创始人邓尼茨。这些人对德国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引发了当时军事理论的革命。
全院分个系组织教学,即基本系、参谋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完成前一系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个系的学习,这与其它国家军队截然不同。实际上,一名德军参谋人员经过这里学习后,真正完全成为一名联合参谋,而不仅仅是兵种和军种参谋。因此,学员的训练也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科目训练阶段、应用科目训练阶段、专职参谋业务训练阶段。
对于这所军事院校的了解,胡刚也是到了柏林后才得知的,因为后世只有合并后的柏林军事高等学院,那个时代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己与这个时代的初级柏林军事学院分开来。毕竟时代是发展的,不过在当前他所学到主要是参谋专业的知识,相对而言更适合胡刚的现状,要他一下子去学习高级指战员学习的课程,可能会二眼点灯瞎忙活,这样一步一步的走,是他更需要的,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选这所学校的原因。如果当时他真想去高等指战员学习的院校,只要他好好表现,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基础不牢,这样很有可能一下子摔下来,这不是现在的他可以承受的,目前的胡刚每一步都得走稳,给他拿到D国保送学习的黄军座只能算是一个引路人,能走到那一步,这是胡刚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帮你决定前程,最多也就是一个方向,何况现在的他与6军因为他的狗个性,好强凡事不爱忍让弄的很不开心,这也就决定他毕业后会成为一个散兵,是拿着6军的编内员来的,回去却又不是6军的在编人员,这也好理解,他离开时党政军有中央陆军学院学员的身份。对于这些事,现在的胡刚没有去想,他眼前只想多学习一些知识。
学院的生活紧张而又有节奏,胡刚去了上课就是呆在图书馆,他没有其他什么爱好,就算是从前爱好的足球也放弃了,现在他需要知识,大量的知识,填补他的大脑,每在想不学习时,他就默读那位伟人的话‘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指战员呢,更是愚蠢的指战员,明白了这些道理,胡刚不敢有那么一点时间的松懈,不过他在课堂上还是只表现的中规中距。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但也不是太差那一批,所以教官也只是这样评价他:‘胡上一全勤奋的学员,天份是差些,但通过努力弥补上很多,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员。’《战争论》、《施利芬计划》、《总体战》以及《坦克,前进》这些书,胡刚在空闲时间就去图书馆里面读,后来在到学院三个月后,这些书被他一本一本的借了出来学习,因为学校的管理,是入学三个月后,学生交生一定的压金可以借书去图书馆的,不过每天要一定的租金,这对于胡刚来说,他只要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是不会在意的。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事,而这些书,是他在自己国家看不到的,这并不是说祖国没有这优秀的文化,而是在眼下这个时间段,的确自己的祖国落后了很多,比别人差低下头学并不是丢人的事,就担心那种盲目的自大心理害人害己。胡刚不会做那样的人,作为一个指战员,对士兵的生命负责是必须的。
一年的学院生活很快过去了,这半年中胡刚主要读的就是〈战争论〉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他也把这位著名军事家的生平写在了他的笔记中: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1),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179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他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拿破仑,181年来到俄国军中参加抵抗拿破仑的战争,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的10多次战争和征战,留下的遗著达十卷。《战争论》是其前三卷,共分8篇14章,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
对于这位军事家的理论: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胡刚不会死读书,对他人的观点不会轻易承认也不会那么几下就否认,他会辩证的去看一个问题,现在《战争论》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他还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去思考,可是可以借用下来学习,这个时候的胡刚只能这么去形容‘是一个呆在书中的疯子,’他的时间这一年除了训练场,教室,图书馆,如果再有地方的话,那就是他睡觉的地方,所以在学院内就是与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同学他都没有说上几句话,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在把时间计算后,三年学院生活,在回到祖国时,离全面抗战就只有三年多的时间,这对于心中那支理想的精兵,只能算一个不错的时间,而他自己,又还只是有那么一点理论的军事指挥学上的门外汉,所以他不得不挤一起可以用到的时间来学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