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云的全力帮助下,仙台藩夺取了后世本州岛东北地区南部福岛,山形,北部盛冈,秋田等地,势力壮大了三四倍,火枪兵的数量扩充到一万人,炮兵这扩充到两千人。
不过也因此引来的德川家光的重点进攻,在第一次进攻仙台藩失败后,德川家光以两万火枪兵部队为主力,从各地大名抽调了三万大军配合两万火枪兵部队进攻仙台藩。
日本军队装备火绳枪的历史也不短了,而且规模也比较大,从织田信长开始,日军就开始大规模使用铁炮,丰臣秀吉在侵朝时也曾大规模使用铁炮,火力十分强大,给援朝明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德川幕府是接的是丰臣秀吉的班,对火器部队也是相当地重视,五万大军就有两万火绳枪部队,这个比例比同时期的明军可要大多了。
而且德川家光的这两万火枪兵部队,训练的时间比仙台藩的一万两千火器不还还要长,他们的战斗力还要隐隐强出方云帮助仙台藩训练的火器部队。
不过仙台藩,也有仙台藩的优势,他们是守城一方,可以有效地减轻因为射击命中率带来的伤亡,另外他们装备的炮兵部队也比幕府大军的炮兵部队要强大的多。
总体来说,还是德川幕府占据了优势,正式交战后,双方都伤亡惨重,数万火枪兵排队枪毙对方,场面十分可观。
每时每刻都有数百人倒下,一方占据兵力和训练的优势,一方占据城墙和火炮的优势,杀得难解难分。
交手的第一天,仙台藩和幕府军队的总伤亡就超过了一万人,其中光是火枪兵就占了一半,幕府大军虽然占据优势兵力,但是仙台藩的总兵力也超过三万人,在加上背后有方云撑腰,完全不用担心军需物资不足的问题,德川家光想要短时间内平息仙台藩判断是不可能的。
方云还让使者转达伊达政宗,只要仙台藩能征到兵,就不担心武器装备的不足的问题。
如果是只有仙台藩一个大名造反,就算花的时间长一些,德川家光也无所谓。
但是现在加贺藩、萨摩藩、尾张藩都反了,尤其是萨摩藩,竟然配合明军攻占了整个九州岛,眼看着就要登陆本州岛了,而且加贺藩也攻取周边大名的地盘,如果加贺藩与萨摩藩以及方云的破虏军汇合,到时候南有外样大名和破虏军的联军,北有犯上作乱的仙台藩,东南还有一个搅屎棍子尾张藩,幕府的统治就真的危险了。
此时德川家光感觉到有些吃不消了,再打下去,德川幕府将要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这还是因为方云只出动不到两万人的军队。
如果方云再派出几万大军登陆日本的话,就不仅是外样大名的造反了,恐怕所有的大明都会产生不该有的心思,到那时整个日本都要乱成一锅粥,到时候幕府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统一政权,就会如同柳絮一样,风一吹,就散了。
德川家光决定向方云服软,用谈判来解决问题,从方云只派不到两万人进攻日本,德川家光就会知道方云不会想占领朝鲜那样占领日本。
朝鲜的军事力量和日本的军事力量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当初要不是大明出兵,朝鲜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日本灭亡了,方云攻取朝鲜王国的时候,都派出了近三万大军,攻打日本却只派遣了一个师,显然是没有吞并日本意思。
因为那些大名之所以会配合方云进攻幕府大军,也是因为方云向他们许诺了为他们夺取更多的地盘,如果方云要吞并的日本的话,他麾下的大名会第一个跳出来的反对。
区区一个师,不到两万的破虏军,肯定不是整个日本国的对手。
德川家光服软了,这正是方云最想看到的,破虏军现在还只有两个省的地盘,人口也就只比日本多几百人而已,想要跨海征服日本,除非他现在就给破虏军列装后装线膛步枪,否则这个难度就太大了。
而且方云的老巢也不很安稳,辽南都司还处于建奴的兵锋之下,山东除了北部靠海之外,东西南三面都是大明的地盘,如果方云将主力大军调去日本打仗,等他回来的时候,山东老巢八成又重新回到了朝廷的统治之下。
方云这次攻打日本,主要还是为了通商问题,日本有方云需要金银铜三矿,此外,方云还需要日本来帮助山东发展纺织业,带动山东和安东的经济发展。
方云还听说日本的水稻产量也还不错,虽然比不上大明,但至少比山东和这个北方省份多得多,一年能生产将近**百万石水稻。
方云还知道在日本大米都是武士才能吃上大米,农民只能吃杂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个现象,时间一长,很容易让农民百姓对幕府产生不满的。
所以方云计划用山东百姓生产的红薯和玉米来换这些大米,这样一来,既替德川幕府解决了阶级矛盾问题,又能改善山东百姓的民生,一举两得。
以前德川幕府只开通了一个长崎,作为交易的城市,还不允许商人和其他大名交易,每年的交易规模完全被德川幕府控制了,只能他们要多少,各国商人就运来多少,他们要什么货,商人只能什么货。
现在德川幕府扛不住破虏军的打击,主动权便被方云主导了。
首先方云要求德川幕府不得追求几个造反大名的责任,并且让他们保持高度自治权已经承认他们现有的占领地。
德川幕府毕竟占据了大义名分,几个造反的大名都是在方云的支持下,才能与德川幕府打的不相上下。
如果失去了破虏军的支持,很快就会被幕府大军消灭了,下次方云再想在日本弄出点大动作,想找这样听话的狗腿子就难了。
还有就是方云现在还没有征服日本实力,不代表以后也不行,一个军阀割据日本,比一个完全统一日本肯定要更容易征服。不过也不能让幕府彻底倒台,太过混乱的话,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了。方云现在还需要日本的资源和日本的人口来消化两省百姓生产的商品。
而几位造反大名虽然心里对破虏军单方面决定和谈很不满,比如仙台藩主伊达正宗,他一心借此机会一举推翻德川幕府了,没想到方云这么快就不打了,但不管他们心里有多么的不满,形势比人枪,他们也只能接受。
尽管他们现在打的风生水起,可一旦破虏军断绝对他们的支援,那些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火枪火炮很快就会变成废铁,没有了火枪火炮,兵力和地盘都不占优势,德川幕府消灭他们就只是时间问题。
好在他们也不亏,在这场混战中,领地扩充了数倍,而且还取得自治权,可以自由通商,以后只要紧抱方云的大腿,德川幕府想要秋后算账,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保住几个大名是为了以后考虑,割地和赔款才是这次谈判的重点。
既然是战争,肯定会有战争赔款,为了这次战争破虏军出动了一万六千陆军,而五千余海军,战舰数百艘,这些可都是在烧钱啊。
德川幕府放着好端端地生意不做,非要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自然既要为战争的结果买单。
赔款方面,方云只要了500万两战争赔款,割地也只是割了一块小肉,就是把对马岛割让给破虏军。
此外方云要求德川幕府将长崎设为不设防的城市,但允许破虏军在长崎派遣一个团的驻军,修建炮台,保护前来日本经商的大明商人。
方云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才打的德川幕府同意和谈,肯定不会白白便宜了别人。
为了占据更多的日本市场,方云在谈判中规定,只有持有破虏军开具的证明的商人,才可以在日本自由交易,而其他商人,依旧只能在长崎地区交易,并且需要向日本政府交纳关税,这个其他商人,主要指的就是受郑芝龙保护的海商。
方云要在长崎修建炮台,也是为了对付郑芝龙的水师战船,尽管方云的海军第一舰队的战舰性能不错,但是新兵太多,而且新式战舰数量有限,与郑芝龙水师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方云现在努力赶造新式战舰,训练更多的海军士兵,只要给海军几年的时间发展,超过郑芝龙这个海盗集团是必然的。在海军强大起来之前,方云还不想和郑芝龙的海军发生大规模地冲突。
修建炮台就成了对付郑芝龙的水师最好的手段,受于这个时代的火炮技术的限制,火炮的射程和重量成正比,舰载炮的射程自然无法与岸防炮相比。
一般舰载炮在一千到三千左右,五千斤的舰载炮算是大型舰载炮了,但是对安防炮来说,五千斤才刚开始起步,八千斤甚至一万斤的岸防炮方云的兵工厂都能生产。
德川家光急需停战休养生息,整顿兵马,只能咬着牙答应方云的所有条件,只是对支付战争赔款一项提出其他要求,因为500万两白银数额巨大,德川幕府一次拿不出,德川家光要求有其他商品代替。
方云也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除了已经支付的00万两,剩下00万两,都允许德川幕府用铜料和大米支付,不过价格就有点便宜了,一石大米5钱银子,方云足足买了两百石,估计今年可能就几十万日本武士吃不到大米了。
随着和谈的成功,大明北方商人的商船再次来到日本,没有了关税,还有破虏军的保护,他们来往日本更加频繁了,大批廉价的纱锭和棉布被运到日本售卖,冲击这日本手工业和纺织业。
不过日本刚刚经历战乱,生产力不足,这些弊端还无法体现,甚至为了换取足够大粮食,不管是德川幕府还是那些大名,都主动用大米和大明的商人换取甘薯和玉米等杂粮。
尽管这样一来,武士们吃不上口感很好的大米,但玉米和红薯还是管够的,就连战乱中的日本百姓也沾了光,有红薯吃,至少不用被饿死。
而日本付出的代价,就是铜矿开发的速度快了很多,白银大量外流。
而方云这边,得到日本大量白银和铜后,方云便开始着手成立银行,统一山东和安东两省的货币体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