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站JeuxVideo在科隆游戏展中展示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试玩,同时IGN也公布了一段《银河商业联盟》的实机演示。
几乎所有媒体们都公开了他们或长或短的试玩片段。
其中这些视频在YouTube上受到热捧,点击量几乎全部破百万。其中最受欢迎的要属个人玩家丹尼斯发布的一段机甲对战的视频。
全世界的玩家们根据这些视频片段能够很明显地发现除了画面风格相同外,人物剧情事件再无相似之处。
视频为浮沉互娱在发布会宣称的,剧情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作了最好的证明。大量玩家为
这样一款画面精致,建模完美,世界观庞大,玩法多样的游戏,在IGN的问卷调查中,仍然有多达四成的玩家并没有给《银河商业联盟》满分。
根据IGN的调查,这四成玩家中大部分觉得不能给满分的原因在于《银河商业联盟》的内嵌人工智能太智能了。
在让人工智能接管角色后,玩家只需要看人物自主行动即可,精致的画面让人有种看一部科幻大作的感觉,以至于许多试玩的玩家到后来直接就让系统全程接管,自己戴着耳机像看剧一样,就差一桶爆米花拿在手里了。
因此部分玩家觉得这会让许多人产生惰性,会失去游戏的本质——体验。
人工智能代替玩家像游戏输入信息,游戏向玩家输出信息。
缺失的一部分是玩家向游戏输入信息,游戏从互动变成单纯的接收。
部分观念传统的玩家觉得这是一个败笔,虽然是很方便,但它变得不像游戏了。
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太快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家的观念未能跟上。
关于《银河商业联盟》的讨论影响仍在发酵,游戏企业的动作则是无比迅速。
在浮沉互娱的发布会后,蒙特利尔工作室的负责人在科隆游戏展的最后一天来到科隆,亲自试玩过《银河商业联盟》后,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渴望来到一个新的程度。
蒙特利尔工作室是育碧旗下的游戏工作室,其以开发出《刺客信条》而闻名。
在他看来,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刺客信条》的新作中,是新作最为迫切的事情。
《银河商业联盟》中所有NPC采取智能分级机制,但即使是最低端的E级人工智能NPC,都有着自己的行为逻辑和对话。
而且随着剧情的进展,如果一个NPC在游戏中的影响增强,他的智能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想象一下《刺客信条》中的NPC将更加智能,接近真人,游戏的自由度和不可预知性将得到极大提升。
不管是知名或是不知名的游戏公司纷纷前往蜀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新作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林燃的工作在发布会后才真正开始,陈浮沉的指示是可以将人工智能引擎开放,但是他们得拿出相应的代价。
……
世界的运转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银河商业联盟》的发布只是一个插曲。
如果说三月份中星事件是华米双方贸易争端的序曲,当时大部分华国人还认为中星确实违反规定,米国在规定内制裁中星情有可原的话。
3月米国结束301调查,制裁中星。事后宣称要加征关税。
(这么想的人没有意识到米国把国内法当国际法用,长臂管辖,说制裁你就制裁你。)
到了七月份,米国开始正式要征收关税后,并且在8月23号再度加码,华国上层开始意识到双方的脱钩是无法避免的事。
高盛、摩根、IDG等米方资本意识到陈浮沉3月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对其认为会干涉股票市场还是半信半疑。
但对在港股上市已经不持反对态度了。
而狮城方面由于更早相信陈浮沉的判断,相应地更早在资本市场布局,收益颇丰。
浮沉集团的狮城分部于6月开业,舵手系统在狮城的部分数据中心开始试运行。
狮城和霓虹一样,缺少资源,狮城甚至更加匮乏。因此对于舵手系统能够节省百分之四十五的能源,能够将数据中心放在水底,节省大块土地。
他们是很积极的,舵手系统在狮城的开始十分顺利。
而狮城的实验室还在选址中,陈浮沉希望未来大量涉及到人体的实验都放在狮城。
东南亚是全球黑市人口交易量最大的地区,少个几百人根本不算事。
Kepler的旗舰店装修完毕,所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均有,三四线城市至少一座旗舰店。
手机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如果不是手握几百亿美元的现金流,还真扛不住。
萨松的存在能够监控浮沉集团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中间的贪腐被打压到极限。
几乎每周都有贪腐现象,在浮沉集团联系警方抓捕时,他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哪里露馅的。
长期的宣传教育,加上伸手必被抓,让浮沉集团的贪腐现象降到最低。
陈浮沉偶尔和1729说,“水至清则无鱼。”
来到蓝星一年多的1729自然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同样打了个机锋:“仿生鱼能活在清水中。”
陈浮沉听到后瞬间不想多说什么,心想外星科技了不起啊。
Kepler7月时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其将小部分生产线放到江城,一小部分在蜀都,另外的大部分仍然在广南。
Kepler的供应商全面向苹果对标,选的都是供应链上最好的供应商。
尤其是屏幕,和BOE合作开发了一款全新屏幕,并且从生产线中选取最优的那批。
索尼同样将自己最好的摄像头供应给Kepler。
Kepler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注册专利,已达两千余项。
消息传出后在数码圈引起极大轰动,要知道雷米18年上半年的专利总数也才1224件。
这个数量已经排到国内企业专业数量排行榜的第14位。
“震惊,Kepler可能采用真正的全面屏。”
有位数码博主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网上去一件件地翻Kepler的专利。
在花了一周时间,让他找到令人兴奋的消息。
全面屏技术自雷米于16年10月提出概念后,此后手机界的主流便一直是全面屏。
当然在18年初花为的p20让相机分数成为另外一个主流。
而全面屏,好像大家一直在异形全面屏上打转。
像苹果那种把屏幕上方挖出一块刘海,就叫异形全面屏。
大家在异形全面屏的基础上,把额头做的小点,屏占比高些,在发布会上都能拿来说上大半天。
此时有一家手机企业可能能做真正的全面屏,数码圈瞬间被引爆。
大家的舆论热情被点燃,在这个所有手机都长得差不多,刘海屏已经审美疲劳的年代。
“不相信是真的全面屏,肯定是噱头。”
“要不就是成本特别高要不就是单纯得设计概念。”
“我有朋友在Kepler内部工作,他告诉我是真的,他们做的是真全面屏,把摄像头放在屏幕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