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既然农村的商路已经被打通了,代表着农村的产品可以更加的快速的走出大山,而外部的商品则是可以彻底打入农村广大市场。
刘星这时候继续说道:“李总,既然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无人机已经布局完成了,之前针对京西商城的农村便利店战略是否要实施?”
“农村便利店作为我们零售的最后一个终端,肯定是要做的。
因为我们是要把最终零售的终端之路堵死,不但让京西商城进不来,更加要让四十大盗集团的牛总也进不来。
怎么计划有问题?”李元来疑惑地问到。
“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4万多个乡镇的便利店,每个镇为了确保抢占乡镇级别的市场,开了10家便利店。
这里已经超过40万个便利店,加上我们现在还在农村布局我们自己的便利店,也超过10万家。
但是这就是只覆盖六分之一不到,因为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
而香巴拉便利店在全国各个城市加深布局抢占便利店市场,合在一起已经超过100万家。
如果按照一家店平均2个人来算,单单便利店店员的人数已经200万人。
何况一般大的便利店至少需要3~5人,而且还需要轮班。
所以我们现在单单整个零售便利店的店面员工已经超过了250万人,整个人力成本已经是非常庞大的。
按照我们对于全国市场的估算如果要想覆盖到农村的便利店,最少要多增加40多万家便利店。
可是一旦算一下招聘的人数,起码要增加80万人甚至更多。
而且这个还没有算我们全国其他城市还在继续布局便利店,加深整个便利店的纵深影响。
如果算上后续在开发的我恐怕整个便利店的人数会超过500万人。
这个已经是快接近我们整个集团的一半员工了.
扩张的太快,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刘星担忧的说道。
听完刘星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担忧了。
一家公司如果膨胀的太大,特别是人员急剧增长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像香巴拉集团玩的这么大的,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万员工,万一处理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
李元来自己现在想一想当初确实是没有考虑到。
“根据我们智能电脑的推算,如果想要占领全国的便利店市场大概需要多少万家门店?”李元来问道。
“我们根据电脑的推算预计要成为全国便利店霸主最少需要500万家店。”
“500万?”
虽然李元来现在也是挺狂的,觉得企业快速扩张是好事。
但是如果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那可能会有点消化不良,听到500万这个数字不说别的,每家店就按照两个人标配这里的门店人数就最少需要1000万人。
如果都是香巴拉的人那就真的是非常恐怖了。
这样子肯定是不行的,得想个办法才行。
“这样我们便利店开店的总人数控制在350万以内,至于便利店的形式肯定要变一变。
不能把所有门店的人员都自己承担。”李元来对刘星说道。
“所以其实我有点想开放加盟的形式,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减少大量的负担,但是我有怕加盟店会把我们的品牌做坏,不听讲最后来反我们。”
“其实加盟我们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加盟而且像我们像他现在这么辛苦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商路,肯定是不会带这个人玩的。
一定是要邀请有实力的商家按区域来划分加盟,你有实力有资源想要打通农村的市场那么就要从小小的便利店开始。
相信到时候一定会有大量的,有实力的资本家入场。
而且我们挑选合作伙伴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第二后续我们可以继续开便利店,但是采用新的模式无人便利店。”李元来笑着说的。
“无人便利店?这不是最近一两年都很火的吗?
不过现在这确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一家无人便利店解决得了几个痛点。
第一是技术的问题,rfid标签识别以及防盗。
现在像普通的超市甚至是无人便利店场景都离不开这种标签,因为没有那标签就相当于是没有了身份证一样,当客户需要清算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个标签相当于他就是无证驾驶,你根本不知道他有没有驾照。
更别说让客户支付了。
其次是防盗,如果有些人恶意撕毁标签连闸机都读不到,就算事后有摄像头,也会因为偷窃金额小,导致追讨成本过高,维权困难而不了了之。
曾经就有出现过这样的偷盗行为。
只有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技术加入到无人零售中,达到数据精确高效收集才有可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第二盈利的问题,第一条问题没有解决的话那第二条盈利的问题根本就无从谈起。
现在大部分的无人便利店不说全部,起码有些三分之二的都存在亏损的状态
除了因为租金的成本,货物的损耗,还有就是客户的体验不满意等等都是影响客户的购买的因素。
所以许多无人便利店打造的就是忽悠风投的钱,像大米的雷总说过只要你赶上风口,猪都会往天上飞,因为地上有牛在吹。
最后死了不少风投的,所以无人便利店不是不好,是困难多与实际的既得利益不成正比。
我们香巴拉集团可以发展,但是主力可能暂时不放在这一块。”刘星语重心长的说道。
看来刘星也是做过做过功课以及调研了。
不过上面的技术对于香巴拉集团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大的困难,就看集团愿不愿意去做而已。
“你说的我当然都懂,所以我并不是要立刻上马无人便利店,只是说逐步开发,同时要求实验室给出解决方案,看看是否能够用技术的手段把它实现了。”李元来有信心的说道。
“如果是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会吩咐下面做的。
不过如果你说加盟,那我们政策以及选择加盟商的条件就有待商榷了。”
“确实,从香巴拉集团成立到现在虽然我们涉及到各行各业,其实说白了我们还是在干房地产的业务。
只不过我们干的没有这么明显。
因为我们都是以行业产业为先,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每入侵一个行业都要收购大量的自有物业。
除了确实降低我们的租金成本和竞争力以外,我们买下的商铺,写字楼地皮等等其实就是在利用以店铺的形式做房地产。
只是因为我们的产业产品名声太强大了,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在背后做的这些小动作。
而如果我们全部都是以房地产的名义去全国买买,钱肯定是没有问题,但这样的话就是树大招风。、
所以我们才利用各个产业作掩护,然后偷偷的进村,xx的不要。
这样才能保持在又能低调,有可以赚钱,特别是一些黄金地段的商铺,或者步行街,商圈等等铺位都是非常值钱的。
曾经在花城的首都路步行街,一栋三层的老房子就因为临近步行街,租下来5年合同总共要2500万,每年相当于要500万,一个月就是40多万还没有算其他的水电管理费,人员的工资,产品的成本等等。
然而那个商家是卖服装的,你说你个月要卖多少服装赚的利润才够给房租啊?
所以最终这家服装品牌也是顶不住的倒闭了。
可见一间铺位的租金现在是多么恐怖,如果你原来真的单单只靠一个服装来去做这个支撑可能也会够呛。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实体店倒闭原因之一,电商零售只是一部分诱因,主要还是房租太贵了。
所以我们才会疯狂的投资店铺,而有一些店铺我们就算自己不做转租给别人也是异地固定的收益。
有一些位置确实不太好的已经通过议价出售给别别人完成现金流的回笼。
我们现在所有的便利店选址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虑,就算买不下来,那我们也会签订长约。
不能让我们装修好把店和人流都养起来,房东就坐地起价。
这种现象太多了,特别是我们香巴拉集团现在也是树大招风,很多人都想过来啃一口。
你香巴拉集团不是有钱吗?租金高一点又怎么了?
肉你都吃,连个汤都不给人喝吗?
所以这次我们选择的加盟商一定要有实力,并且能够替我们解决问题。
至于具体的方式我准备和刘星商量一下。”
刘星听到这里,其实进来香巴拉集团这么久就知道李元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房地产这么大的肥肉,集团除了每次商业战争的时候都是拼命买买买,表面是为了打击对手,实际就是为了囤积资产。
当然利用这些资产打击敌人那就更加好了。
平时的时候地产集团好像一个入定老僧一样,按部就班的慢慢开发。
一到商战就是像打个鸡血一样兴奋,因为终于可以放肆的买买买,买到就是赚到,买起来慢慢养也亏不到哪里去的。
导致现在香巴拉集团隐隐有华夏最大的包租公的皇冠在头像笼罩着,典型的闷声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