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一行人在梁宽的带领下走进双鸭山大学,往宿舍楼区走去。
双鸭山大学的历史已经有近百年了,如果追溯原身,那就已经超过百年了,所以占地面积并不小,主校区大约有2000亩,新校区也有1500亩左右,但是新校区那边简直就是荒山野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表示苦不堪言,你完全无法想象,女孩子们为了姨妈纸要坐车半个小时的感受(内部小卖部贵)。
走着走着,陈震发现这里的建筑物上的名字变得有点似曾相识起来,随即他就意识到了,于晚声也是住在这边。
他没来过于晚声家,但是因为经常通话谈论论文的事情,所以陈震是知道于晚声住在这里的。
“这边,三楼。”梁宽引着众人上了楼梯,陈震的脸色却是更加古怪了,因为于晚声就住在三楼。
“叮咚”
梁宽按响了门铃,对众人说道:“这栋楼基本上住的都是的教授,所以这边也叫教授楼。”
“咔哒”
木门开了,于晚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是来找老周的吧?请……诶,小陈你怎么来了?”
陈震露出一个笑容,指了伏诗敏,说道:“我的员工,她想买房子,同时也是租户。”
于晚声一愣,然后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把门完全打开,说道:“进来吧。之前你说你开了一家公司,我以为你就是随便说说的,没想到你的员工居然这么有钱,看起来年纪轻轻得居然都有钱买房子了。”
伏诗敏并不大,实际上,她也就和陈震差不多年纪,没人会想象这位只有18岁的少女会是一个风靡整个种花家的输入法的开发者,也不会有人猜得到,这位18岁的少女有上千万的身家。
陈震笑了笑,没说话,走进屋子扫视了一眼,于晚声家也不大,估计最多就90平方米的样子,是一个三房两厅的格局,不大的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一位看起来五十来岁,穿着白衬衫和灰蓝色西裤的男人。
“随便坐吧。小陈,这位是周磴,南方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博士生导师,这回就是他卖房子,老周,这就是我刚才和你提到的小家伙,陈震。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于晚声坐回座位上,很随意得介绍了一下,看起来他和周磴非常熟悉。
周磴脸上笑了笑,但笑容中却是带着一点伤感,带着一点勉强得朝陈震挥挥手,然后看向梁宽,问道:“小梁,你刚才说想要谈谈价格,买方愿意出多少钱?”
“周老师,您好,这位是想要买房子的伏小姐,也是你房子目前的租户,她觉得目前住得挺舒心的,不想搬家,所以知道您想卖掉房子之后,就想着是不是可以买下来,但是50万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目前同样位子,同样大小,同样格局的房子最多只是卖30万而已。所以想问您在价格上是否有得商量。”
梁宽态度谦和,用词也拿捏得很得当,但周磴却不为所动,只是略一思索,便颓然摇摇手道:“不了,至少要50万才行。卖不出去的话就算了吧。”
周磴的态度是如此坚决,甚至都没多说两句就否决了梁宽的提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脸色一滞,原本兴致冲冲还想开启砍价模式的几个妹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但是陈震却注意到了周磴的用词,他说的“至少”应该不是房子至少要50万才能卖,而是至少要50万才能让他目前研究的项目继续下去。
这让陈震好奇周磴研究的项目究竟是什么,于是陈震问道:“周教授,能不能冒昧问一下,你卖房这50万是打算用来投入科研里面的吧?不知道您做的是哪一块的研究呢?”
周磴没什么说话的欲望,于晚声帮他答道:“老周做的是材料科学的研究,具体来说,是电池材料技术。你知道锂电池不?”
于晚声的话让陈震恍然大悟,原来是锂电池,怪不得会这样。
在种花家,很多新材料都是各个国企大公司资助各个研究所来研发的,但是唯独电池这个行当比较纠结,算是一个国家的尴尬之处,甚至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尴尬之处。
种花家的国家科研投入简单来说是分成三大块。
一块是为了取得战略平衡而做的科研投入,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也很有成果,在15年左右这方面的成果集中爆发,什么飞机轮船导弹之类的,一年拿出一项,把老美都吓坏了。
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投入,尤其是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这方面的投入保证了种花家在长达40年的高速发展中,居然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没有遇到,同时在国际战略上也总是能抓到先手。
最后一块则是民生基建上的投入,基建狂魔虽然只是一个调侃,但为了成就基建狂魔,种花家在基建配套方面的研发投入可真是不小,比如大型盾构机,桥梁机械等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砸钱才能弄起来的。
在基于这种抓大放小的国家科研策略上,消费品的科研就只能民间自发了,而且,消费品的种类太多,也不是国家能主导得起来的。
比如小型乘用车(小汽车),这个行业几乎就是国家投入方面的典型反例,在缺少国家的牵头主导,统一调配资源的情况下,小型汽车的发动机一直到十几年后内燃机都进入淘汰阶段了,汽车发动机技术依然是不如欧美。
还有化妆品,一直到十几年后,日常化妆品中还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外来产品,国货的竞争力相对要差很多,中高端几乎完全是外国货的天下,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而在商品研发中,电池又是一个极为尴尬的科类目,这一类产品简直就是爹不疼娘不要,在军用上,电池的用途并不多,而且军用电池的要求和民用有显著差异,虽然都是电池,但是这里面的差异非常之巨大,简直就是两种产品。
比如在民用车辆上,普通锂电池在十几年之后依然是无法解决容量密度和高低温下的锂电池性能问题,但是军用装备,早就解决了相关的问题,但在民用上,不好意思,近十五年内,电池技术几乎就是在原地踏步(注1)。
作为一个饱受一天一冲折磨的电子产品用户,陈震一听到电池这个研究,马上就来了兴趣,说道:“嗯,我知道锂电池,也大致知道这里面的区别。周教授研究的是解决晶枝问题,还是正负极材料,还是其他?”
听到陈震的话,周磴脸上露出一个意外之色,从沙发上坐了起来,看着陈震,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缓缓点点头,问道:“我研究的是正负极材料,陈同学是哪位教授的高足?对电池居然这么了解。”
·
·
·
注1:锂电池的技术并不算是什么新思路,而是非常早就提出了理论(1912年由吉尔伯特·路易斯提出),而且有过早期量产化(惠廷厄姆在埃克森石油公司的时候就制造了初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是硫化钛,负极是金属锂),然后古迪纳夫发明了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但是早期的锂电池的安全性没有解决,出过大事故,一直到1991年才由索尼解决了安全性问题,由此才开始了我们目前的锂电池时代。
而目前的锂电池的原理基本都是在早期理论基础上的进步,没有本质上的提升,无论是聚合物也好,还是全固态、柔性也罢,都没有脱离这个范畴,只是小幅度的优化而已。电池容量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