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春秋二十四刀从关羽创出来之后,也流传出去几个版本了。
瓦岗寨大刀王君可、水泊梁山关胜、岳家军关铃等都是这一手绝学的传人。
不过,一般来,刀法本身就是势大力沉的那种非常消耗体力的使用路数,而关羽的这一手绝学就更是其中最为费力的武技之一了。
就这一招起手“考叔挟车子都忌”的路数,双方面对面冲向对方的时候,关胜是以刀柄对着王黄的,而在两人交马错身之后,关胜依旧是刀柄向前,刀身向后砍中了错身而过已经在自己身后的王黄。而在这个交错的瞬间,关胜已经通过王黄出手的那力道把大刀轮过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可以就是所谓的大风车。
要知道,这个大刀可不是普通的枪棒,抡起来砍下去容易,可要这么一瞬间就来个大风车,尤其是这个大刀还是那种势大力沉模式的重刀,对于武将的臂力、膂力乃至是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按照原本轨迹上的情况来,创始人关羽被网友戏称为‘关三刀’,不实实在在的只能够一次性施展其中的三招,估计也差不了多少,最巅峰的状态可能能够达到五招左右的样子,其他时候也就只是普通的刀法武技,算不得他的杀手。
而王君可限于隋唐世界的变态程度,真要是完整状态,估计才能完全施展前八刀。至于中八刀和后八刀则是另外的模式,这里暂且不表。
再关胜状态也就和关羽差不多,而关铃相较于其父则要更加天赋异禀,勇力过人,能够施展到六七刀左右的样子。
那么有人要了,王君可那种在隋唐和各种大力怪厮混的家伙不,怎么关胜、关铃能够施展的招数也比关羽要多?难道是技巧的改进使得这个刀法更加容易施展了?
其实不然,之所以会如此,原因穿了也很简单,那就是马具的运用问题。在马具没有被明运用之前,骑术是一个非常考验武将能力的问题,可以,不依靠马具单纯的双脚夹住马腹本身就要耗费武将三成左右的精力,那么自然手上的力道、动作也就相应的受到影响了。
众所周知的,武术这玩意本身对于下盘就是非常重视的,在这上面三国时期与大宋时期本身就有先天性的弱势,关羽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强悍的了。
话回来,关胜被召唤出来之后根本没来得及熟悉这样的状态,虽然没有记忆,但是这些东西还是需要一个适应阶段的。事实上,关胜也是这段时间才堪堪能够施展一招刀法而已,没想到这么快就运用到实战中了。毕竟,这一战非同可,要是和王黄纠缠起来,被他牵制在这里,不能有效的把骚动传染到整个营地,将会影响整体的战略,所以关胜也不得不全力出手。
不过,即便是如此,关胜施展出这一刀也是十分勉强,这会儿也是气喘吁吁的了。
随后赶上来的亲卫也是训练有素,非常麻利的把背后中刀的王黄抓了起来。
“贼将落马被擒,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一时间,关胜后面的士卒们更是按照早就安排好的法开始吆喝起来。本来这也只是作为扰乱敌营秩序的手段,没想到真的擒获贼将。
如此一来,本来已经汇聚起来准备抵抗的一部分黄巾士卒再次溃散开来,另外的那些黄巾将领虽然不断组织收拢士卒,却也效果甚微。
这个时候,裴行俭引着大军也随后进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倒也不是裴行俭率领的大军多么骁勇无敌,一下子就把黄巾打垮了,而是裴行俭率领的大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攻心战术,一下子就打垮了黄巾军的抵抗之心。
讲道理,别看眼下居室一片大好,黄巾已经溃不成军了,可是事实上来,黄巾军的伤亡并不是很大,真要把他们逼到绝路上,所谓哀兵必胜,拼起命来的数万大军绝对能够把鲍鸿的这队伍淹没了。
固然现在黄巾已经毫无抵抗之心,毫无士气,毫无组织。甚至可以就差投降了。但是很明显,人家现在只是在逃而不是在投降,为什么?
因为这毕竟不是现代,哪怕是现代,优待俘虏也仅仅只是明面上的条约而已,真实情况如何,有谁会遵守还不一定呢,更何况是这个时期?
逃跑至少命运还在自己手里,而放下武器投降,那命运就在对方的手里面了。谁知道汉军究竟是什么心理?
所谓秋毫不犯,行令禁止的铁军终究只是传言罢了,放弃抵抗的话,那可就是**裸的摆在汉军面前的军功,轻轻的一刀挥下去,那就是一个人头的军功到手了,这个时候去用自己的性命考验汉军的节操?谁会做这么傻的事情?
虽然眼下关胜等人率领的队伍的确是素质比较高的,对于那些放下武器的黄巾士卒就没有下手,但是这也不能明什么问题,就算是当场不杀,回头杀俘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无疑还是逃掉。
甚至可以,在是在逃不掉的情况下,究竟有多少人选择投降,有多少人选择奋死一战还不一定呢,就以汉代的剽悍民风来,这个比例绝对不,足够汉军喝一壶的。
所以,裴行俭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我乃颍川黄巾渠帅截天夜叉何曼,众人可以放心投降,我保证我家将军不会做出任何伤害大家的事情!”
“何老大的没错,我们这段时间所有的待遇和汉军士卒完全没有区别,各位老兄弟放心,咱们黄巾兄弟绝不会拿自己兄弟的性命来笑。”
“**村的乡亲们,我们就是之前随彭越前往荆州的老乡,现在跟着将军不但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也不用担心以前做的那些事情了,各位乡亲们乘早做决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