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周安就自己的一个大木箱子从床肚子底下拉出来,秦友三看着箱子里面的东西啧啧夸赞。
“这箱子里的,都是好东西,这也就我之前在典当行工作的时候,才能见到这么多,可你这么乱放在一起可不行,得要清理一下。”
这箱子里都是周安平时收废品聚集一些自认为老物件的东西,不管是玉的还是青铜的,因为都是小件的,所以都被周安扔进一个箱子里。
秦友三感觉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人家周安对自己都这样了,不如帮他清理清理,这对他来说可是手到擒来。
于是他又说道,“不行,这些古董叠在一起不能拖不下去了,正好现在也睡不着,我给你整理整理吧,这里头还有好些仿品,我给你一道挑出来。”
嘿嘿,这就对了,这老头还是真上道。
周安把箱子拿出来,就是为了吸引秦友三的。
这人,你要是一直让他欠你人情,他都不好意思和你相处。
周安让秦友三感到自己有点能力帮周安做点事,这样,他秦友三心里也就舒服多了。
到时候周安再把他留在家里,他也就不会那么抗拒了。
有人会说了,他周安就不怕秦友三把他家里的东西偷走吗?
这周安也是有考量的,一个宁愿饿死也不去偷的人,人品就不用多说了。
而且刚才秦友三见周安家里有这么些古董家具瓷器,就马上提出离开,可见其人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尺子。
所以周安有九成的把握秦友三不会偷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古玩鉴赏大家,要是周安能把他收为己有,对他日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助力,想一想后世的嘟嘟你就知道知识就财富的道理。
因为周安家里的电灯是25瓦的,所以房间并不亮,秦友三鉴别都是在煤油灯鉴别的。
“秦爷,您别累着了,要不明天再看吧,还是去休息吧。”
秦友三这一看就是一个都小时,他看的很仔细,也因为周安箱子里零碎太多,光铜钱拿出来都能秤上二三十斤。
秦友三摆了摆手道,“你放心,我从小就这么干活了,身体好得很,没事。对了,你以后就不要叫秦爷了,要不还是叫我三爷吧,以前别人也是这么叫我。”
这秦爷和三爷还是有点区别的,秦爷在过去,都是对大户人家的称呼,而三爷相对亲近一些。
“行,秦……三爷,那我也跟您学一学鉴定学问。”周安凑到秦友三的身边。
“行,你要想学我就教教你,反正这手艺也带不到棺材里。”
秦友三很开明,也没把这手艺藏的那么紧。
其实进了周安的卧室就已经发现周安不是幸运收了这些老物件。
因为他从卧室的茶几上发现好几本有关古董知识的书,像民国收藏家赵茹珍的《收藏指南》,周安这里就有一套,还有什么《古董琐记》等等。
这说明什么?说明眼前这个救过自己的周安正在学习有关古董的知识,目前看他的藏品,连这些古董归类都不会做,充其量也就刚刚入门而已。
之所以能收到这些好家具,还那件瓷器,也许是运气吧。
救命恩人有这方面的需求,秦友三自然愿意倾囊相授,做人就要知恩图报,他秦友三这辈子都没欠人恩情,临了竟然欠了这位小伙子的救命之恩,他思想能没有波动吗。
所以说,不要说周安要跟他学鉴定古玩了,就算是周安现在让他上马路上让车撞死,他也愿意,这就是救命之恩大过天。
这个木箱子里头有一袋全都是古钱币,现在秦友三就一个一个在辨别,每鉴别一个,他都把古钱币在茶几上进行分类。
突然,秦友三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古钱币。
于是他小心翼翼的把这枚古钱币从袋子里取出来。
这枚古钱币样子很特别,不是平常那种外圆内方的钱币。
这枚古钱币上部为圆泉状,下连方座,至于上面是什么字,周安就不认识了。
对于他这个后世的人,能认出几个繁体字就已经不简单了,更别说什么这个体那个体了。
“哎呀,小安,这下你可就发了,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我也就以前听我的老掌柜的说道,这回可是开眼了,我得谢谢你啊,临死之前能瞧见这样的宝贝!”
“这不就是一铜钱吗?有这么夸张?!”
以秦友三的能力,他的话周安怎么能不相信,可是要是说一枚铜钱有他说的那么夸张,周安还是不相信。
秦友三因为在典当行做过事的缘故,所以对奇珍异宝还是有所耳闻的,周朝因为年代原因。
而眼前这枚古钱币正是他听老掌柜所说的那种稀有古币,而且经过他对这枚铜钱的鉴定,可以肯定这是真品无疑。
这种钱币因年代太过久远,现存于世的寥寥无几,而且它对研究历史也很有帮助,可以说是国宝级的宝贝。
“你可别看着铜钱小,它里面蕴含的意义可多了去了。”秦友三耐心给周安讲解道。
“首先我们不谈它稀缺性,就单单它对历史的研究价值就非常高,要知道它可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啊!”
“哦,那您得给我讲讲,这是究竟是什么时候古钱币。”
周安见秦友三这么郑重其事,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这枚古钱币可是王莽时期铸造的,你看古钱币上部圆形上的字,顺着读就是“国宝金匮”四个字。
而下方连着的方座,中间的这是篆书,写的是“直万”二字,所以在我们当时称它为“国宝金匮直万”,这可是价值连城,给三根大黄鱼都不换的。”
有多珍贵周安还真不知道,但听秦友三说三根大黄鱼都不换,给他跟直观的冲击。
一根大黄鱼就算它300克,按后世算300块一克,那就二十多万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不卖,也就是有价无市。
想到这里,周安心里就有了计较,这枚铜钱到了后世,可以说在百万之上了,这得好好保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