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到了辽地,下定心思好好过活,做一个普通百姓,娶了妻子,种了田地,却未料到,有一日辽国的官府,居然往他身上分摊兵役,叫他去参见和大宋的征战。大郎怎么会允诺,苦思冥想之下,决心带着妻子,先到宋朝的地界避一避风头。但是想起来兄弟的事情,就想着离东京远远的,居然到了蜀地。大郎的样貌和他父亲几乎一模一样,我先祖在他小时候,曾经见过他多次,一眼便在街头认出来这人是谁。便请他回府叙话。大郎对我先祖承着戒心,不愿意多来往,最后先祖叫旁人借着喝酒机会,将本欲出蜀地的大郎灌醉,使自己女儿侍奉一夜,又说是女儿怀了身孕,终于留下来他。”
江嵋听着这一波三折的故事,只觉得热血沸腾,当年那个大郎,可真是个太过伟岸的奇男子,光是这经历,便胜过自己的父亲不知多少倍,可惜,却因为身世问题,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看着赵姑父停下来,饮着茶水,却不再开口,江嵋忍不住唐突问道:“后来呢?”
却是没人制止她,因为大家都想知道后来怎么了。
“后来啊!”赵姑父一笑,脸色苍白:“那女儿有孕的事情,是假的。给大郎晓得后,十分的生气。但因为先祖对他供奉的面面俱到,所以只是质问到底怎么回事。先祖才坦白交代。原来八王死后,我们这一脉在这边虽然有着二郎三郎的照应,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终究流于商人,低人不止一等。当年先祖能给八王的母妃选中,到蜀地打根基,一是因为先祖可信,二便是先祖有那个野心。而今,二郎暴亡,三郎又懦弱不成事儿,先祖本来心思已经淡了,但却看到了风采地位都比当年八王更胜一筹的大郎,却是又生了念想。”
“赵家高宗一脉,子嗣不胜,且常英年早逝,旁人都说,是因为当年太祖造下来的杀孽太盛,祸及子孙的缘由,是以有时候选皇帝,却是在宗室里头找的。当年八王呼声甚高,而大郎英武如此,年华正好,血脉还清晰着,若是去竞争大宝之位,还算使得。到时候若是成了,先祖便是庇佑明君上位的大功臣,简直堪比当年吕不韦扶持祖龙。他却想不到,大郎根本没心思去做什么皇帝,他是连爵位都不要的人,更不提什么荣登大宝。因为先祖的话,大郎更是明白过来一个道理,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一块净土了。征战杀伐,兄弟相残,追名逐利,民不聊生,便是连一个小小的商人,都想着要利用自己,做一番大事。大郎心灰意冷下,决定带着妻子离开。”
“虽然大郎武艺高强,但是因为携带了女眷,所以行踪还是暴露了,被追赶来的赵氏先祖拦住,说这次真的是赵家女儿怀了身孕,并且言道,不再留下大郎,而是叫女儿跟着他走,免得将来孩子生出来,就没有父亲。大郎犹豫之下,将赵家女儿留下来,十月怀胎,诞下来一名男孩儿。大郎这时候也避过去兵役,住在辽地一处偏荒的山林,打猎为生,且在山谷中开垦了一小块地,两个妻子织布摘果,自给自足,十分和美,对我先祖的戒心日去。因为这孩子的出生,赵家先祖送来许多中原才能有的精美物件,说是满月礼物,大郎都收了下来。却想不到,赵家先祖前脚送来礼物,后脚就指示人将大郎有那等奇宝的消息,告诉了辽国的大官儿。当时辽国和宋朝混战,虽然形同水火,但是辽国那边的人,却对咱们大宋的种种精美器具艳羡已久,知道了自己地盘上有这等好东西,顿时派出来大批的官兵来抢。”
“那一役,大郎两个妻子全部被杀,刚刚满月的孩子也命丧襁褓!大郎身受重伤,被早等候着的先祖救下来。大郎不疑有他,要报仇雪恨,只能借助先祖家的力量。型号,大郎手中有着一套兵符,是当年先帝赐给八王,后来又在大郎入军时候赐下与他的,这一套虎符,却和普通的不一样,乃是太祖结发妻子的一套金首饰,因为赐予了八王,是以上面都鎏刻了八王的名“芳”字。”
江嵋听到此处,身上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原来,自己的那只金簪,果然是八贤王后代的,那个“芳”字,可真是源远流长。
“当年先帝赐下来这首饰,便有意思,即便是八王不能当皇帝,也要世代有扶持天子的荣耀,只要这套首饰在,八王一脉,便可撼动半壁江山。这首饰里面,共有金钏一只,金链子一条,金耳环两枚,金簪一只。金钏乃是可领兵百万之意,金链子乃是可干皇摄政的凭证,金耳环乃是两只免死金牌,至于那金簪,则意味嫁娶,有此金簪,得嫁娶天下任何一人,哪怕是赵家之后看上了皇帝,那皇后之位也要让出来给她。”
金簪的含义出口。江嵋脸色变的恍惚奇怪起来。怪不得,这金簪在孙潮安眼睛里,是这么金贵的东西,原来有这个金簪,不管八王之后有多么的落魄,还是有进入政治圈子中心的手段的。
而当年的赵媚娘,没有想着做皇后,她想要谋求的,只是个公主,还算是小的吧。
“大郎手持金钏,拿到了兵权,直杀辽地,又将其余的首饰,给了我先祖保管,叫他拿着耳环,去京里面面圣,说是自己私自调兵的罪过,使这耳环来偿。朝堂之上,那时的官家看了这首饰,言道金耳环不够,将那金链子也收了回去。那金簪留了下来,说是叫我先祖还给大郎,说是将来他回心转意,认祖归宗的凭证。后来大郎血战的消息传来,他带着三千精骑,直杀到上京城里,将那边的辽人灭了无数,从此消失无踪。我先祖找了他许多年,直到临终,都没有找到,还以为大郎已经在血战中归天。毕竟当初那一站,三千人对辽国八万余人,没听的一个回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