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这几天积累下来的事情,外加上王景略顺利回归,朱慈烺也终于想起了在庆阳府东门率众投降的唐通。
说起唐通这人,显然在历史上头并没有吴三桂等人出名,毕竟,他是三易其主的存在,虽说后头也被加官进爵,但逐渐消声觅迹。
但即便如此,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清史列传》更将其列入《贰臣传》。
而当年,京都破城,崇祯帝上吊于煤山,其中做了最大助力的,也就是唐通,故此,说朱慈烺和唐通有杀父之仇,也不为过。
“陛下,唐通现在就在知府衙门被人管制着,因为之前的事情,我们一直不敢与之来往,但这一次,他佣兵反了大顺,又算是对我们大明有功,故此,一来二去,并不知道如何处置。”
薛仁贵听见朱慈烺忽然问起这档子事情,也是急忙回复。
显然,唐通这个人,现在身份极为尴尬,就算是举兵投靠了大明,并且给大明攻克凤阳府制造了时机,但薛仁贵,依旧不敢动用。
“我知道了,薛爱卿,你也率众守护在这庭院附近,朕前往唐通那边,你指派个千户带着朕前往便可、”
“是,陛下。”
朱慈烺还是比较担忧王景略的伤势,虽说庆阳府现在是大明的势力范围,但五万多的大顺降兵,尚且不知道他们的心意如何,故此,多一个防守措施,终究不会错。
而后,朱慈烺说完这个,也是跟在薛仁贵指派的千户边上走了出去。
唐通被软禁的地方,显然在知府衙门的一处偏僻角落,这几日,除了端茶送水的人过来一趟,他基本上遇不到几个人来。
他是个明白人,知道朱慈烺部下对自己没有多少信任,而且,他也想过自己的境遇,但即便如此,他并无反抗,也没有表达不悦。
“唐通将军,我们好像有那么段时间没有在遇见了。”
“陛下!”
进入庭院,朱慈烺也是推开门,走到了房间里头,而此刻,唐通坐在桌子上,倒也是怡然自得,手中拿着一本书,看的入神。
而也是如此,要不是听见推门声响起,他想必还真的不知道朱慈烺过来了。
当然,在他见到皇帝的一刹那,整个人也是迅速起身,随之跪伏在地。
“还记得朕么?”
“陛下的模样,罪臣永世不忘。”
“罪臣,倒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既然知道自己的身份,那么为何还投降?如果当时,随同大明一同撤兵,你岂不是更有活路?”
朱慈烺听见这个称谓,也是笑了笑,但这笑意,却带着一丝的冷意。
想来,他这话里行间的意味,都在告诉唐通,自己是不会放过他的,而也是如此,唐通后背一凉,整个人的额头,更是渗出了珠子大小的汗水来。
这显然是被吓得,他之前,投诚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的,但心里头,又觉得自己当年对大明肝脑涂地,勤王更是每每第一个先到。
所以,料想这小皇帝,就算是再无情寡义,也会留下自己一条性命,让自己戴罪立功才是。
“陛....陛下,罪臣也是迫于无奈,还望陛下饶命,这近乎一年时光,罪臣一直都寝食难安,虽然随同大顺军队四处南征北伐,但是,对大明,我从未有过一次出力,居庸关破,罪臣真的是尽力了!”
“杜之秩去了哪里?”
“他随同罪臣投降大清,这一次庆阳府一役,他拒不投降,被罪臣斩杀与城门之上,罪臣不想怪罪任何人,也不想怪罪杜之秩,居庸关一役失败,罪臣愿意担当所有罪责,如果陛下真的要杀死唐通,那么唐通也没有怨言!”
这跪伏在地上的唐通将军,倒也是刚正不阿,朱慈烺对居庸关的历史并不是太了解,至于古代中的记忆,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居庸关城破之日,他的原型还在当太子,说起来,这朱慈烺还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脑子虽然有些学问,但性格方面,只能用迂腐来形容。
而也是如此,这等大事,即便从前线传回来,也就是只言片语。
“和朕说说当年居庸关的事情吧,唐通将军,当年先帝赐予你莽玉,对你赞许极高,我倒是想知道当年,你为何最后投降与大顺。”
“是,陛下,罪臣知无不言。”
朱慈烺挺好奇当年发生的事情,于是乎,也是办了旁边的一张凳子,坐了下来,至于唐通,全程则是跪伏在地上,极力的描述当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
但这个故事,还要从崇祯十七年说起。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唐通封定西伯,与吴三桂、左良玉、黄得功一起征召勤王,由于路途遥远,只有唐通入京。
崇祯帝赐银币,慰问再三,赏四千两白银犒军,命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守居庸关。唐通领军出关战李军,但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李投降,导致唐通腹背受敌不得不降。
而说起这档子事情,其实并非是唐通有意归顺大顺,而是在乎他手中的数万将士,当年如果他誓死不降,那么结果必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都跟着完蛋。
而也是如此,他最终一念之间,便投靠到了大顺的阵营里头。
“原来如此,这说起来,唐通将军,并非是有意投降与大顺的?那么这般谈及,你倒是像极了一个人物。”
朱慈烺听闻这其中的曲折,也是略有所明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唐通这个做法,让他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于禁,毕竟水淹三军的时候,他也是下了投降的命令!
而期间,赫然免除了许多人的无辜阵亡,说有利有弊,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更是褒贬不一。
“陛下,罪臣不敢说自己是个人物,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但是,看到陛下率众进攻庆阳府,罪臣就打定了心思,想要归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