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诸葛亮拿着一把鹅毛扇子,扇动两下。
道:“去岁刘苟平定西凉,韩遂投降被养在长安。前几个月有襄阳到关中做买卖的商人说武关多了好多兵。这说明刘苟要对刘璋动手了。否则不会对武关增兵!”
“如今,算来快半年了,想来刘璋只怕是守不住了。益州乃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若治理得好,足可养兵数十万。如此一块肥肉,刘苟岂会放过?哎!可惜啊,如此好的地方,我们这位荆州牧却无动于衷。若他趁刘苟平定西凉之计抢先下手…………哎!不说也罢!”
老者道:“就凭武关增兵孔明你就能算出是刘苟出兵益州?是不是有点太武断了?”
孔明笑道:“刘苟占领关中多年,一向对武关,函谷关不重视,为何?皆因长安有重兵。在他眼中只要他在长安,这武关守不守都一个样,无人会去打关中主意的。”
“但是如今他要远离长安去取益州,这便不同了,益州道路遥远难行,并且他还要调走长安重兵。这时候关中定是空虚,曹操有可能会趁此机会,放弃与袁绍决定,转而向西。故而刘苟为防止曹操生异心,率先增兵武关,刘苟一旦增兵武关,曹操也就明白刘苟的用意了。也就会打消偷袭的念头。”
“所以亮料定益州易主,这也正合牛斗星之异像也!”
这老者听完孔明的分析点头表示肯定。觉得这小子越看越顺眼,看来得把女儿嫁给他。这老者便是襄阳名士黄承彦。蔡讽的长女婿,蔡瑁的姐夫,与刘表也是姐夫姨夫间亲戚。因为刘表的后妻蔡氏也是蔡瑁的二姐。
就在这时,东南方向一棵流星落下,转眼即逝。
司马徽道:“孔明,这是何意?”
诸葛亮道:“夏日流星时而有之,不足以定论。若硬要代表什么?可能是袁术死了。”
“袁术死了?”黄承彦惊道。
“听闻淮南去岁大旱,颗粒无收。袁术先后败于曹操孙策,很多部将离他而去。想来是天数将近。”诸葛亮道。
司马徽又道:“袁绍曹操如今正在兖州对决,你们看谁会胜出?”
诸葛亮觉得说的够多了,便不再开口!
其中一人道:“听闻袁绍有四十万大军,曹操只有十几万,而且还缺粮,只怕难以抵挡袁绍啊!”
这时一丑男,长个朝天鼻,小眼睛,皮肤黑的像个非洲人,年约20出头,道:“未必,曹操虽兵少,可都是百战精锐。更兼朝廷大义。帐下郭嘉、荀攸都乃智谋之士,袁绍未必能胜。”说话这丑男正是庞统(字士元)。襄阳名士庞德公(字尚长)的侄儿。
司马徽道:“如今天下就这么几路诸候了,士元,孔明,你们是不是尽早入仕一展才学才是。”
庞统道:“没有识货的买家,不去!还是在家读书的好。”
孔明则笑道:“亮只愿在隆中做一耕夫足矣!俗事还是让别人去吧!”
…………
成都州牧府内,刘晔到了。刘苟终于可以休息了。
“子扬啊!你可来了,你这活为兄真干不了。”
刘晔心想,你这是把我当牲口使啊!
道:“兄长,我在来的路上遇到刘璋了,说实话,小弟也不知说什么是好,好像说什么的都太假。”
刘苟道:“不光是你,为兄也一样,可咱们为了这大汉天下,也不得不如此啊!为兄把眉坞周围都封给他,他带走的细软,够他快活下半辈子了。你没见他光侍妾就二十几多个。老实讲他比你我幸运啊!我才几个夫人?”
“子扬,你想想,若是为兄败了,谁能给块封地给我快活下半辈子?只怕是有个黄土坑就不错了。”
刘晔道:“哎!兄长对刘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咱不提他了,说说正事吧!我把徐晃调来益州任都尉,让他统军驻守江州。军务让他管,政务让你管。”
“子扬,你别怪我把军队交给徐晃,不是为兄不信任你,而是咱们要形成一个制度,军政必须分离。尤其像益州这么一个大州。原本朝廷也是这么做的,可先帝搞废史立牧,把州牧搞得像个独立国王。这纯粹是取祸之道。”
刘晔道:“小弟明白,为兄做得对,不能再搞州牧那一套了。一旦遇野心家,又是祸事不断。”
刘苟道:“如今袁绍曹操正在血战,为兄也不能老留在益州。益州看似平定了,实际上远未达到真正的完全控制。南蛮还经常生事,为兄本想带兵趁这个机会一举去平定南蛮。但想想又放弃了。南蛮山高林密,短时间难以切底平定。这段时间为兄也累了,实在不愿意再去跑这趟。”
“待为兄走后,如果南蛮来找事,你可让徐晃带兵去平定。”
刘晔道:“兄长放兄,晔明白。”
…………
刘苟又在成都留了二天,可王累,黄权这些家伙一个都不来找他。
娘的,这些家伙难道看不上老子?老子哪点比不上刘璋了。
刘苟甚至想杀了这些家伙。可一想,益州总得要人来治理啊,光一个刘晔哪顶得住?
罢了,你不找老子,老子去找你还不行吗?
刘苟写好几张任命诏书。带着高顺马超等人去找这些家伙!
首先来到王累家,王累这家伙是刘璋的死硬份子,而且还不怕死。历史上他为了阻止刘璋迎刘备入蜀,把自己吊在城门楼上摔死。可谓忠心耿耿。只是刘璋脑子进水就是不听。
下人通报,大司马求见。
王累道:“你看清来人真是刘苟?”
下人道:“是的,千真万确!”
刘苟都上门了,总不能不见吧!
来到门口,拜道:“见过明公!”
刘苟笑道:“孤不请自来,好像不受欢迎啊!”
王累道:“岂敢!明公请!”
进入客厅,刘苟道:“呵呵,多日来,你不来找孤,孤只好来找你了。”
王累道:“哎!为人臣子不能为主尽忠。为官一方,不能守其地,有何面目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