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之战,关乎着中原一统之战。
谁能够在这场战役中获胜,注定了将是统一中原的主人。
秦国最近几年,年年征战,没有一刻停息。看似兵多将广,但是许多人都看到了士兵的疲态。特别是楚国的交战还没有结束,又调过头来打燕国,难怪王翦要在易水河畔与燕军对峙,因为他根本不想与燕军硬碰硬。
易水河是燕国的一道屏障,借助大河天险,可以阻挡外侵之敌。这条河不但保护自己,同样也在保护河对岸的王翦大军。北方人都不习水战,秦燕两国都不敢在河上开战,双方都有个共同意识,谁想要渡河,对方必定半渡而击。
没人是傻子,大家就在易水两岸耗着,看谁比较有耐心。
赵嘉和太子丹两人陪着王翦耗了十来天,猛然回过神来。他们早就做好长期消耗的打算,可对面居然也是这么想的,对方是谁?那可是战神王翦,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不明白吗?
比消耗,燕国自认强于秦国。原因很简单,秦国近几年一直在打仗,楚国都还没打完,又跑来打燕国。就算秦国的国库是座金山,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打仗打的什么?打的就是后勤,谁的钱粮多,谁就能打胜仗。
可对面的王翦居然肯陪着他们耗着,绝对有阴谋。王翦用兵,重在一个‘稳’字,可有时候也会用计、耍阴谋。项燕那么能打仗的人,就是被王翦耍的团团转,最后落下一个自刎的下场。
赵嘉对太子丹道:“燕丹太子,你认为两军相持阶段,燕王会不会迁都?”
太子丹猛地抬起头来,肯定地言道:“不是会不会,父王已经开始迁都了,我都不知道他此时还在不在蓟城。”
赵嘉捶足顿胸道:“贵国能不能靠谱点,打战期间,燕王居然不思御驾亲征鼓舞士气,竟然独自迁都。难怪皇族人看不起他,就这份没有担当的心胸,估计燕国迟早会被秦国吞并。我算是看出来了,燕王被嬴政吓破了胆,一听到秦军打来,第一个想着的是逃。”
“燕丹兄弟,我明确地告诉你,这场仗我们胜不了,什么样的君王,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对方王翦大军稳重如山,他哪是与我们相持,而是要把我们拖在这里不能动弹。秦国还有几处兵马,只要绕过易水河,来个多线作战,我们能说明打?”
太子丹愁道:“如果真那样,到时候你我各领一支兵,大家分头行事。”
赵嘉苦笑道:“你我只有两个人,按照我对嬴政的了解,他肯定会派出两位名将将我们拖住。不要怀疑,如果换成我是嬴政,也肯定会这么做。如果嬴政真这样分兵来战,我反而不太担心,可怕就怕嬴政会进行远途作战,直接攻击代城,那么联军将不攻自破。”
太子丹沉默了,代城是赵嘉的根本,如果嬴政攻击那里,赵嘉宁愿这场仗输掉,也不愿让代城丢失。别谈什么联盟情谊,这对皇族来说,屁都不是,皇族做事追求的就是永恒的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没人会做。
两人长吁短叹,遥望河对岸的王翦大军,营盘扎的太稳了,一点偷营的机会都没有。
而河这边的秦国中军大帐,王翦不但没有高兴,而且还盯着地图不停地看,越看心里就越担心。嬴政的这一计,太过冒险了,想要一口气将河对岸的燕军吃掉,只怕吃进嘴里,会噎到自己。
秦国各地兵马都被燕军盯着,想要分兵作战,根本不可能。王翦在地图上不停地点着,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大家都认为秦国兵马就那么些,可没有人能想到,嬴政会秘密偷运一支兵过去。
这支兵马从哪里来?正是从戍卫军营里来。这一战,嬴成将带伤亲自上阵,由李信作先锋,绕过了赵国古战场,从西北边潜伏进河对岸。只要在上游高坡上扎下稳定的营盘,做出一副垒土积水,水淹燕军的姿态。只要营盘扎了下来,燕军就不可能不知道,到时候估计太子丹会不惜本钱的去冲锋。
然后王翦随后支援,将整个燕军包饺子,同时切断后援,此战必会以秦国胜利结束。但有个前提,嬴成带去的兵只有戍卫军营三万兵,他必须坚持一天一夜,不然王翦和杨端和大军根本支援不上。
如果坚持不了一天一夜,秦国几路大军根本包围不了燕军,那么这一役只会变成消耗战。正如果赵嘉所言,秦国最怕的就是打消耗战,而嬴政在出兵之前,就制定了速战速决的策略。倘若战事拖延到冬天,秦军想不撤军都难,一旦撤军,为了此战秦国算是败了,再想恢复元气,非五年不可。
易水两岸,两军加起来达八十多万大军,除了王翦、以及在赵魏边境的杨端和,没有人知道有支三万人的小部队,秘密潜伏进了易水上游。
夜近子时,易水上游突然升起无数火把,火堆升起的火焰高达三丈,几十里之外都人们都能看见。
走出大帐,遥望那边的大火,王翦召集三军,一条条命令发出去。在这一刻,秦国各路兵马都动了起来,全部向火光那处赶去。
之所以要一天一夜,只因各路兵马远近不一,必须要全部集结好以后,才能形成合围之势。去的早了,王翦手下的这支军,还没燕军一半多,在人家的地盘打仗,兵还没对方多,不用打就知道会输。
燕军和不是楚国南方军,许多都跟匈奴人打过仗,以前也经常跟赵军互相厮杀,里面绝大部分都是老兵。一对一,王翦还敢打,一对二,王翦不用想,根本打不赢。所以各路兵马,必须按照既定计划,按时赶到相应的地点,才可以进行最后的决战。
易水北岸,燕军中军大帐,太子丹和赵嘉突听营外喧哗,急忙奔出帐外。放眼一看,易水上游火光冲天,无数的人影在闪耀。
赵嘉瞄了瞄方位,与太子丹对视一眼,两人倒吸了口凉气。
赵嘉厉声道:“马上号令全军,把那个高地攻下来,那个位置正是上坡口,如果在那里蓄满水,我军必然会被淹。”
太子丹立刻回头言道:“诸位将士,马上带领各自的兵马,务必把那处攻下来。对方人不会太多,哪怕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那里拿下来。”
两人各自命令自己的手下,迎着夜色,全军急行军,向火光之处赶去。他们都知道,中军大帐聚集了几十万大军,如果被水淹,燕军将不攻自破。北方人没几个会水性,如果真让那边的人蓄满水,两人根本不敢往下想。
同一时间,燕军急速地向那处赶去,秦军也在急速地向火光处聚集。而嬴成所在的位置,正是防火点,三万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构筑了工事。一切就绪,嬴成亲自点火,将整个火堆燃起。
嬴政站在最高处,大声地喊道:“诸位兄弟袍泽,按照我王的计策,在易水上游蓄水,堆垒工事,水淹几十万燕军。可大王又说了,孤军深入,根本等不到蓄满水就会被燕军发现,为今之计,唯有借着这道山坡,以自己为诱饵,吸引燕军的到来。”
“我知道大家心里疑惑,为什么我要这么早点燃裹火。原因很简单,这里已经是燕国的土地,我大秦之军根本不熟,时间拖久了,必然引起长期的消耗战。”
“几年战争下来,我们还没有停下来休息,又要进行这一场战争。我们根本消耗不起,大秦的国库的也消耗不起。只有借助这道山坡,趁着燕军赶来之际,各地兵马对燕军展开合围之势。不需要多,我们只需坚持两天两夜,燕军必败。”
三万人齐声道:“燕军必败。”
嬴成大声地言道:“坚守阵地,退则死,进则生。大秦必胜,燕军必败。”
三万人又是一阵齐声喊道:“大秦必胜,燕军必败。”
“大秦必胜,燕军必败。”
……
连李信也在其中大声地喊着。原来带兵还有这个讲究,就算秦军再勇猛,也需要鼓励士气。李信之所以攻楚失败,就是源自于太过自信,说好听点是谨慎,说难听点就是刚愎自用。
而嬴成恰恰不同,他是禁卫军出身,禁卫军有自己独到的作战风格,从来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各种小手段使用,只要能保住己方得利之事,他们就会去做。
这里的戍卫军营还有一万戍卫军,老兵新兵混杂,可以说真正的战力有多少,没有几个人知道。嬴成也是赶鸭子上架,主动挑起这个大梁,这份军功,他必须要获得,不然哪里能得到嬴氏一族的信任。
哪怕带着伤,嬴成也是主动参战,因为只有他才能带这些兵,换了李信来,起码地位个官职上就不能服众。这些兵,许多都是皇族子弟,嬴成怕他们胆小,一直在鼓舞着士气。
其实嬴成也很担心,自己手里只有三万人,能够阻挡几十万燕军吗?嬴政心里没谱,但嬴政给出了这样的命令,他就会执行。毕竟能够亲自上战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等到中原统一,嬴成就没有上战场机会了,所以这一次他主动请命,不但在后面鼓舞士气,更是做为监军。
谁敢后退一步,不管是哪家权贵子弟,定当立斩。
此类的话,士兵们都知道,但他们在老兵们带领下,早就不会多想。平时他们可以像个兵痞,不给上官什么面子,但是到了战场,就必须服从军令,哪怕是死,也要将军令执行下去。
已经能看到燕军奔来的影子,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