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北京危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崇祯和大臣关于南迁的争论,崇祯想南迁的,但要面子希望大臣们提出来,结果大臣们知道怕承担责任就不提。明末真是一帮亡国之臣,当时的情况南迁的战略是必须的,一帮大臣,这点紧迫的局势都不顾,还在那算计着自己的算盘,就没有个一个经世之才敢于舍弃一切鸡毛算盘,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迎合崇祯要面子的性格去南迁吗!

最后崇祯被气的半死,谁也没有拿出一个好的主意来,这南迁之事又被搁置一旁无人提起。

你崇祯不着急有人可等不急了,大顺皇帝李自成已经站稳西北,早就窥视北京城,只是这一时段在调整内部结构,在人事上有所变化,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好几十万大军,还有那么多的文官武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五音,难正六律,不制定法规一盘散沙那还得了。举个例子,李自成号令百万起义军“有一马傀(ch6n)行列者斩之,马踏人田苗者斩之”,军纪严明,无犯百姓。这就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操。

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三国典故;建安三年曹操率兵征缴张绣之时,恰逢麦熟路过一片麦地,于是下令“三军将士过麦田凡有践踏者斩首”以严明军纪,就在其下令不久,没想到自己的坐骑却因飞鸟突降而惊恐逃窜,紧勒慢勒之际已经塌毁了一大片麦田,看着被自己宝马踏过的麦田,面对自己刚刚颁布的“军令”,曹操的窘态面对三军将士的尴尬可想而知,即使如此,孟德还假惺惺的追问行军主簿:“我马踏麦田应治何罪?”。识时务、明事理的主簿大人的回是:“丞相岂可论罪”!这时候的曹操竟然义正言辞的回答道:“我知法犯法如不治罪,何以服众”。就在曹操拔剑要治自己“马踏麦田之罪”的时候,众人诚惶诚恐的想方设法的拦截起了曹丞相的“拔剑自刎”的义举,谋士郭嘉进言:“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统帅大军岂可自戕。”面对众人的苦苦哀求郭嘉的“金玉良言”,表面上要大义凌然要取义成仁的曹丞相,有了台阶下一句“姑且免死”找回了面子,后来那绺头发了事。

咱们言归正文,同年的二月,李自成督领百万大军由龙门过黄河,破汾州,徇河曲、静乐,一举攻取太原。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挥戈北京。

这一消息有快马飞报朝廷,此事可真就急坏了崇祯,马上召集会议商量如何退敌,这可不行,贼兵都打到家门口来了,在不玩真格的怕是悔之晚矣!

在会议上崇祯首先发言,强调了失态的紧迫性与危机感,希望大家踊跃发言不得在互相拆台使花样挤兑。

头一个发言的是吏科给事中吴麟徵,这哥们强烈建议调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赴山西协防,只要关宁铁骑一来什么问题都不叫问题。

此议刚提出,就遭到内阁首辅陈演的拒绝,陈演善于勾结内臣,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崇祯十三年四月从内侍口中暗中得知次日崇祯要问的问题,第二天对答如流,崇祯大喜,当即升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从此飞黄腾达,十五年山东平叛有功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期间曾因被弹劾辞官,崇祯不允,十六年,首辅周延儒被罢免,陈演接替其为内阁首辅。崇祯倒霉就倒他手里了。

陈演大放厥词说道:“调离关外的离吴三桂所部,意味着放弃山海关外的大片领土。常言道,祖宗之地不可弃。”好吗,他这一句话不要紧,一棒子削趴下一片。无论是陈演,还是崇祯或是其他众臣子都不愿意承担“弃地”的责任。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能祭出自己想对策。

崇祯帝判断,李自成的军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后,“必不犯天下重兵处(大同、宣府)以入。于是命辅臣(李建泰)统禁旅出保定,而朝廷之忧则在保定,不在宣大”。此外崇祯帝认为,即使保定失守,他还可以调遣宣府、大同、宁远等地的边地精兵以援畿辅;同时再征召天下兵马勤王,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崇祯帝任命内阁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代朕亲征”,于1月6日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

崇祯帝明显低估了李自成这个对手。作为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虽然农民出身,但经过十几年战争洗礼,他的军事素养远远高于从未上过战场的崇祯。渡过黄河后,李自成将东征大军分为两路,自己亲率主力攻取山西中部、北部;另一路他派遣刘芳亮率左营数万人,攻取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北部一带,然后在向北进军河北中部、山东东部地区,彻底切断崇祯南迁之路。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军攻陷居庸关,大顺兵将领刘宗敏于雪地展开猛烈攻关,唐通出关奋力血战11日,三月十一日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先行开关献降,导致唐通攻守失据,随之战败被俘,京师震动。

后来北京城外围据点相继被大顺军攻陷,兵锋直指北京城,明廷震惊,崇祯帝下达作战命令,死守北京城,想像当年于谦那样打一场北京保卫战以击退大顺军,但他不知道他手下的明军以非当年于谦统率的明军。

崇祯帝绝望之际有大臣提醒崇祯,大明朝还有一支劲旅,可调来勤王,那就是驻扎在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是当年袁崇焕在当蓟辽总督时一手打造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以一当十的,现在在吴三桂的手上,崇祯为何没有采纳这位大臣的意见,调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呢!崇祯一听这话眼睛立马发出金光(这是要死的表现),对啊!赶紧把吴三桂我那吴爱卿调来完全可以带朕南逃。

崇祯帝突然想到了关外的吴三桂,那么至松锦一战大败,吴三桂在干什么,是在宁远养尊处优还是积极备战。

此时,松山决战刚刚结束。毫无疑问,宁远已成了清军下次进攻和夺取的主要目标。眼下,尚没见清军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迹象。辽西走廊暂时呈现出沉寂的状态。稍有点军事经验的人都会看出,这种一时的沉寂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战斗。

吴三桂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身处孤危之地,仍然坚守着。而朝廷全力加强宁远的防御能力,又使他增强了坚守的信心。当松山城破两个月后,崇祯十五年四月初,崇祯立即任命原兵部左侍郎范志完为督师,总督辽东宁锦军务兼巡抚。赶往宁远,整顿败卒,收拾残局,稳住阵脚。四月十二日,崇祯亲自发下手谕,指示范志完:“宁远守御以积峙粮饷”最为重要。经松山一战,明在关外仅剩宁远、前屯、中前、中后四城,像锦州、松山、杏山、塔山已经全部落入清军之手。那么其中宁远首当其冲,如若失守,其他三城则无法保障。因此,崇祯特别强调对宁远的防御,还要“兼顾”其他三城,多积贮粮饷,作固守之计。崇祯发帑金1万,户部发折色银0万两,再调天津漕米,陆续运至宁远。指示他将这些钱粮“酌量分贮各城,俾处处有备,庶保无虞”。四城原存贮的粮食,以三分之二给三吴三桂,剩三分之一给白广恩、李辅明二将所统之兵。如吴三桂招募新兵,即准按户给食,只要你肯好好守住宁远,咱们哥们好商量。

钱粮已足,吴三桂等又请示盔甲、弓箭、枪炮等军需。四月二十日,崇祯当即批示兵部:“即速察发”。兵部奉命,不敢迟缓,令兵杖局迅速筹办,由兵部差官“速解赴军前,以资援剿之需,万勿延缓”。

在很短时间内,宁远集兵三万余人,军需已足,防御能力大大增强。崇祯意识到守住宁远的重要性,凡有吴三桂、范志完所请,无不允准。他把吴三桂视为辽西安危的保障,专责其抵御清兵。因此,尽管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步步逼近,明政权危机日益加深,崇祯宁可调白广恩等辽将进关增援,也不让吴三桂离宁远一步。而三桂专心守御,不断加强宁远的战备。我们从一份档案记载,可以看出三桂对清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崇祯十六年(164年)二月,他派出得力将官率“惯哨兵丁,远出侦探”清兵动静。他们“昼则埋伏深涧重,夜则且哨且行”,侦察到大量可靠的“虏情”,他向朝廷作了详细奏报,得到崇祯的重视,指示:“关外门备御宜周,著再行严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此时,已至明亡前夕,三桂非但没有降意,仍一如既往,坚守危城。(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穿成男配那万能小姐姐末世:重生熊猫保护可爱小姐姐们民国甜宠:少帅娇妻搞事情报告少帅,夫人忙着摆地摊听说我死了一千年三国之辽东铁骑许多愁宠婚信不信我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