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筹集粮饷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崇祯帝对待祖大寿真是奈何不得,杀了他,会引来军队哗变,不杀他,一天跟我俩爆楞的刺儿头一个,不好弹弄。

崇祯接到锦州祖大寿的来信,看着信,心里甭提多窝火了,每年给辽东拨款不下千万银帛,怎么还说粮食吃紧,军饷欠缺,这是怎么搞的,合着我养你祖大寿就是当败家子养的哈!

不过也不能不管,毕竟辽东地区还是自己的领土,不能让满洲人侵蚀,怎么管呢?给拨款国库没钱,自己有两钱还得养老,看来羊毛出自羊身上,把大头儿摊在百姓身上。

崇祯下令户部拟草新的公告,在‘三响’的基础上来个超级税,把这些钱用在辽东得了。

公告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硬是在税上加税,税上生税,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去哪弄去啊?老实人也会被逼疯的,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

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各地区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小股的几千人,大股的几万几十万,见官就杀,见官就宰。整个中原大地陷入水与火的洗礼,如同人间地狱一般。

那么在这些农民起义军当中人数最多的,规模最大的,号召力最强的有两支。一支是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另一个是号称‘大德王’的张献忠。

两大股义军声势浩大,辗转大半个中国,人说多达百万,明军一见到这两支势力根本不敢交手,跑的必兔子还快。

这里暂时不做细表,到后文《会战一片石》里再做详细介绍此二人。

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抽到价值百万两银子的粮食,这点钱粮还是差点,崇祯把小头儿放在群臣身上。

崇祯总想在大臣身上卡点油,他知道这帮大臣一个比一个有钱,看平常人莫狗样的,点头哈腰,不笑不说话,还跟我苦穷。

打定主意,崇祯把群臣召急过来,把问题的重要性跟大家说了,现在辽东吃紧,国库紧张粮食空,我想众爱卿都是爱国之士,国家危难匹夫有责,爱卿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自己少吃一口少喝一口,少泡娘们儿,把省下的钱捐给国家,不知怎么样呀!

群臣一听这话谁也没之声,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头一个回答。这是管我们要小钱啊!那可不行,我们的钱虽然都是拿公家的钱,收个礼替人办个事找个工作,要么包个工程搂点钱,其他的也没来钱道,哪有富裕钱给你啊,所有大家默不作声。

崇祯连问三遍怎么没人回答,气的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群臣,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有的大臣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崇祯。

崇祯真想跳下台去,拿起龙悬宝剑将这帮大臣们全部砍死,这才出气。

为啥崇祯一个劲的杀大臣,原因是在他接收的文官队伍是魏忠贤时代遗留下来的,沉渣泛起,良莠不齐.如何从这支队伍中提拔挑选出真正贤能之人,是个棘手的大问题;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即位时国家正处于险恶形势之中,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蜂拥并至,兵变民变迭相交起,内战外战轮番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对这些大臣们没有安全感,所有经常杀大臣。

崇祯半天不语,冷不丁一个拍案而起,走下台阶看到一个大臣,停止脚步。

“你是叫李克弱吗?”

“正是微臣……”

“你是是几品官员?”

“回陛下,臣乃是二品兵部左侍郎。”

“每年多少薪奉。”

“每年三千两银帛。”

“明年起,一年就给你两千两,爱干不干,不干拉倒。”

你说倒霉不倒霉,刚说两句话一年少赚一千两白银。

这一下可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他大臣们一见这玩意还带扣工资的,干脆也别苦穷了,捐点吧。没多有少,你五百两,他三百两,一时间群臣表现踊跃,可捐款的银两不到一万两白银。

崇祯真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皇姑父,叫刘定真。他知道刘定真有钱,那乃是万历的亲姑爷子,平时万历没短了给他钱。现在国家大难临头,他身为国家皇上的姑父,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刘定真,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刘定真封爵位,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刘定真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啊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那有的读者说了,你身为皇上难道没自己的私房钱吗?有的话你就多掏点,这何苦来的。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崇祯小气亡国”的说法,其来源是一个叫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留着下崽,即将国难当头了,还涎着脸找大臣要钱。

反正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筹集到钱粮不到一千万辆,除了给关内中原平叛匪患之用,一半的钱粮打发人派往辽东交于祖大寿,并写书信,告诉祖大寿这批粮食的重要性,如果用完了就没下回了。

很快粮食到达锦州城里,祖大寿看到了这么多的粮草还有银帛心里就踏实多了,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无论当兵的还是当官的,乃至老百姓都怕挨饿,这回锦州的粮食充足了,军兵将士无不开心,祖大寿马上安置好这么多粮草,将其安置在地窖之内,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得食用,留点后手。

转眼到了来年,也就是公园一六四一年,明崇祯十四年农历二月份。二月份的辽东地区还是天寒地冻,数九寒天,冰封雪地,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柜儿,山冷地在颤抖,河冻地僵硬了,空气似乎也要凝固起来。辽东地区的各条河水被冻得老结实了,甭说在上面骑马行走,就是开坦克也照样开走。

义州城里的济尔哈朗与多铎二人,在上一次的偷袭麦田一战中尝到了甜头,认为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就可以实施新的计划了。正当二人实施新计划的时候,盛京派来二路人马作为接应,好辅助他们夺取锦州的胜利。

那么皇太极派来的是谁啊?主将便是多尔衮,副将阿济格。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年)出生于赫图阿拉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后再下一部中再详细介绍。

爱新觉罗·阿济格,万历三十三年出生,生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中国清代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名将。剽悍少谋,就是能打。

皇太极总觉的义州人手还是不够硬实,通过上一次的危机当中看到了祖大寿的厉害之处,所以决定再派出一些狠人去增援义州济尔哈朗他们。

四人见面接大欢喜,不过都是表面过的去,内心却有些猜忌,济尔哈朗看不上多尔衮,总认为这些小年轻的不够尊重老领导,总是跟自己牛X哄哄的,所以特烦他。不过没办法啊,皇上的安排谁敢违抗。

济尔哈朗把自己制定的几条围攻锦州的计划于他们三人做了交代,多尔衮把嘴撇的,心里暗笑:“什么破计划,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你到也是拿点新鲜的东西出来,叫咱们开开眼。”不过嘴上没说,可面部表情带出来了。济尔哈朗一眼看出来了,便问多尔衮:“我说老弟,怎么我的计划你认为有何不妥的吗?”

“额。。这个吗?”一句话把多尔衮给问住了,自己连忙解释道:“没有、没有,只是小弟认为对付祖大寿没这么麻烦,倒不如派出一支生力军踏平锦州城就算了,干嘛还布置那个布置这个的,即麻烦又费事。”

济尔哈朗笑着想劝道:“老弟,这可都是皇上的旨意,我哪敢自己定夺啊!”

多尔衮这才无语,点头称善。

最后决定多尔衮留守义州城,负责看管城池调配军队。咱们不能齐胜不顾家,家里必须留守个智勇双全之人,多尔衮欣然领命。其他三人负责攻打锦州城。(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穿成男配那万能小姐姐末世:重生熊猫保护可爱小姐姐们民国甜宠:少帅娇妻搞事情报告少帅,夫人忙着摆地摊听说我死了一千年三国之辽东铁骑许多愁宠婚信不信我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