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藩水师联合舰队旗舰天狼号上,水师联合舰队元帅梅根女公爵正通过她的双筒望远镜,观看着那一龙劈波斩浪,如巨大的海龙一般在蓝色大海上前进的舰队。
这是一只巨大的舰队,整整两千条船,而且还都是大船。光是其中护航的战舰就达到了五百艘,另外装载士兵和粮食、战马、器械等的运输船,更高达一千五百艘。
能够指挥着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梅根也是十分意外。不过她没有拒绝,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舰队出航的季节很糟糕,但他们的运气很好。海上走了几天,都没有遇到大风和雨雪。舰队完全是依着这几年冬季里努力探明的航线走的,他们远离海岸迂回曲折的前进,速度缓慢并不快。一个小时只能行进十里左右,这个速度也就相当于后世两节多一点,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但是在这样的海上结冰期,走的又是一条只有三年左右的航线,还是一支高达两千艘船的大舰队,这个速度却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更加让梅根惊喜的是,他们已经在海上航行了三天,可却没有遇到半点意外事故,一条船也没有损失,这在许多认定这会是一趟危险之旅的水师军官们看来,太不可思议了。
按这个速度,今天晚上就能到达不冻港大连港,在那里,还会有一支舰队和一批物资及人员加入到这支舰队中。等从大连港离开后,他的舰队会高达三千条船,以及二十万军队和十万征召民夫,还有海量的物资器械。
对于自己能够担任这支浩浩荡荡的舰队的元帅,她是非常骄傲的,当她通过千里镜观察着它们时,一股带着舰队征服深蓝海洋的雄心油然而生。
这支巨大的舰队,在最前面的是由走舸和游艇组成的前出侦探舰队,三十六条舰船排成了一个人字远远的在前。在他们的后面,则是艨艟和斗舰、海鹘船,这些主力战舰组成一个个的护航编队,航行在运输船的两侧,由于楼船太高,反不利于远洋航行,因此这次的舰队中并没有调集楼船出海,最大的船是运输船,最大的战舰是斗舰。
走舸和艨艟是护卫舰,而海鹘船是驱逐舰,斗舰则是战列舰。
而数量庞大的运输船也并非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脆弱,水师在上面装上了不少的飞雷炮,加上运载的水师陆战队员们,他们完全不惧任何敌人。
这些庞大的运输船,行动迟缓、笨重无比,运载着数以千计的士兵、战马、军械、粮草,甚至是战车。
在李璟的眼里,这只巨无霸舰队也确实壮观。不过这也是秦藩计划了几年的行动,这次不但把秦军中的战舰和远洋船都带来了,甚至还从各个港口的海商手里,几乎是半强制性的征用了那些海船。要不是李璟如今的威势,加上秦军给出的补偿条件也确实不错,还承诺了半年后准时归还,若是船只损坏,还加倍偿还等条件,就算是以秦军这些年水师的发展,也根本拉不起这样一支庞大舰队。
两千条大船,舰队前面的侦察艇已经到了旅顺港,可他估计这支舰队的尾巴还刚出秦皇岛,甚至可能还有的没出港呢。
这是极有可能的,秦皇岛港到旅顺港也就六七百里,而这只巨大的舰队有两千条船,又是在这个结冰季节,不可能排在一起,而是拉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若是一条挨着一条,完全能排上一两百里长。
这还不是全部,大连港还有一千条船和十万人呢,不过那边的都是民夫,而非士兵。这次调二十万兵马去渤海,已经算是极限了。虽然成功的吓住了成德镇,但李璟也得做后手准备。特别是眼看着黄巢已经要完蛋了,而杨复光和李克用、朱温等人又联结成了一个势力不小的联盟,李璟也须得防范中原再有战事。这也是他现在要把天平、义成、宣武这河南三镇并入山东行省的原因。
当初退出宋曹诸州,把他们交给于琄辛谠他们,是因为李璟不想和黄巢拼个你死我活,且当时一下子占了半个河南,扩张太快,无人真正占据那些地方。所以才把他们交给于琄等,一来于琄等控制着,实际上也还相当于是在他这一边。二来,也让他和黄巢之间有个缓冲地带,免得双方剑拔弩张,擦枪走火。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经过这些年的平静发展,秦藩的山东黄淮地区控制已稳固。而黄巢兵败,让运河以西的河南地区一下子变成了朱温李克用秦宗权这一批人的地盘,黄巢占着运河西的时候,还可以和李璟井水不犯河水,因为大家各有其它目标。可如今运河西岸的河南诸地换了主人,情况却又有变化了。
李璟可以和黄巢互不侵犯,却很难和杨复光干父子们互不侵犯,这是利益使然。
早做打算,李璟此时把这六州并入山东行省,也是做一体防御。当初李璟有心理准备让这六州做缓冲地带,甚至被黄巢抢去也行。可现在不行了,现在各镇之间,寸土不能让。运河一线,就是第一道防御线。为此,李璟不但把六州并入山东行省,还开始向黄淮地区增派兵马。
秦军的军队总数就这么多,能派去渤海的实在不多,而且也不敢多派。不过最后李璟还是调了十万民夫,远赴五千里外做战,李璟也是小心再小心。
二月初二,这支庞大的舰队到达了大连,在这里,新的一千条船汇入了舰队,让舰队再次暴增了一千条船。在大连停靠补充了三天,等到了又一个好天气之后,舰队继续向东前进。
四天后,到达鸭绿江南三韩半岛北边的平壤附近海上,这次舰队没有停,而是直接改为南下,七天之后,到达新罗汉城附近,舰队没有靠近海岸,依然继续南下,到达了熊津城附近。然后又行了五天,舰队到达了张莺莺所控制的海域,然后进入清海镇,在那里补充休整了五天,然后再次启程。
接下来,是一段漫长的海上航程,整整航行了二十三天之后,这时海上已经开始融冰,正是最危险的航行期,秦军的舰队到达了此次的最终目的地,渤海国东京龙原府的盐州,在北方最大的不冻港登陆,也就是后世的海参崴。
渤海东京,位于东海之滨。他的南面,是渤海南京,西南面,是渤海的西京。西面,是渤海的中京,也是眼下秦渤盟军与部族联军正对峙的地方。而在他的西北是铜州,铜州的北面就是已经被联军占领的上京龙泉府。东京正北面是率宾府、东北面是定理府,这些地方和他们更北面的渤海州县,如今都是联军的占领区。
数十万秦军将士民夫,他们对于眼前这个即将登陆的地方,过去从未听说过。
这里是东京的最东北端,实际上,这个天然不冻港,深水湾并不是属于渤海东京,他们原本是属于率宾府的华州南面的阿穆尔小半岛。不过近些年来,受秦藩海贸兴旺的影响,不少渤海的贵族也开始加入到海洋贸易这个极为火爆的生意中来。而阿穆尔半岛南端原来的这个小渔村,立即就因为他们的天然深水港,天然不冻港的条件,为远洋海船的停靠带来极大方便,渐渐,这里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贸码头,渐渐兴旺起来。最后,这个港口连带着小半岛,也一起从率宾府划到了东京龙原府名下。
秦军士兵们对于这个港口一无所知,可将军们却早已经对这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尤其是水师的将领们,过去几年里,他们一次次的派出水师官兵伪装成海商,驾船一次次的来到这里,侦察地形,打探周边情况。尤其是在联军和盟军在中京对峙之后,参谋院就曾经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放弃漫长的陆上运输线,直接调集一支庞大的水师舰队,装载上一支大军和粮草,从海上绕过三韩半岛直接在东京或者率宾府登陆,神兵天降,出现在部族联军防御薄弱的左侧翼,一举击溃他们。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最初由一个年轻的参谋所提出。李璟无意中看到这个当时还只纯是一个空想的计划,然后他拔调人马,组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室,让他们丰富了整个计划,让计划变的可行。
现在,对着那个美丽的不冻港,李璟面带微笑。
虽然一路上他们花了整整五十一天才从秦皇岛到达这里,可他们成功了。他们在正月二十八出发,三月二十日到达了目的地。虽然一路上最后也遇上了些意外,损失了十几条船,还损失了三百多人,可这点损失,比起他们的成功来,完全不算什么了。
若是从陆上走,三十万人,和他们路上需要的粮食,他们还需要至少两倍的民夫运送物资粮草,而遥远超过五千里的路途,他们甚至需要走上更长的时间,最快也得是现在的一倍时间以上。再一个,从陆路走,沿途的严寒雨雪疾病等,会带走更多士兵民夫的性命。最关键的是,从陆上走,他们出其不意侧击联军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看着半岛的港口,李璟和梅根忍不住紧紧相拥。
这是一个奇迹,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做到了,他们真的做到了。
港口,这里已经连同阿穆尔半岛都在去年就被联军占领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港口,此时只是空荡荡的寂静一片。港口的船只早就在部族联军杀到之前撤到了东京的龙河港了,甚至更多的直接撤去了清海镇,撤到了登州、青岛、大连、旅顺。
此时,港口只驻扎着一个千人队的靺鞨骑兵,以防范东京的盟军从海上前来骚扰。不过盟军似乎早放弃了这种骚扰的打算,从年前下第一场雪开始,一直到现在,驻扎港口的这个千人队就一个盟军也没见到过了。
清晨时分,雾就如同一层薄纱一般,笼罩着海港。靺鞨百骑长葛利和军官们赌了一夜钱,结果输了一夜,刚来这里时抢到的那些钱财,已经输的差不多了。看看时间又到换岗了,他抓着插着鹿角的铁盔从暖和的屋里出来,一路打着哈欠,不停的咒骂着该死的霉运,走到了港口的塔楼上,一脚踢醒抱着弯刀站着都睡着了的哨兵。
哨兵睁开眼,看到是百骑长来了,吓了一跳,诚惶诚恐的等着被骂,结果好一会也没听到声音。他小心的抬起头向百夫长望去,却见葛利张大着嘴,眼睛瞪的巨大,满脸的惊骇表情,望着远处的海上,嘴唇还在发着抖。
哨兵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见白茫茫如纱的薄雾下,港口码头的那片海上,突然出现一点点亮光,那些点点亮光半隐半现在雾中,隐约还能看到一些黑影,他一下子也惊呆了。
“那是什么?”他牙齿上下交战。
“海怪!”百夫长葛利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黑水部族的靺鞨人虽然也傍海而居,但他们更多的是居住在白山和黑水之间,对于海本来就不熟悉。更何况,突然看见港口的海上雾中冒出这样一群的东西。
那些点点的亮光越来越靠近,也越来越多,一个个有灯笼那么大,看起来就像是巨大怪兽发光的眼珠子。
近了,越来越近。
这时,葛利的双腿颤抖的越发厉害,连走都走不动了。他暗叫着自己今天就要丧命于怪兽之口,突然,他眨了眨眼睛,因为,他看见越来越近的那怪兽,竟然有桅杆。
还有收起的帆。
那是船,不是怪兽,那明亮的怪兽眼睛,明明是一盏盏的灯笼。
他刚高兴来的不是怪兽,可一下刻他又愣住了,船,这么多船,不好,东京那边的盟军来了。
他刚想扯开喉咙喊叫,却听到空中突然一阵雷鸣,轰隆隆,好大的声响。
下一刻,尖啸声从天而至,带着一团团的火和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