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锦衣卫,从百骑分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长孙无忌跟着问李治道:"晋王,这廉政公署该如何实行为好呢;

老臣以为百骑司已有此职能,需要再另加一处衙门?"

长孙无忌说到这里,又马上补充道:"如果百骑司也有贪腐,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对,孤王给父皇提出时,也说到这了,这其实是涉及监督机制的问题。

孤王认为现在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李治分析道。

"哦,晋王,怎么讲?"长孙无忌的神态专注。

"各位大臣你们看,御史监察文武百官,百骑司也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责,虽然各自的重点略有不同,但差别不是太大,这是不是重复冗余了?"

"那晋王的意思是要调整这二处的职能?"长孙无忌猜道。

"正是。"李治大声肯定道。

"那依晋王之见,该如何调整?"

"根据监察对象的不同进行分工。官分文武,其职能各不相同,因此其贪腐的特点就不一般。

本王认为,都御史台专职监督文臣,百骑司专职监督武官,会比较好。"

长孙无忌提醒道,"那御史与百骑司,又由谁来监督呢?"

"这就要新成立一个衙门了,孤王暂且称之为锦衣卫。"

"那不是要增加官员了,又要增加朝庭负担了?"

"不需要增加官员,锦衣卫从百骑司现有人员抽调,因为百骑司的担子减了一些,就可抽些人员。"

"善。"

李世民听得滋滋有味,听得不增加支出,还办了事,立马就点了个赞。

"好,就算如此,这个锦衣卫又有谁来监督?"长孙无忌显然很负责任,继续追问。

"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是一个新衙门对吧?又要增加官员,还是要增加朝庭负担。"

"不,廉政公署虽然是新衙门,却不需要新的办公场所,也不需要再增加人手,它是隐伏于锦衣卫内的。"

"隐伏?为何要隐伏?"

"廉政公署不是普通的衙门,这个廉政公署存在于锦衣卫,但是隐藏在锦衣卫,没有办公场地,人员名单保密。

甚至连锦衣卫也不知道谁是廉政公署的人,只有皇上知道或者皇上指定负责的人知道。

这样,能保证最高级监督的衙门保持清廉,因为谁想着干坏事的时候,都要考虑下身边的人是否是廉政公署的人。"

李治说法很新颖,长孙无忌一下拿不准好坏,沉思。

"这廉政公署的人也是会监督都御史台和锦衣卫么?"还真被长孙无忌想到李治话里没提到一点,就问。

"不是,廉政公署的人只监督锦衣卫。"

"那这个廉政公署是否可以部署到都御史台和锦衣卫中,让都御史台和锦衣卫也不敢有贪赃违法之事,这样不也可以?"长孙无忌问。

"这种暗地里监督的事情不是越多越好,否则人人自危。

俗话说,多做多错,办事官吏就可能会转变为宁可少办事,也不能办错事。

这对大唐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李治都是想着说着,刚说完又想起一个理由,就继续补充。

"而且,御史和百骑司已有锦衣卫监督,如果再加廉政公署进去的话,监督职权又会重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这廉政公署,怎么成立?"长孙无忌不明白具体的做法。

"比如,从锦衣卫中选出甲乙两人,这两人不知道彼此已被定为廉政公署的头目。

再由甲乙分别从锦衣卫中拟出他们认为可以作为廉政公署人的名单,交由皇上最终裁决。

皇上由这两份名单中划去一些重复的或者不中意的人名。

然后由甲乙再去通知对方入选廉政公署。

这些人只能单线和甲或者乙联系,必要时,有权直接觐见皇上。"

"陛下,对于这做法,臣有几个疑问。"房玄龄问。

"房相,请说。"

"这头目是要有甲乙两人?"房玄龄问。

"这个可以由皇上看情况而定,如果锦衣卫比较清廉,少有犯法违纪之事,陛下可以只定两个或者一个;

如果犯法违纪之事比较多的话,可以适当增加。

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一共存在多少个头目,最好是有两个以上,便于互相监督。"

"这是为了让他们自身也感到有人在监督其做事,不得贪赃枉法是么?"

长孙无忌按照自己的理解,问李治道。

"是的。"

"那为何要给陛下一份名单,等确认后再去告知对方成为廉政公署一员呢?"

长孙无忌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有个人会被甲乙两人都看中,都去通知;

这么一来,这个人就知道了那两个通知他的人是廉政公署的头目,不利于保密。"李治解释道。

"那为何又要让他们可以直接面见于陛下呢?"

"这个可以限定觐见条件,只有发现他在廉政公署的上司有不法行为,才有权觐见陛下。

这也是为了让甲乙在拉其手下做犯法之事时,要掂量掂量其是否会告发。"

李治马上解释了长孙无忌的这个问题。

"哦,是这样。"

长孙无忌没问题了,在脑中演义这一套内容。

李治看长孙无忌在思考,就转向房玄龄道:"房相,你对这廉政公署的事,有何看法?"

"晋王,你不是说廉政公署接受百姓举报么,如果此机构转为暗处,则百姓如何举报?"

房玄龄还真是有问题,刚好李治来问他,就顺势问。

李治对于这个问题已有答案,因此没有犹豫,直接回答了房玄龄。

"廉政公署不设举报处,但都御史台,锦衣卫设有举报处,接受被监督对象犯法之事的举报。"

李治说完后看房玄龄没有再问话,就转头对长孙无忌道。

"舅舅,刚才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完善监督制度,即之前所说贪腐问题加重的第一点原因的改善。

具体细节可以再讨论,终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长孙无忌听到李治在朝会上直接喊他舅舅,心中一热,这孩子就是孝顺敬老。

李治这个想法,对于御史台、百骑司的整体职能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变化。

只是两个监察机构的职权范围都比以前缩小,但监察力度会增加。

这种机制,比起以前的大而散,粗旷式的监察是更精确,更有效。

对于群相和长孙无忌本人来说,这些监察机构职能范围变动的影响基本没有。

对各处衙门、军队来讲,原先由几个都管(也可以是都不管)的情况变成为有专一部门来管,也不能算是坏事。

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宰相有很多,所以称"群相"。

唐初,名副其实的宰相有六位,分别为尚书左右仆射(后为左右丞相,尚书省)、2名侍中(门下省)、2名中书令(中书省),也就是三省的长官。

长孙无忌想到这里,对李世民说:"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行,不妨一试。

但御史台、百骑司,因权限缩小,或者会有抵触。"

长孙无忌虽然说出了两个监察部门,但其实有问题的只有一个,就是御史台。

"那各府县是否需要公开设置百骑司衙门,这需要花钱,还有刚才说的开门七件事,增加官员俸禄,这都要增加支出。晋王,这又怎么办?"

李治对长孙无忌说,"有关官员加薪,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月俸满足其生活,二是另外再加一个廉洁金。"

"何为廉洁金制度?"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一起问,话问出口后,杜如晦有点尴尬,好像自己很着急似的。

幸好李治和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杜如晦神态马上恢复。

李治解释说:"简单讲,就是从做官开始一直到告老还乡,也就是不再做官了,才有一笔额外的钱可以拿。当然,前提是没有任何贪腐记录。"

长孙无忌一听,这和平时觉得某人做得好,赏赐东西一个道理,但细节上又有区别。

之前的赏赐是具有随意性,而晋王所说的,将会作为成例,到期就必须给。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八十年代嫁恶霸重生之八十年代发家致富萌宝逼婚:爹地快投降狂傲妖妃:帝君,玩亲亲穿越诸天的大巫无上附身传奇附身我的身体能挂机修炼精灵之火箭队开局斗破之从乌坦城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