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在周围转了转,不断的像周围人打听学堂的事。
在这个时代,家里有钱的都会请先生回家教学,或者成立一个私塾,整个家族或者亲戚家的孩子都可以来上学,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念的学堂还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就是他小时候在私塾念书的故事。
如果是平民百姓,那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学堂去,每个月交一些束脩(就是学费)就可以了,束脩一般都不会太多,即使是贫民百姓也可以负担的起。“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是描写的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在回家后趁着春风放风筝的情境。
李凌家周围学堂十分多,足足有十三所之多。而且夫子们的学识都不低,但凡能有一家学堂肯接纳李棋,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可谁能料想,天不遂人愿。
李凌把这十三所学堂都问了个遍,也没有一个夫子肯收下李棋。无一例外,都是嫌弃李棋年岁太大了一些。
夫子坐在酸枝枣木的椅子上,一手拿着一本打开的《论语》,一手捋着他那花白的胡子,一派老学究的模样。
“夫子!求您收下我弟弟吧。我们家之前过得太过贫苦,果腹尚且不能,又如何有多余的银钱送我弟弟来念书呢?如今好不容易做点小买卖,攒下了一些银子,便忙不迭的把他送来念书了。我们不求他上榜及第、闻达于天下,我只求他能听圣人之言,略识得几个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被人蒙骗了罢了。”
夫子依旧是低头翻阅着《论语》,一言不发。
李凌瞥了一眼夫子手里的书页,来了主意,于是说道:“夫子,弟子不才,记得孔圣人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刚才看先生您一直钻研《论语》,想必是对孔圣人的教诲并不陌生。弟子斗胆,请夫子也效仿孔圣人,能收下我弟弟。”
夫子听李凌抬出来了孔圣人,于是终于舍得把眼睛从《论语》这本书上挪开了。夫子十分有深意的瞥了一眼李凌,似乎在说:这小子其貌不扬,居然还听过孔圣人的教训。
李凌见夫子不说话,急的汗珠子都掉下来了。自己刚才拿孔圣人的话压夫子,但愿他不会生气吧。
沉默了好一会儿,夫子才把《论语》往桌子上重重一放,震的桌子上的茶碗儿里的水直晃悠。
“你这是拿孔夫子的话来教训老夫了?”夫子声音沉沉的,听不出喜怒。
李凌赶紧上前解释:“夫子这是哪里的话。弟子不过是一届厨子,没上过什么学,哪里敢教训先生您呢。我只不过是把我心中所想的原原本本说出来罢了。如果言语里,有哪里冒犯到了夫子您,还请您不要跟我计较。我读书不多,说话难免不周到。”
夫子的脸色这才有些缓和。
“你不用花言巧语。我知道你的心里现在肯定在怪我不肯收你弟弟是不是?”
李凌立马回答:“李凌不敢有这种想法。”
夫子端起了桌子上的青花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茶汤,接着说道:“你不用跟我打哈哈。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听你刚才说的话,我就知道你是个讲道理的人。你能说出《论语》中的“有教无类”,那就证明你有些学识。年轻人,实话跟你说了吧。其他学堂或许是觉得你弟弟年纪大了些,不肯收。但我不是,我这个学堂是不收费的公益学堂。来我这里念书的孩子都是家里很贫困,别说念书了,有的吃饭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父母那里还舍得让他们来学堂念书呢,都巴不得能把孩子送到官宦人家给人家当小厮、当奴才,一个月赚一些银钱呢。我这二十多个学生都是我挨家挨户做工作。找他们父母谈话,千辛万苦才勉强同意他们来念书的。”
原来这夫子看着是个严肃黑脸的,没想到竟然如此温情,竟然默默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情。李凌不禁肃然起敬。
夫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些父母都期待着,他们的孩子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做官发财。如果我让你弟弟入学读书,那么这群父母便肯定会认为是我教的不好、或者读书没有用,才会让他这么大了还在念书。我倒是不怕别人对我指指点点的,我只怕那些父母们,思想愚昧,盲目听从别人说出来的话,真心相信了读书没有用处,那么我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完全是付之东流了。这样一来这群孩子的未来也就彻底毁了,再没有什么前途可以说了。”
夫子满心都是为他的学生着想,这一点确实很是值得敬佩,试问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夫子这样公而忘私呢?
“夫子,晚辈理解您的难处。您确实不能为了我弟弟这一个人而耽误了这二十多个孩子。这样吧,您看看您周围有没有其他的先生,我们可以请回家教。我弟弟读书的事情目前就是我们家的第一要紧事。眼看着他越来越大了,读书的事可不能再耽搁了。他本就比别的孩子开蒙晚一些,若是再不加紧学习,只怕是真的完了。晚辈初到长安城,人生地不熟,还请先生您给我们指点一二,让我们好有个能使劲儿的方向啊!”
这夫子也是看不得孩子不念书的,听李凌这么一心向学,也很是动容。如果他的学生的那些父母有李凌一般的明白事理,那他也就用不着这么心累了。就为这一点,夫子也打定主意,帮他找个稳妥可以托付的老师。
“我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只不过……只不过……”
夫子说话吞吞吐吐的,李凌听着着急。于是出言问道:“先生但说无妨,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这个人他脾气很是古怪。他从未收过学生,但却很有学识。我有心介绍你去拜访他,但又怕你们不合他心意,他不肯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