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进了正阳门,刘慧明就成了风云人物,到处都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泼皮黄二指着刘慧明的车驾,“看,这就是刘大司马的车驾!”
刘慧明阔别京城二十天,一过了门洞就把车帘掀了起来,他要看看北京城在王之俊的治理下有没有继续改进。
“啊,刘大司马啊,是他?”一个中年茶客张大了嘴巴,惊呼道,“他就是大司马?”
“怎么了,老钟?”黄二不以为然地道,“你认识?”
那中年人老钟看了一眼旁边遛鸟的老者,“他在我们这里喝过茶啊,徐老可认出来了?”
“喝过茶?”黄二一脸的不可置信,“在这里?”
老钟指着泼皮黄二,肯定地道,“就是你娃子去抬死尸挣钱的那天,大司马就坐在那里喝茶!”
老钟说完指了指一个大汉坐的位置,道,“就是李膀子坐的那里,来了两次,都是坐的那个位置。”
遛鸟的徐老点头道,“不错,就是此人。”
“可是他不是没头发吗?”黄二盯着刘慧明看了一眼,提醒道,“那天来的时候明明有头发啊。”
“假发啊,你傻啊!”
“原来他就是刘司马啊,好威风啊!”黄二又盯着车队看了几眼,见里面有部分人和刘慧明一样都留了短发,一拍手道,“这些和尚军真威风,我也要去留个和尚头。”
众人哈哈大笑,“你个泼皮,以为剃了了发就能向大司马那样威风了?”
黄二不以为然地道,“虽然不能像大司马那样威风,至少头发一样了嘛。”
遛鸟老者逗弄了一会儿鸟笼,道,“不错,听说新军里面很多都是和尚头,那些丘八都说留这样的发行方便梳洗,老夫觉得也有些道理。”
老钟插话道,“小二这样一年都篦不了几次头的人,留和尚头正好。”
众人又哈哈大笑了几声,老钟看了刘慧明离他们越来越近,叹道,“大司马破案如神,一下抓获几千犯人,这样的魄力世间少有啊!”
“听说查货的财宝有几万万两,朝廷几十年都用不完”,
黄二接着科普道,“前天,你们看到没?几十两大车进城,据说装的都是从宣府运回来的财宝,先前又运回来几十车。”
“还有城里的十几家钱庄都被封了”,大汉李膀子插了句话,随即又懊丧道,“可惜了,我还在里面存了银子的呢。”
“十两银子算什么!”黄二不屑地道,“你们可不知道,大司马在宣镇大开杀戒,一下杀了一千多人。”
“杀得好!”刚才那大汉一拍桌子,恶狠狠地道,“咱们的边防就是这帮鬼子破坏的,杀了这些鬼子,我十两银子不要了就不要了。”
一个跑堂的接话道,“刘司马这一趟肯定捞了不少银子!”
久不说话的徐老大摇其头,“错了,刘大人分文不取,反而一路散财,从宣府到昌平所有守兵的欠饷全都发了,这些丘八可发财了。”
“刘大人真是好官啊”,李膀子赞道,“大明就是这样的好官太少了!”
“难怪胡同里的婊*子这几天都往宣府跑”,黄二笑道,“原来是去挣丘八们的钱了。”
“哈哈哈……”众人哈哈大笑,“不趁他们发饷的时候去,平时去了也没用啊!”
几人的大笑声刚好传到刘慧明的耳朵里,他挑开车帘一看,见是自己以前一起喝茶的茶友,便冲他们挥了挥手,大声招呼道,“几位还在这里喝茶呢?”
那几人一怔,都闭了嘴,刘慧明让李轩慢点儿赶车,他拿出一包茶叶扔给他们,道,“这是在宣府抄来好茶,你们尝尝吧,快接着。”
几人受宠若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他们还在愣神的功夫,那包茶就已经飞向了他们中间,李膀子最先反应过来,一伸手稳稳地接住,带着众人齐齐跪倒,大声道,“谢大司马赏赐。”
刘慧明忙道,“别讲礼,快起来,隔天有时间了再找你们一起喝茶。”
众人受宠若惊,忙道,“谢大司马厚爱,草民一定恭候大驾。”
刘慧明看了一眼那泼皮,见他正直勾勾地盯着范怡和宋允娘看,便把身子侧了侧,道,“慢慢喝,好喝的话下次我再带点儿来。”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刘慧明已经把他们甩在后面了,他又冲他们挥了挥手,“我走了,你们接着喝!”
鉴于刚才黄二那猪哥样,刘慧明便放下车帘,继续往前走,走了老远都还能听到后面大声道谢声。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个美女,对的范怡道,“怎么样,好玩吧?”
范怡嫣然一笑,她正在为刚才被人看到了感到十分忐忑呢。
宋允娘却毫不在意,抢先说道,“老爷朋友真多啊。”
刘慧明笑道,“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成天闲着没什么事,就喜欢出来泡茶馆,因此认得他们。”
范怡小声道,“奴家刚才被那些人看到了。”
“看到了就看到了呗!”刘慧明不以为然地道,“长这漂亮不让人看多可惜啊。”
范怡一时有些无语,经过几天的相处她已经发现了刘慧明的特别之处,虽然有些不解,却也不敢质疑,只好红着脸不说话了。
刘慧明还没到家就被崇祯一道圣旨叫进了紫禁城。
崇祯这两天精神不错,一见到刘慧明就忙站起身,大笑这说,“爱卿回来得正好,朕都等急了!”
刘慧明掏出金牌,恭恭敬敬地呈到崇祯面前,“臣刘慧明参见皇上,皇上万福!奉命稽查宣府一案,现已彻查完毕,请陛下收回金牌!”
崇祯伸手接过令牌重新放回宝贵的匣子里,道,“先生此行立此大功,该赏!”
刘慧明谦虚道,“臣贻误了行程,害陛下久候,请陛下恕罪!”
“先生快坐”,崇祯自己在龙椅上坐下,指了指对面的绣墩道,“先生此次宣府之行,不仅打击了国贼,还帮朝廷筹措到了军饷,先生劳苦功高,朕心里记着呢!”
刘慧明忙道,“做臣子的,为君分忧乃是分内之事,臣不敢居功。”
崇祯笑道,“要是每个臣子都像先生这样,朕何愁流贼不平,建虏不灭啊。”
二人又说了几句套话,刘慧明便笑着说道,“不知陛下招臣进宫有何要事,该不会是为了相互吹捧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