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远府大战的同时,其它地区的战局也在进行着。
辅国大将军赵焕,从西京城调出三万驻军,又从靠近西京城的几个州府临时征召一批士兵,凑成六万大军。前往西河都护府,进攻立杨氏皇族旁支子弟杨威为帝的西河都督陈国抗。
这赵焕也是统兵多年的将领,虽然不算十分杰出的人物,但是经验弥补了许多不足。
赵焕率兵来到西河都府之后,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一点一点蚕食陈国抗的地盘。
陈国抗也率并进行了反击,但是西河督府已经多年没有发生战事,他手下士兵的战力不强。再加上赵焕率领的士兵中,有一半是西京城的守兵,装备在大梁是首屈一指。
而陈国抗手下的士兵,加上新近招的新兵也只有四万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陈国抗虽然对多地形要熟悉一些,但却不是辅国大将军赵焕的对手。
这里的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陈国抗虽然拼力反抗,但最终抵挡不住赵焕率领的大梁士兵。
到最后,陈国抗手下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并且被大梁士兵包围在西河城。
这敌人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可能,辅国大将军赵焕派人找到陈国抗,表示只要他愿意率众投降,自己可以向梁皇宇文护求情,争取得到宽大处理。
权衡利弊之后,陈国抗看答应了赵焕的要求,押着他推上皇位的杨威,率众出城投降。
梓州司马齐文远,统帅以梓州为主的近十万士兵,前往梓州东山、红远、白山三县,去剿灭拥立杨东为帝的三县叛兵。
齐文远是梓州司马,他所率的十万梓州兵,大多数是梓州本地人,对地形十分熟悉。再加上人数上的优势,装备也好于叛乱的三县。
在这种优势下,齐文远本可以很容易的取得胜利。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齐文远领兵攻打三县地盘,却屡屡被对方算计,打了好几场败仗,折损了好几万士兵。
这战局让齐文远头疼不已,他是宇文护的心腹,对宇文护的个性十分了解。自己损失了这么多兵马,如果拿不下东山、红远和白山三县,宇文护一定不会轻饶他的。
打又打不过,又不能撤兵,被逼无奈的齐文远苦苦思索好几日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他拿出多年来收集的民脂民膏,找到手下一名曾经在红远县任职的将领,让他去收买了向来十分贪财的三县士兵总军师。
在接下来的战事中,靠着这名军师的里应外合,齐文远终于打了几场胜仗。在最后的决战中,这军师率领手下心腹造反,从后面偷袭三县士兵,终于舍得这三县大败,丢失了所有城池。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三县剩余的一万多士兵,被迫撤到大山里面。
这一片大山纵横百里,要想剿灭这些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的叛乱士兵,几乎是没有可能。
齐文远没有其他办法,只得向朝廷报告,已经剿灭了叛军的大部分兵马,只剩下千余敌人逃进深山为匪,已经对大梁造不成较大的威胁。
而其他一些,造反的小势力,则在各地驻兵的攻击下,大多数都被平定了。
在所有的平叛战事中,持续最久的是新任中书令吴远昱对东羌族的征讨。
东羌族羌王朵兀,本是东羌族第一勇士,东羌这个民族本来就崇拜强者,所以朵兀在东羌族
的威望很高。
羌王朵兀十分勇悍,手下羌兵也是能征善战之士,对于前来进攻自己的吴远昱,他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朵兀认为,大连朝廷派这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来讨伐自己,那是对自己的藐视。
当吴远昱率领手下士兵,来到西羌族的外围,还没有将营寨扎好,东羌族羌王朵兀,就率领他手下四万羌兵,向吴远昱所率士兵发起主动进攻。
一场大战之后,大梁士兵兵败,被迫撤兵二十里。可是羌王朵兀依然不依不饶,领着手下士兵乘胜追击,又一次击败了吴远昱率领的大梁士兵。
无奈之下,吴远昱只得让手下士兵再撤二十里,可是还没等大梁士兵站稳脚根,朵兀率领手下羌兵又追了过来。
就这样一追一逃,吴远昱率领手下大梁士兵,连续五次向后方拔营,一直退出一百多里。
连战连胜的朵兀变得骄傲起来,他继续向大梁士兵发起攻击。本着兵贵神速的原则,朵兀干脆率领手下一万多骑兵,将大部队甩在后面,全力追赶吴远昱手下士兵。
让朵兀没有想到的是,之前的连连兵败,都是吴远昱故意示弱,有意引骄傲自大的朵兀上钩。
连连的胜利,让朵兀变得狂妄起来,他认为吴远昱率领的大量士兵不堪一击。就凭他所率领的一万多骑兵,就足以击败“战力奇差”的大梁士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朵兀不顾手下的劝阻,执意率领手下的骑兵,跟在大梁士兵后面紧紧追击。
让朵兀没有想到的是,他率领骑兵一路疾行,正好钻进吴远昱早已给他布置的口袋里。
朵兀和他所率的一万多骑兵,被大梁士兵包围在一片林子里。这里的树木特别多,让骑兵无法发挥它突击的优势。
早有准备的吴远昱,用拌马索、钩镰枪等专门对付骑兵的东西,弄得朵兀和他手下一万多骑兵狼狈不堪。
到最后,朵兀所率骑兵,除了三千多人趁乱逃走之外。其余的士兵,被当场杀死四千多人,活捉六千余人。就连统帅部队的朵兀,也被吴远昱手下的士兵活捉。
朵兀能够成为东羌族羌王,也非浪得虚名之辈,当大梁士兵将他押到吴远昱面前的时候,他昂首挺胸,一点也没有畏惧之色。
当吴远昱要求朵兀投降之时,朵兀不仅不降,还破口大骂,说吴远昱是卑鄙之人,只会搞些阴谋诡计,不敢堂堂正正和他手下的东羌勇士大战。
最后吴远昱和朵兀打赌,如果大梁士兵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东羌士兵,并活捉朵兀的话,朵兀就率领东羌所有族人投降。
心高气傲的朵兀,根本不相信大梁士兵能够在正面战场击败他们,所以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吴远昱的赌约。
双方约定好,择日在指定地点进行大战之后,吴远昱便遵守承诺,将朵兀和他手下六千多东羌士兵全部放掉。
双方约定好,五日后,双方在东羌最大的草甸奔马坪进行决战。
得知双方决战的消息之后,吴远昱手下好些将士向他进言,让他取消这一场大战,或者改地进行。
吴远昱手下将士说的很有道理,步兵对付骑兵本来就很吃亏,又选在骑兵最好发起突击的草甸,这样的情况下,以步兵为主的大梁士兵很难战胜以骑兵为主的东羌将士。
可
是平日里很好说话的吴远昱,这次却变得执拗起来,他没有听从手下将士的建议,执意率领手下将士到了奔马坪,按照约定时间在这里和东羌将士进行大战。
战事开始之后,吴远昱让手下士兵排成弯月形大阵,使用了一种专门打击敌人骑兵冲锋的有效战法,名叫“垒阵”,就是以战车配合长枪兵排坐在前面,强弓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
待东羌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七十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兵冲到阵前时,由长枪兵刺敌战马和骑手近距离向东羌士兵发起攻击。
当朵羌率领手下骑兵,到了大阵之中的时候,战车和长枪兵有效的挡住了骑兵的冲锋。
接下来,这些骑兵便处于麻烦之中,马前有对方长枪的近距离攻击,后面又有弓箭的射击。这么近的距离,冲不起来又不好后退的骑兵,几乎成了弓箭兵的活靶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用多长时间,就有好些东羌士兵和马匹中箭,中箭的马匹在队伍里横冲直撞,将东羌士兵的队形冲得七零八落。
看到这一情形,朵兀眼睛都红了,不顾手下士兵让他突围的建议,拼命的向大梁士兵发起攻击。
等到由于损伤太多,不得不撤退的时候,朵兀才惊奇地发现,处于月形阵中最凹处的东羌士兵,已经被团团围住了。
愤怒之下的东羌王朵兀,见战事对己方十分不利,看到离自己只有数百步远的吴远昱,产生了擒贼先擒王的想法。
朵兀率领手下一百多最骁勇善战的手下将士,朝着吴远昱的方向飞快冲来。
可是让朵兀没有想到的是,吴远昱之所以出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就是想引他冒进。
朵兀率领的一百多骑士,的确勇猛异常,他们挑翻了一辆辆战车,又突破了长枪兵的拦阻,向吴远昱冲过去的时候,却遇上了吴远昱专门训练的陌刀兵。
陌刀兵都是刀气较大,又很灵活的士兵,人手一把双面开刃的陌刀,这些无法提起速度的骑兵,陌刀兵专门攻击骑兵不好防御的马腿,搞得朵兀和他手下将士狼狈不堪。
没有用太多时间,这些因为马腿被砍,摔倒在地上的东羌勇士,全部被蜂拥而上的大梁士兵按住活捉。
第二次被活捉的朵兀,依然觉得不服气,认为吴远昱还是用了卑鄙的伎俩,所以宁死也不愿意率领手下士兵投降。
对于朵兀的态度,吴远昱也没有太多计较,他让手下大梁士兵将口子打开,放东羌骑兵全部离去,并将抓住的朵兀等人也全部放掉。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又展开了几次大战,吴远昱使用火攻、陷井等不同方式,又多次击败朵兀并将他抓住。
但每一次被抓住,朵兀都觉得不服气。吴远昱知道,这些东羌人视承诺如生命,只要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投降,他们便不会再轻易叛乱。
所以吴远昱每一次抓住朵兀,都没有为难他,总是将他放掉。在朵兀第五次被吴远昱抓住的时候,吴远昱根本没有问他投不投降,就准备放他离开。
可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朵兀却没像往常一样转身离开,而是跪倒在地,表示心服口服,愿意向吴远昱。
朵兀离开后没几天,果然率领东羌全族向吴远昱投降。至此,进行了近半年之久的东羌讨伐战,终于以一种极其完美的方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