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龙半生习棍,痴迷于此,因而得了个“老棍”的绰号。甭看老棍只有一米七的个头儿,可是持棍往场中一站,气度恢弘,大有一派宗师的风范。
“老棍”孙海龙把一根长木棍横在双臂肘弯上,双手抱拳作礼,说道:“我叫孙海龙,外号‘老棍’。别的功夫我也不会,只会耍耍棍子。辛兄弟就请去挑选一件趁手的兵器,我来领教领教你兵刃上的功夫。”
在武馆的南墙根儿处,有一个很长的兵器架子,刀、枪、剑、棍的摆了一溜儿,架子前的地板上也零零散散地堆放着一些诸如三节棍、九节鞭、绳镖之类的软兵器。
辛扬抱拳作礼,说道:“孙师傅,您多指教!我不会使兵刃,只略懂拳脚。我们就这样过过招儿吧,请!”
“老棍”心中一惊,脸上也不禁露出不豫之色。心道:我这棍子使将开来,即便是武术名家也未必能占得了一点儿便宜。你这小子虽然武功高强,却恁地托大,竟然敢空手与我放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老棍”这三十年的寒暑之功可不是好易与的,定当让你知道我的厉害,方能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老棍”当下说道:“不是我要占这兵器上的便宜,只是我素来不大喜欢练拳脚上的功夫,只会耍这棍子。若是辛兄弟执意不肯用兵器,那我也是无法,只得占了你这个便宜。”
老棍也自知若不用棍而与辛扬比试,不用打也知道,肯定不是这年轻人的对手。所以把丑化说在前头。棍,他是一定要用的,至于你辛扬是使用兵器,还是空手对战,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须怪不得我了。
辛扬微笑道:“孙师傅您客气了。咱各人怎么顺手就怎么来吧!再说了,我们就这样过过招儿,比比样子而已,又不是真的对敌厮杀,谈不上占不占便宜的。您请!”
辛扬说着话,右掌一让,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孙海龙出招儿。
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些心软的在为辛扬暗暗担心:这小子看着长得挺伶俐的,怎么却是个绣花枕头大草包!你还道人家“老棍”是陪你玩呢?!什么“比比样子”?待会儿打你个骨断筋折,你方知道锅是铁打的哩!
要知道,自从孙海龙出师以来,近二十年间,跟他比武的人,被他打伤、甚至骨折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你当“老棍”这绰号是白叫的吗?!
“老棍”虽然心中来气,但是也并不急躁、轻敌。他修习这套棍法已经深得其中三昧。木棍使将起来,不管是自己练功,还是对敌相搏;不管对方是武林高手,还是籍籍无名之辈,那都是一样的肃然起敬,棍法严谨到位,不失章法,绝无半点心浮气躁、含混不清。
“老棍”见辛扬虽然嘴上客气,却并没有拿自己当回事儿,根本没有先出手的意思。干脆也不再谦让,双手握棍,摆了个起势,挺棍直取中宫,刺向了辛扬。
这五郎八卦棍本就是从杨家枪法中变化而来,不少招式都是从枪法中的招式所演化。
枪乃百兵之王。有学者考证,像《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小说中描写那些使用大刀、大锤、凤翅鎏金镗的,大多都是虚构,是为了使小说的可读性更强,更加引人入胜。
实际上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战场上,最佳的武器就是弓箭和长枪,其中长枪也叫大枪,大多是有着一丈三尺左右的长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枪,多是八尺长的“花枪”。
使枪的高手猛将真的可以达到《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长坂坡之战中,赵子龙那种:一条枪、一个人,在万军之中硬进硬退的境界。
枪的最高境界是借力打力,越战越猛。也就是敌人越多,打起来却似乎越省力,越猛,持久性越强。
几乎在所有的对敌厮杀中,除了远攻的弓箭外,其它所使用的冷兵器,在大枪的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无力感。甚至有专家说,关老爷也不是使大刀的,而是大枪。不过,当然了,这年头儿的专家含金量大多不高,他们的话也未必就靠谱儿。
辛扬见“老棍”孙海龙这一出棍,招式凌厉,力道十足,心中暗赞一声“好”,闪身避开来棍。
“老棍”没有丝毫停滞,两脚碾地,向左后方转身成左弓箭步,棍尖自右后向左上方劈下,紧接着向右上方横扫。此招名为“半月冲霄”。
辛扬身子一侧,向后滑开两尺有余,轻飘飘地避开了这一招。
孙海龙一棍不中,又一棍击出,这一招“青蛇扑面”来势更加迅捷威猛。
辛扬侧身闪避。孙海龙棍下不停,舞动得“呼呼呼”地破空风响,宛如一条惊龙,上下翻飞。
“老棍”白蜡杆儿上招式源源而出,辛扬回避退藏闪展腾挪。一个如猛虎下山不断扑击;一个似灵猴上树闪避纵跃。虽然“老棍”急攻迅猛,但却尽皆落空,无一而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辛扬内力浑厚,身法迅捷,目光敏锐。躲闪间并无丝毫慌张狼狈。
“老棍”这五郎八卦棍使得娴熟无比,舞动起来矫若惊龙,隐含风雷之声。但是辛扬身法奇快,闪展腾挪,避开攻击游刃有余……
这孙海龙的棍法使得实在是好看至极,辛扬看了是喜爱不已。
辛扬闪避之间,与孙海龙不即不离,进退相距三尺之间,为的是得以窥见孙海龙棍法中的奥秘,留意“老棍”每一招一式,尽皆暗记在心。
五郎八卦棍,棍法共有六十四点。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八点,即八八六十四点。此法比象八卦而生,故法内有揭法、大小、运星、麒麟步等架式,用来躲闪进退、闭弹挑剔,以迷惑对手。此六十四点棍法为全法中之经纬,端的是有鬼神莫测之机!孙海龙棍法迅猛,身法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他一招“芙蓉滴露”,接着“青柳垂丝”,“毒蟒潜踪”、“金龙转尾”,四式一气呵成,使得滴水不漏,水泼不进。衔接得无半点生硬滞涩,宛如灵蛇飞龙,神出鬼没,却偏偏总是于千钧一发之际,被辛扬躲开。一百七十多招过后,竟然不曾沾得辛扬一片衣角。
辛扬此时已经看得分明。这套棍法总共只有六十四式。孙海龙已经使了两遍有余,早就不再有新的招式出现了。
这六十四式虽然不是依次序使出,辛扬自然是也不知道这每一式的名称、口诀,但是他已经把每一式都记得清清楚楚。
辛扬跟随师父练太极拳已有所成,堪堪达到了“懂劲”的境界。又是真气充沛、内力浑厚,并且真智已开,悟性变得奇高。所以于天下武学、运功行气、招式原理等,但凡眼见,即能领悟个十之七八。
这五郎八卦棍也恰好是依太极劲力,法两仪四象,取先天八卦之数。所以辛扬也对于其发劲特点领悟了十之八九。也正因为能够理解到这棍法精义,所以对这套五郎八卦棍也就更加喜爱了。
这套棍法之博大精深其实要远比孙海龙现在所能领略到、所使将出来的远胜许多!
武学一道,虽然勤学苦练很重要,但是练到一定的境界,面临瓶颈难以突破时,个人资质、领悟能力就更为重要了。
“老棍”孙海龙也是资质不错,与这套棍法很有缘分,又是痴迷浸y其中三十年,虽然还远说不上是已臻化境,但是其功力也算是非同凡响了。
只不过练到现如今的地步,他也就算是将这五郎八卦棍的精髓悟到了十之七八,而使将出来时,能达到的理想效果便又缩水了一二。这皆因内力不够充沛之故,在使出棍法中高难度的招式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辛扬则不同了,对于这套五郎八卦棍法虽然只是初见,却是一见倾心,领悟极深。
这套棍法以形炼劲,以力御形,如太极般圆转如意,法两仪之截杀迅猛,刚柔相济,诡谲多变……看得辛扬是心痒难搔,激动不已。
这厢却急坏了“老棍”孙海龙。
“老棍”已经使了两遍整套的棍法。身上已经见汗了,气力也已大减。可自己费了这九牛二虎之力,却仍然是挨不着人家一点儿。非但如此,这小子居然还是一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的模样,压根儿就没把全部注意力用在过招儿上。
“老棍”心中不禁开始烦躁。自己一遍遍的、疾风骤雨般的持棍攻击,可是人家却空手对敌,尽皆轻易避开,好整以暇。自己就像一只兔子,而辛扬就像绑在自己头上的胡萝卜,近在眼前,却无论怎么蹦跶、翻滚,终究是够不着。这样下去,最终只能是自己脱力扑街了。
“老棍”虽然气力不足,心中烦躁,但是棍法不乱,威势不减。
辛扬此时已经把这六十四点棍法、全部身法,都记得周详无误。他迫切地想自己赶紧演练一遍,好趁热打铁,记得更加牢靠。他也不愿再与“老棍”继续纠缠下去。当下右手倏忽向前伸出,胳膊如同爆涨了一大节。
“老棍”突然见到辛扬出手还击,还未回过神来,木棍前端的三分之一处已经被辛扬抓到了手里。
“老棍”吃了一惊,忙往怀里夺棍。
“老棍”回夺的力气很大,但却丝毫拉拽不动。
说时迟,那时快。辛扬左手也几乎同时攀住了棍头儿,用力一拗,“咔嚓”一声脆响,棍子被拗断了一截。
“老棍”所使的棍子是武术枪棒最常用的材质——白蜡木。俗称:白蜡杆,既坚韧又富有弹性,还易于保存。自宋朝就开始兴起用白蜡木制棍和枪杆。
通常武术所用的棍子依长短从齐眉棍到高出头顶一尺许,直径大约三厘米左右。“老棍”这条白蜡杆儿却偏粗一些,有近四厘米直径,约酒杯口粗细。
而且辛扬并非是抓住棍子两端,使力从中折断。而是一手抓在三分之一处,一手抓在棍头儿,以硬劲儿折断,这样难度就更大了许多。
辛扬随手把折断的这一截儿木棍抛在地上。
“老棍”临危不慌,当即一个“蟠龙式”向辛扬兜头砸来。
辛扬一扬手,又已抓住了棍端,“咔嚓”一声,又拗断了一截。
“老棍”噔、噔、噔的连退几步,看着自己手中一截断棍已经变得比一节儿双截棍长不了多少了。他脸色煞白,双目失神,呆立当地。
过了一会儿,“老棍”似乎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眼下这情形,实在是无法再战了,难不成自己还要和人家“双截棍哼哼哈嘿”吗?就算是,也要两根儿才行啊!
“老棍”将手里的半截短棍扔到地上,满面羞惭,冲着辛扬一抱拳,说道:“辛老师好功夫,在下佩服得紧,输得也是口服心服。”
见“老棍”已经甘拜下风,辛扬也抱拳说道:“孙老师您客气了,承让,承让。恕我孤陋寡闻,还请问您,这棍法的名称能否见告?”
“老棍”孙海龙面色绯红,讪笑着说道:“是五郎八卦棍。我学艺不精,只学到些皮毛,贻笑方家,惭愧得紧啊!”
孙海龙苦练五郎八卦棍三十年,已深得棍法三昧。他在这套棍法上很是自负,可今天却锐气大挫,心灰意冷。“老棍”在江湖中鼎鼎大名,眼高过顶,那是何等的自负?而现在说话时,却算得上是虚若怀谷了。
辛扬真诚地说道:“孙老师,您过谦了。我刚刚看孙老师的身法招式,行云流水,功夫俊得很。我也暗自记住了不少招式。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我想演练一遍,请孙老师指点指点我学的不到之处。”
“老棍”听了大为诧异。难不成这小子在躲闪之际便能记住这许多招式?这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