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一次准备那么长的计划都失败了,究竟有让什么办法来阻止秦牧的胡来。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想就行,如果秦牧只是开玩笑,籍此获得足够的利益,这种事情还好说。
坐下来谈谈就能够将事情都解决了。
但是秦牧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就跟买菜一样,别人都在讨价还价,但是秦牧就是一口价,皇帝又不是菜,这家不行了换灵一家,是唯一的。
这种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方式,让他很是被动和难受。
不商量,一口价,就要买这个菜,不卖就抢,想方设法的弄到手里,甚至不惜砸烂了这个摊位。
可他呢,是不可能就这么将菜给卖出去的,秦牧现在的种种行为,指不定会用这菜做什么,会出问题。
这是一个不可调节的问题,他有他的倔强,但是秦牧有秦牧的目的,现在就只能这么干耗着。
“不过,经此之后,大唐方面应该也了解了所有的事情,相信很快就有大军前来,到时候,就有跟秦牧谈条件的余地了。”
李世民喃喃自语,现在的情况就是秦牧带着一帮人来买菜,但是他只有一个人,打不过秦牧,这让秦牧肆无忌惮起来,如果他的手下到来,比秦牧还要强大,那么秦牧出手之中,就需要考虑能不能打得过他的手下。
纵然是现在秦牧在威胁他的性命,逼着李秀宁撤退。
但是等到真正的强势力量介入之后,秦牧若是继续威胁,那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这就是唯一的余地了。
可以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基本上买卖双方已经谈崩了。
这谈崩了后果就是再也不可能出现刚开始样子,双方还能和气的交流,只要双方的语气稍微再商上升一个点,那么就会引爆,当场打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非常后悔的愿因了。如果他在城外召见秦牧,告诉秦牧的身份,那么是完全可以改变现在的情况的。
纵然秦牧有什么别的心思,但是他依旧掌握着主动权,但是现在秦牧完全掌握了主动。
他被抓是最大的问题,考虑他的生命安全,就摇头投鼠忌器的情况产生。
当然,他作为大唐的皇帝,不到最后一刻,也不可能说是慷慨赴死什么的,一方面,大唐至高无生的皇位他不会放弃。
另一方面,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他不不能轻易的辜负。
哪些追随他的人如果他在这里就俯首投降了,这牵扯这一群人。
最终弄乱的,只会是大唐。
有些事情是可以妥协的,但是有些事情是决不能妥协的。
哪怕是现在秦牧稍微降低一点要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并不是不可以,哪怕是秦牧想要在大唐建立封国,此情此景之下,他也不是没有答应的可能。
但秦牧一次性将条件顶到最高处,这让就没有办法了,这个条件,超出了他可承受的最大限度。
李世民没有再对秦牧这样对待自己发出什么不满的声音,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了他咆哮,叫嚷,不满的余地,很淡漠。
犹如放弃了自己一样,这是最好的结果,却也是最坏的结果。
代表着一场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的事情,将闹到杀场上。
互不退让也无处可退的情况下,或许只有在战场上真正到底杀一场,才能进一步的在谈判桌上安静的坐下来谈判。
到时候,双方自然可以在输赢的情况下进行退让。
同样的,真要是在这里,李靖带着的大军被秦牧惨败,他会继续考虑秦牧所说的,禅位的事情。
当然,到时候就不是禅位,而是让位,就如同当年的事情一样,他将大唐的接力棒交给秦牧。
家天下这个事情,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虽然没错,但是大唐终究是他李家的天下。
若不是他知道秦牧就是他的儿子,现在这种情况,宁死也没有任何可谈判的余地。
禅位,这种诏书,打死他都不会下。
要知道,相比起让位,禅位要更加可怕的多,而且会开历时的先河,在这个通信条件羸弱的时代,传递消息困难如果让禅位制再起。
有些地方封国,诸侯,世家,就会再度掀起滔天的风云。
天下从来都不是谁的威望高,谁的德行好,就是谁拥有的,要看谁手中的兵力多,谁的刀更加的锋利。
如果没有了了规矩,那每天都会有想做皇帝的人,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冒出来,说皇位就该是他的,如果不满,就会有人举起屠刀来反叛。
甚至还会有很多的前朝欲孽冒出来,想要复国。
到时候的天下指挥大乱。
一旦他做不成大唐的皇帝,退而求次,他还能继续保证天下是李家天下。
这就足够了。
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做出来的。
但如果真要是发声这样的事情,他也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想明白了这些,李世民自然无惧,现在就任由秦牧闹腾下去,等待一战。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到秦牧跟大唐的兵力交战失败,再继续坐下来谈条件。
秦牧也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要是字迹手底下的这点兵力被灭掉了,相信秦牧也不会愚蠢到继续死缠着皇帝的不放。
这是可以看出来的,在长安城,在幽州城,秦牧都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这也足以说明,秦牧也是蓄谋造反,但没有实力之前,会藏拙。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保底是大唐的江山。
这自然是他承受的底线。
可以说,经过了这么多天的折磨,李世民的心态上也在发生这变化。
如果在以前秦牧说这样的话,只有教训,只有愤怒,只有气愤,但凡要是别人,都只有一句话,拉出去砍了。
但是现在李世民的心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想着万一要是失败了,那他最终退让的地步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李世民此事的心态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