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岑国璋扫了一眼众人,却停住了嘴,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碗,细抿了一口。众人那个急,尤其是韦家三兄弟身后的子侄,恨不得上前去,把那碗茶给他灌下去。

你才说了几句话,怎么就口干了?肯定是故意的。

岑国璋当然是故意的。这个时候当然要拿捏一下,恶趣味也好,坏习惯也罢,反正这种机会难得遇到,不耍一耍,下回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遇到。

润了润嗓子,岑国璋在众目期盼下,终于又开口了,“本官素闻,韦家三兄弟,不愧是饱读圣贤经书的人,牢记先师教诲,忠孝仁悌。兄爱而友,弟敬而顺,传为美谈,奉为楷模。却不想,为了区区家产,兄弟阋墙,反目成仇,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本官惋惜之余,决定遵循圣人先师教诲,奉行大顺律法,判定韦家家产为恶产,没收入官,拍卖后作为官府赈灾济贫之用。在正式断定之前,本官再问一遍,你们兄弟三人,可还要为分家产而兄弟反目吗?”

一声惊堂木,让屋内屋外的人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岑典史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把产生问题的源头给解决掉!

把韦家的公产悉数没收入官,那你三兄弟就没得分了,也就不会因为分多分少再闹意见了。

寂静了半晌,一位十六七岁的韦家子弟开口问道:“典史大人,本朝有这么一条律法吗?”

岑国璋微微一笑,往椅子后背一靠,只管扮高深莫测之态。

这时照例坐在桌边做笔录的宋公亮抬起头,朗声说道:“根据《大顺律-礼律》第三卷第四十一条,...兄弟为家产反目阋墙者,视家产为恶产...有司要劝导向善,遵行悌礼。”

“而《刑律》第九卷第二十一条,...恶产者,当没收入官,以为赈灾济贫之用。”

众人交头接耳,他们对岑国璋脑洞大开的审断议论纷纷。

主要是从来没有人这么断案过,从《礼律》里援引条款,断定行为不当,再跳到《刑律》里援引惩戒的条款,加以处罚。

可是你能说他如此判案不对吗?人家有理有据,根据第一条,判定韦家家产是恶产,虽然那一条没说如何处置这个恶产,但《刑律》里有说啊。他如此援用,也没错啊。

听到下面的议论声沸沸扬扬,眼看公堂就要变成菜市场,岑国璋连拍了几下惊堂木,把现场变得鸦雀无声。

“韦家三兄弟,本官再问你一次,还要为争家产反目打官司吗?”

韦家老大站起身来,朗声道:“典史大人,在下虽然只是一介武举人,但也知道韦家祖业是历代祖先辛苦积攒下来的。在下不敢为了一私之利,让韦家祖业在我的手里丢掉。所以郑重声明,不管分多分少,在下都不在意,也不会再打官司了,只求保住韦家祖业!”

接着老二老三也起身,做出同样的声明。

其实他们三人很清楚,这是岑国璋给他们找的最好的下楼梯子。继续打分家产官司,韦家家业就要丢。他们为了保住祖先传下来的家业,愿意退让,分多分少都不在乎。

在这种情况下,分少了,反而还能博得忍辱负重为祖业的好名声;分多了反而还要落个不识大体,顾私不顾公的非议。

看到韦家三兄弟都是聪明人,明白了自己的一番苦心,都做出明智的决定。岑国璋就趁热打铁,提出建议道:“三位贤达,韦家家产干脆就不分家,继续作为公产。每年再拿出一部分来,用于修葺祠堂祖墓,开办族学,抚恤族里孤老弱遗。如此可好?”

韦家三兄弟连声应下。对于他们这种地方世家,好名声也是很重要的,需要苦心经营。他们也不想为了分家产闹得兄弟反目,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但是先父遗命摆在那里,不分就是不孝。他们也很为难。

现在岑国璋帮他们找到更好的理由。保全祖先传下的家业,肯定比遵行先父遗命要重要。

案子圆满结案,皆大欢喜。韦家三兄弟客气地与岑国璋拱手道别,邀请他有空到府上去做客。

没多久,在家养病的县丞尤得贵听到心腹之人传去的消息,嗖地一声又回到县衙。

刚到衙门坐定,就遣人叫来岑国璋,话里话外对他有点不满。这么好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要把自己支走呢?把知县和主簿支走就好了,案子让自己这个县丞来断,刷刷这个名声。

岑国璋心里冷笑一声,对尤得贵的鄙视更深,脸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大人,这个解决办法也是属下在堂上被韦家三兄弟挤兑得没有办法,临时想出来的。而且这个办法韦家三兄弟愿不愿意接受,属下也没有一点把握。”

“大人,要是韦家三兄弟不认这个判定,坚持去府里省里上诉,到时候就是大麻烦事!说不定还要落个胡乱援用条律的罪名。”

话虽然这么说,但尤得贵还是一脸的不甘心。看到他这副嘴脸,岑国璋也懒得再跟他纠缠了。拱拱手,称还有公事要办,告辞离开。

第二天回衙的胡思理,却是夸了几句岑国璋。典史做得再出色,他这个一县之尊,都要分几分功劳。

“益之这个判法,跟截搭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胡思理指着岑国璋,笑着对田师爷说道。

田师爷也是考过科举的人,笑呵呵地答道:“东家,岑大人这是属于有情搭题。”

胡思理被逗得仰首哈哈大笑,“有情搭题好,总比断子绝孙的隔章无情搭题要强。”

截搭题是科举的一种特殊命题方式。经过三四百年的科举,四书五经被翻来覆去的命题,几乎到了无句不考的地步。为了别出心裁,有的主考官就想出这么一招。

有情搭题算是比较好的一种,比如出自《论语》的题目,“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这前后半句不在同一句话里,但都是讲尧舜德政的,考生多少还能联系到一块,所以属于有情搭题。

而隔章无情搭题属于截搭题中最让考生欲死欲仙的一种。

比如《论语》《述而篇》的第十八句,是“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第十九句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然后主考官出一个题:“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这就是隔章无情搭题。这前后半句即不属于同一句,又没有任何关联。硬生生把它们凑成一句,还要你微言大义,代古人述圣贤之理,真的能把考生考得头发都揪光。

岑国璋听着这两位科举场上的老麻雀,意犹未尽地讲起考场典故,心里暗暗咋舌,不由下定决心。科举是不可能去科举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去科举。这样的考法,自己非得把命搭在里面不可,还不如想想其它的升官发财的路子。

主簿茅易实对岑国璋的断案只是淡淡地赞许了一句,转背却把打听来的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韩尚书听。

“这是个人才啊,不拘泥,知道灵活变通。我们就缺这样的人才。”韩尚书动了爱才之心。

茅易实开口提醒道:“恩公,这位岑益之,年纪虽轻,但是谋定而后行,心狠手辣。顺风堂惹毛了他,扣上一个犯上作乱,杀官造反的罪名。还发明了‘劝人向鳝’的阴毒刑罚,逼得顺风堂两百多号人,老老实实地招供,供出两百多件陈年旧案,不仅坐实了他们的罪行,还捞得天大的一份功劳。下定决心动仇家侯三,就一鼓作气,把他整治得家破人亡才罢手。”

“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才说这小子是难得的人才。”韩尚书抚着胡须说道。他已经接到消息,顺风堂幕后老板,乐王爷气得暴跳如雷,却无计可施。只得采取谋士的建议,丢卒保车。

“十一,你觉得这位岑益之,有没有可能为我所用?”

“恩公,这位岑益之以前藏得很深,大家都以为他软弱可欺。可当上典史后,大家才发现小看他了。他的本性暴露无遗,年轻气盛,自命不凡。”

“年轻气盛,自命不凡,那就是说他有一颗追求功名的心。十一啊,你我相交十几年,到了无话不说的情分上了,何必还要这般委婉干什么?”

听了韩尚书的话,茅易实淡淡一笑,没有答话。

韩尚书只是顺口提了一句,然后继续他的思路,“既然有功名之心,那就好办。官位,钱财,美色,我都可以给他。”

茅易实有点吃惊,“恩公,想不到你如此器重此子?”

“人才难得啊。你我都是在官场上打拼过的,知道为官不易。我二十六岁中进士,宦海沉浮二十余载。幸得先皇器重,一路擢升,最后掌印礼部。却不想说错了一句话,惹恼了新天子,从云端跌落下来。要是我刚入官场时,有这个岑益之的五成本事,修炼到如今,怕不是这个下场,应该是阁老一员了。”

“恩公的意思要着力培养这位岑益之?”茅易实有点明白韩尚书的用意。

“十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着力培养的几个人,都不堪大用。趁着自己还年轻,朝堂之上还有点影响力,赶紧再培养一两位。否则的话,我的晚年,还有那几个不成器的孽子,托付给谁啊?”

茅易实迟疑一下,继续劝道:“恩公,这岑益之才刚刚崭露头角,以后如何还说不好,不必急着下注。”

“十一,当年我如果不下定决心,主动要求过继到舅父这边来,继续留在昌国公府的话,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茅易实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

“这就对了。要敢于下注,就算押错了,换一手就好了,总比不下注,什么都捞不到要强!”韩尚书微眯着眼睛说道。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木叶:从日向开始谨慎(重生)竞剑之锋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我是旗木家的二少爷我带着系统抱国家大腿魔术之王篮坛劲爆锋卫打脸从斗破开始极品捡漏王叛师从斗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