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林暖想多。
哭是不可能哭的,最多也就是眼睛些胀而已。苏凉躺在自己的房间里,默不作声地将那个连载的故事刷一遍又一遍, 在刷第四遍时,她差不多已经冷静下来。
……当然,这是相对于她之眼睛胀的状态而言。
脑逐渐冷静,思考能力也在慢慢回归。最初的冲击惊喜退,苏凉再次扫眼的这个故事,目光里更多分探究。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布这个故事的人, 绝对是个对古诗文相当解的人,而且她接受的应该是相似的教育。不光是因为他在书里写“青莲居士”四个字,更因为他在提李白时,剌剌地放上一句苏凉极为眼熟的话——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然没直接当文抄,而是标明引用, 如此高调, 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穿的。
至于他所写的这个故事本身,虽说打着“探询古诗文源”的名号,但苏凉觉得,这更像是一个古诗文的相关故事汇总与名人集锦。
他在这个故事里,化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虚构一个叫做桃花诗源的灵境。这个地方位于一个名为华夏的神秘之地,灵境之中并存着多个朝代, 而各个朝代之中,又同时存在着多个“时期”……简而言之,就是他将原本纵向延伸的历史时间轴,给横放过来。
比如唐朝宋朝,在他这个故事里,成并存的两个“区”——当然并不相邻,中间隔着个五代十国。而唐区之中,又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相邻的区域。初唐四杰、盛唐诗仙、中唐元白、晚唐李杜,全都被拉同一个时间线中,是住在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能互相串,若是再跑得远一些,甚至能跑隔壁又隔壁的“宋区”,苏轼喝酒,与易安泛舟。
而作者的主线,就是以第一主角的视角,在各个朝代区域之间辗转,寻访诗仙李白的踪迹。在这个过程中,他与一个个文人墨客萍水相逢,推心置腹,聆听他们的故事,收集他们的著作,时或许当场见证一首名作的诞生。
……码就苏凉看的这部分内容来说,故事的走向致是这没错。
这或许也正是这个故事,敢以“古诗文源”为噱头的原因。
这种类型的背景设定,苏凉倒是不怎么陌生。她在蓝星时玩过一些以历史人物为主要元素的手游,很多都是这种套路。虚构一个世界,把各个时代的人都放一之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而更让她相信,这作者是个同来自蓝星的老乡。
她比较在意的是,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背景设定?
将所的历史朝代都摆在一处,看似热热闹闹,花团锦簇,但实际的写作难度,远比沿着一条历史时间轴书写要来得麻烦。
这种写法产生然的时间冲突,些历史事件也更难解释清楚,尽管从对方的行文来看,他已经意识地在简化一些复杂的历史变化,并弱化那种自带的时空矛盾,但苏凉觉得,随着故事的推进,这种然冲突,越来越掩盖不住。
此外,一个令她分外在意的问题——她这个老乡,究竟是于什么目的,写下这篇东西的?
这篇故事是表在言灵直播战相关论坛里的,从这点来看,苏凉觉得这个故事是写给自己看的可能性很。可再深层的原因呢?
论坛是匿名的,以对用户信息的绝对保护著称;她哪怕亲眼看这篇故事,也没法追踪那个作者的个人账号。
苏凉倒是也想过直接论坛里认亲,但她很怀疑对方根本不回应——既然他选择这种毫无痕迹的布方式,那说明他很可能不想自己产生瓜葛。
可若不是为联系认亲,那他的动机又是什么?
是为告诉苏凉,这地方另一个学过古诗文的人在,要她隔空battle,是为暗示些她某些事?他又为什么要匿名?是不方苏凉联系,是不愿意联系?
这个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他们当初那个“华夏古诗词”言灵关系吗?他们现在是否就在东篱?他们蓝星、华国现在联系吗?
这也许……是针对自己的一个试探,或是考验?
各种各的思绪从苏凉脑海中翻过,仿佛一阵阵汹涌而来的潮水,吵得她心神不宁。
她想又想,最终是抱着“试试又不要钱”的心情,在那本书的连载下面,留下一句评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寒梅著花未?】
这句评论打完,苏凉的指尖都点不稳。她将这句话反复检查好遍,终于下定决心,闭着眼睛按下布键。
完之后,她又逃避似地快速关掉页面,强行让自己转移注意力,登录平台随挑场练习场的直播看来。
然而没看分钟,她就忍不住将意识从视频里抽离来,又打开那个连载帖子,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刷新。
完全管不住自己的手。
……可就像她所猜测的那,对方并没搭理他的意思。
就在她评论二十分钟后,对方又更新两章内容,顺回复一些评论。苏凉上方的下方的两条相邻评论都被回复,唯独跳过她。
苏凉:“……”
这种差别待遇,就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故意的。
不过也好,因为早心理准备,倒也不是很受打击……当然失落是点的。
苏凉撇撇嘴,移开目光,本能地又扫对方新布的段文字。在看其中的某行时,她的目光却忽然顿住。
见那行文字里,恰好夹杂着另一首诗。
——【已见寒梅,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这苏凉之引用的“君子故乡来”是一个系列,同自王维的《杂咏三首》。文中的那一首“已见寒梅”,正是对“寒梅著花未”的回答。
“……”苏凉久久凝视着那一首应答诗,再次陷入沉默。
所以,对方其实是留意她的——这个现让苏凉心情稍稍好一些。
那么新的问题现。这首诗的现,是单纯对她问题的回答,是另深意?
苏凉一时找不答案。但码现在,她觉得又两件事能确定下来。
第一,于某种她不知道的原因,这个书的人,或是组织,现在不想她产生直接联系。
第二,就目看来,对方知晓她的存在,且对她没恶意。
又沉思片刻,苏凉闭眼深深吐口气,将面的界面关上。
虽然他乡遇故知是件很令人激动的事情,但既然对方不肯自己私聊,那再在这件事上钻研纠缠,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道这世上自己相似的人,这本身就是种安慰。至于接下,苏凉觉得,似乎是按原定计划走更稳妥。
——打架,刷分,东篱,找老乡。
设法打听蓝星华国的现状。若是能得一句故乡无碍的答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打定主意,苏凉的心情总算是彻底平静下来,脑子也渐渐清楚许多。她抿抿唇,又看眼光脑——在她关掉论坛页面后,之的练习场直播界面就自己跳来。看页面上的提示,长尾星的练习场这儿已经开。
难得机,苏凉索性坐在光脑,认认真真地看儿莎拉蒂黑乌的自习,顺又留意下弹幕。认真记下个问题后,又给安戈个邮件简述情况,方身准备。
她是打算找安戈领一下练习场进入许可的;谁知一开,差点被一团蹲在外的影子吓一跳。
“……林暖?”她些诧异地望着等在外的人,“你在这里做什么?”
林暖原本正靠墙坐着,用光脑专心致志看连载,没想苏凉突然现,同也被吓一跳,帽子都微微鼓来;而被苏凉这么一问,他脸上又一下显分不自然来。
藏在帽子里的耳朵动又动,他默好一儿才道:“你……中午没吃什么东西就走。安戈怕你饿着,托我给你带点吃的。”
说完,真摸一盒能量块递过来。
“……”苏凉无言地看看他,又看看那盒能量块,不知该不该提醒他,安戈从来都舍不得买能量块这个悲凉的事实。
……而且就算买,他也绝对不买“星球爆炸辣”口味的。
不过想也知道,对方是好意,苏凉默默将话咽回,接过能量块,轻声道句谢。林暖应一声,金琥珀色的眸子在她身上停留片刻,略一迟疑,再次开口:“你好吗?”
“?”苏凉诧异地看他一眼,“啊?什么?”
林暖:“……”
气氛突然变得些尴尬。林暖的眼神亦是飘忽一下。
他总不能苏凉说,是自己觉得她情绪不对,觉得担心,所以才跑过来……
沉默一儿,林暖将帽檐往下拉拉:“没事,不用在意。”
苏凉眨眨眼,却似是明白什么,“哦”一声:“你是担心我生气吧?因为那连载的事?”
其实并不是怕生气……不过看苏凉现在的气息很稳定,林暖也就没再多做解释。
一旁的苏凉却是扬下唇角,招呼着林暖一往走廊外走,边走边道:“没什么好气的。那人的性质诃谙他们不一……而且说句实话,我觉得他应该真是我老乡。”
“是同族?那很好啊。”林暖抬眸子,“难怪他看上也懂古诗文的子。”
“肯定懂啊,而且比我懂。”苏凉毫不掩饰,“他的底子非常扎实。”
她的文学积累多来自学生时代,最初是为应付考试各类相关比赛,后来读趣味,阅读诗文的习惯就一直保留下来。
后来蓝星灾难爆,百怪横行,一种被称为文字蝗虫的怪物一直进犯苏凉守护的图书馆。这种蝗虫一旦吞噬掉某段文字,其所相关复本都遭影响,哪怕是扫描件手抄本亦无法幸免;为将被破坏的书籍内容及时补上,苏凉同伴们不得不一直保持着阅读书籍以及强记背诵的习惯。
苏凉被分的记诵部分恰好是古诗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段经历也是对她知识积累的一种强制扩充反复筑基。
但无论如何,苏凉觉得自己的长处是很片面的;相比之下,这位老乡的基础明显更扎实,宏观把握更强,对知识点的调用也更灵活。尤其是在这个没相关资料可以查询考据的时代,他仅凭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就胆构造一个多朝代多时间线并存的世界,可以说是相当胆且底气。
而就他目所的七章内容来看,人物众多、设定庞杂,各种华夏古典元素层不穷,然而乱中序,且以苏凉的知识储备来看,是没任何错处的,所的时空冲突也处理得很好,其水平足见一斑。
“……”听苏凉的描述,林暖却是忍不住动动头顶的耳朵,“你们乡里人,都这么厉害的吗?”
“嗯……倒也不是。他这也算优秀。”苏凉若所思,“可惜我猜不他的动机。”
“不能直接联系吗?”林暖问。
“联系不上,先放着吧。”苏凉摇摇头,“不管怎,同族在,就是好消息。至于别的,再说吧。”
林暖默默点头,随着苏凉往走一阵,又道:“你们不是句诗是这写的吗?‘海内存知己,涯若比邻’……”
“我觉得你们总机遇上的。”
“……”苏凉的脚步停一瞬,转头些诧异地看林暖一眼,顿一儿,轻轻笑来。
“我现在要找安戈申领进入练习场的许可。”她对林暖道,“你要一吗?”
“?”林暖怔一下,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可你不是说让我在外面……”
“看在你难得背一句没用错的份上,给你减负。”苏凉微微抬头,“今就你请吃……嗯,馓子好。”
林暖:“……”
他不知道馓子是什么,但这种情况,傻子才不。
他若无其事地藏手掌里的抄,轻轻点点头。苏凉又是一笑,顺手拍拍他的肩膀。
“所以说,这个比打油诗也难不倒哪儿嘛……继续加油,你可以的。”她充满欣慰鼓励地说着,转头继续往走。
林暖目光闪烁一下,含糊地嗯一声,拉下帽檐准备跟上。忽听手腕上的光脑机体一响,他忙苏凉说一声,慢下脚步,打开光脑,先回复消息来。
他打开的界面,正是《桃花诗源》的连载页面;新更新的内容下面,是他顶着匿名账户的诚恳提问——
【请问故事里介绍打油诗么?最好是类似[明湖]这种的。】
底下是作者给的两条回复。
第一条是一个极度无语的表情。
第二条是,【……行吧,我尽力】
……可以。
这个作者果然苏凉说得一,十分渊博。
林暖满意地点头,收光脑,快步朝着苏凉追。
馓子,古称寒具。是华夏传统美食之一,历史悠久,色味俱佳,以香脆可口、入口即碎为特点。苏轼曾作《寒具诗》,毫不掩饰对这一美食的喜爱——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而苏凉,在林暖进入练习场后,也顺利凭借着这一首《寒具诗》,整一把馓子,分给在场人。
在她来之,黑乌莎拉蒂正在尝试以诗文进行环境改造,遗憾的是不太成功。苏凉索性就让他们在一边嚼馓子,自己捋袖子,准备给他们做示范。
当然,在做示范之,她没忘先提一下自己在看直播时现的个问题。莎拉蒂一边嚼着馓子一边认真听,听完后第一时间举手提问,问的问题却让苏凉陷入沉默。
“苏凉,这个叫‘馓子’的东西怪好吃的。”莎拉蒂兴致勃勃道,“这东西什么讲究吗?也是特产吗?”
之苏凉每次开伙给家弄吃的,总趁机带一下相关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是以勤奋好学如莎拉蒂,这次都不等苏凉开口,自己先提问。
……不得不说,在涉及吃的方面,他们永远都表现得那么积极。
“这个,算是特产吧。”苏凉默归默,但是简单解释来,“这种食物也叫寒具,为什么呢?因为它源于一个禁火不能吃热食的节日……对,就是‘寒食节’……”
苏凉就地坐下来,在脑子里搜索着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缺少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所以苏凉每次解释这种涉及风俗或典故的东西,都要设法简化叙述,以避免一个问题没讲清,又引更多的问题。
搜索完毕,她缓缓开口:“‘江南寒食无烟火’,这里的寒食,指的就是寒食节,寒食禁火,所以‘无烟火’……”
“江南?”一旁黑乌却蓦地抬头,“说来,苏凉你上次言灵战遇的那个园林,应该也是‘江南’的?”
“嗯,对,那种苏式园林,就是江南特色之一……”苏凉顺着解释句,忽然觉得不对,“等一下,你是怎么知道,那是一个‘江南园林’的?”
不管是在节目中是节目后,她都很确定,自己并没提过类似的词。而唯一提过这个词的,一个地方……
果然,下一秒,就见黑乌的表情尴尬来。
“啊,这个,怎么说呢……”他莎拉蒂对视一眼,不好意思地抖下头顶的冠羽,“我说里看的。”
苏凉:“……”
“《桃花诗源》?”她向黑乌求证道。
“诶,对,就那个。”黑乌“嘿”一声,“我本来也就随翻着看看,没想写得挺意思的,不知不觉就看完。”
里面正好写一种叫‘江南园林’的建筑。“江南”这个词,黑乌记得苏凉是经常提的,在那些柔美婉约的词句里,也时现。于好奇,他就留心多看眼,结果现那书里的描述,苏凉之节目里遇的那个建筑真是挺像……
“所以我就猜,那个你用来困住布烈的漂亮院子,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江南园林’。”黑乌最后总结道,“原来真的是吗?那也太巧。苏凉你看过自己的节目回放吗?里面好多观众都特别喜欢那个‘园林’,哪怕捏着鼻子代入布烈视角也要看,都赞不绝口的……”
当然,那个“江南园林”本身也值得这的赞美。黑乌自己就将它的镜头反复看好多遍,后来看《桃花诗源》里的描述,又对着看一遍,感触更深——什么“叠石理水”、“咫尺山林”、“移步换景”……
都太绝!
另一边,苏凉听黑乌的话,却是微微一怔。
她之心绪不定,也并未往这个方面想,但现在经黑乌一提,忽然就觉不对。
她脚刚在节目里触园林场景,后脚那个新布的故事里就现“江南园林”,加以细细的介绍描述。这未免也太凑巧……
似什么倏忽划过脑海,苏凉蓦地瞪眼。
她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个故事,要抛开真实的时间轴,而采取手游设定一般的麻烦写法。
——因为它实际想展现的,本来就不是时间轴,而是“元素”。一些可以随着作者笔触,可以随时调用的元素!
苏凉在脑子飞快地过一遍自己看过的七章内容,越肯定自己的猜测——在那个非线性时间轴的故事里,目已经现对竹笋的介绍、对荔枝的探询、陶渊明对菊花的盛赞,苏东坡对猪肉的真爱……
而这些,全都苏凉以往在练习场或赛区里,使用过的诗句关。
这个作者,他是在提取苏凉用过的元素,然后在自己的笔下世界里,将它们调用、展示,进一步地介绍,使它们更加容易被理解,更加深入人心……
——他是在帮自己。
这一刻,苏凉终于意识这点。
古诗文传播得越广、普及得越开,越被人们喜爱接受,对言灵战中的苏凉而言就越利。然而这些诗词里往往自带着壁垒,那些典故、概念,即使着万能翻译器作为辅助,即使苏凉反复解释,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理解来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她给的信息又多是碎片化的。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长尾星队的综合实力,不是科普讲课,因此练习场里给的知识点往往很散,针对性很强,不利于观众整体把握——说得简单点,就是苏凉目能呈现树木的秀美,却难以展现树林的壮阔。
然而现在,她多一个老乡,那个老乡在写一本书。
书里墨客三千,典故源,清楚的事件脉络,生动的人物展现。
跟着主角的视角,随着故事的展,观众能更清楚地理解,从初唐晚唐,诗词的整体气质为何一再变化,不同“区域”里的文人是如何彼此影响;东坡词里的豁达,是在怎的颠沛流离苦难郁闷中磨砺而,那个名叫李清照的女子,为何的诗文甜美,的溢满愁苦,时却又透一种别的刚烈。
苏凉的色挥让他们看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并为之赞叹流连;而《桃花诗源》的存在,则是为将这一颗颗星辰连成星轨,载着那些观众的思绪往更深处驶,为他们展现更加完整更加宏的星图。
……不知为什么,苏凉觉得自己的眼眶又些胀。
“苏凉?”察觉苏凉的沉默,林暖侧头看过来,“你好吗?”
“……没事,不用在意。”苏凉闭闭眼,飞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跟着深深地吐口气,“我是觉得,以后我可能不用专给你们整理必背诗集……”
林暖:“?”
“《桃花诗源》就挺好的。可以直接拿来当教材。”苏凉真情实感道。不要钱。
”……”林暖奇怪地动动耳朵,显然不太明白怎么又扯教材上面,一旁的苏凉则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侧头看向黑乌。
“你刚才说,那江南园林很美是吧?”她微微勾下唇,拍拍手从地上爬来。
“正好今练环境改造……更多的江南景色,想不想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