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继续上诉,希望朱慈烺能够在南京登基,他们认为南京那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当年的太祖皇帝都能够在这里登基,朱慈烺又有何不可呢?对于这些人朱慈烺也做过调查了,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朱慈烺当皇上,而是想要加官进爵了,只要是朱慈烺登基,手下的这些人必定会加官进爵,但这些人对朱慈烺有什么贡献呢?为什么要把这些爵位给他们呢?这也是朱慈烺一直压着的一个原因。
只要自己一天没有登基称帝,下面的人都会冒这个劲儿继续猛干的,等到在京城登基称帝的那天,这些人才能够拥有更高的爵位,现如今正是打江山的时候,朱慈烺才不会现在登记成立呢,反正不管叫皇上还是叫太子,所有的权力都在咱的手中,根本没有必要整那些虚的。
再三拒绝之后,这些人也就明白朱慈烺的心思了,所以这些家伙也就不再提这个事情了,如果要是继续硬提的话,没准那个时候就引起太子殿下的反感了。
在这件事情上,东林党人也感觉到了他们的危机,原来的崇祯皇帝对他们言听计从,但现在的太子殿下好像并没有把他们捧到天上,包括史可法那样的武人,竟然是被太子殿下奉为上宾。
种种迹象表明,太子殿下和崇祯皇帝完全不是一类人,所以这些人也就收敛了一下,千万不能够以为这还是前朝,在所有人的猜忌之下,朱慈烺终于是迎来了在南京城的第1次上朝。
“有本上前,无本退朝。”
在曹仁礼的吆喝声中,南京城里的一众官员和朱慈烺手下的这些将领们一块儿出现在了大殿上,虽然这里不是京城的太和殿,但曹仁礼已经感觉到非常满意了,这一切都是在循序渐进的,滁州城里有了个小朝廷,南京城里这可不是小朝廷,所有的一切都跟京城是一样的,当然除了地方不一样。
在曹仁礼的坚持之下,南京皇宫里所有的一切都整修一新,虽然花费了十几万两银子,但朱慈烺也的确是感觉不一样了,按照曹仁礼的说法,这皇室就得有皇室的威严,如果要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话,这些朝臣在这里上朝的时候,内心当中也就没有那个朝拜的心。
还真别说,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朱慈烺也真是有了那样的气势,朝廷总归算是步入正轨了,所以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危机,但是自重生以来,朱慈烺也的确是尝到了当太子的滋味儿,看着下面跪着的乌鸦鸦的一片人,大明朝廷也算是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迈了一个大的台阶。
“启禀太子殿下,微臣礼部尚书张慎言有本,微臣认为,朝廷初建应当加紧追查北方投降之臣,此乱臣贼子在京城陷落之后,先是投降了闯军,后又投降了满清,简直毫无气节可言,现如今又辗转反侧抵达南京,微臣认为要将此类人的全部关入死牢,验明正身之后,推出午门斩首,以儆效尤。”
张慎言就是东林党的领袖,之所以还能站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之前的时候和马士英不和,带领东林党的人维护福王朱由崧的权威,马世英又不敢把这个家伙该怎么样,毕竟他是江南士绅的首脑,如果要是把他给怎么样了,马士英的统治也会不稳定的,所以这个家伙就赋闲在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慈烺追查马士英的余党的时候,这家伙也就没被牵连,而且因为对抗过马士英,还被官复原职了。
虽然这个人有风骨,但是他所提的这个事情,朱慈烺是不能够同意的,现如今有很多北方归来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有能耐的,如果按照张慎言的说法,把他们全部给抓起来,那么现如今还在北方的人,肯定死心塌地的跟着满清干了,怎么还会来南边儿呢?这纯粹就是把自己的路给堵上了。
再说了,很多人之所以投降,并不是因为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仅仅是想着保存自己的家庭完整,所以这也是求生的本能,况且大明朝在北方已经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机构了,严格来说他们也不算是背叛。
而且听闻朱慈烺在南京登基,很多人都是携家带口的来到了南京,他们也变相的增加了江南的繁华。
“启禀太子殿下,微臣认为此事不妥,如果要是严加追查的话,一来会伤害北方朝臣的心,二来也会堵死北方来人的路,这些人来到南京之后,并未有任何犯罪之事,而且他们还带来了很多北方的消息,很多大明朝的子民,有些官员听闻殿下在南京摄政,带着全家人投奔而来,一路上也跟闯军交战,虽不说报国有功,但也不能说有罪吧!”
关于这些从北面来的朝臣,史可法可是非常清楚的,他在南京城已经接到了很多原来朋友的书信,他们都是想着到南京城来投奔的,而且这些人的手里也不是没有了实力,几乎每一家都有两三千的军队,如果都带过来的话,那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可如果听了张慎言的话,这些人除了投降满清之外,恐怕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况且这个事情史可法也跟朱慈烺通过气儿之前弘光政权建立的时候,这些人可都没有想着归顺过来,就是因为认为这个大名没有希望,而且没有正统,现在朱慈烺刚刚占领南京,他们的书信就已经抵达了,虽说试探之意明显,但这也符合了朱慈烺原来的政策,不是要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量抵抗满清吗?这些人单独一家的力量可能不行,但如果聚集起来的话,那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微臣赞同史阁部所言,前日山西总兵赵良栋带领手下5000精兵来想,除此之外还有3000名工匠,太子殿下已将其妥善安置,难道今日要将其抓起来斩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