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包藏祸心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周庭儒面色阴沉的道:“这次恩科,只对北方开设,而且规定,只考策论,不考八股。”

就这一句话,立刻让所有的人都倒吸冷气,就好像这大堂上,盘着的是满地毒蛇。

右督御史陈余廷站出痛心疾首道:“朝廷出了奸佞啦,出了祸乱圣心的小人啦,吾辈当拼死与其周旋。”

他的大声疾呼立刻得到了满堂的响应。看到自己的人望如此高,陈余廷不由得洋洋得意。

崇祯元年,陈余廷与郑三俊负责京察,当时记载是尽去诸不肖者,说人话就是将不是东林的官员一律差评,狠是提携了一批同党者,成为他们的恩师,在东林里风评甚高。所以,在崇祯二年内阁调整时候,和周庭儒,温体仁争夺阁臣,成为周庭儒温体仁后,东林第三个派系。最终失败后,他是逢周温必反,抢话题出风头,那是随时的不遗余力。

面对陈余廷的出风头抢话题,周庭儒当时不悦,冷冷道:“朝廷出了奸佞小人不假,但打倒了奸佞就能改变了这次恩科吗?”

陈余廷就噎了一下。因为周庭儒说的对。

开恩科,是为了庆贺皇家盛世,比如皇后万寿啊,降下龙子啊,册立太子啊,这个和朝廷无关。

也正是和朝廷无关,所以至于怎么开,什么内容朝臣也干涉不着。比如从宋到现在,就出现过几次考制科,当初苏轼就是从制科出身,一篇策论动天下,大科学家宋应星就是其中的翘楚。

周庭儒看到自己的这个竞争对手吃瘪,当下心中欢喜,于是继续显示自己的高瞻远瞩:“皇上开恩科,我们阻止不了,恩科取士北方,我们当然也没有借口阻止。但我们却可以让这些恩科的进士永远做冷板凳,让他们在翰林院一呆到老。”

这才是整人的最高境界,满堂同党一起高呼绝妙。

“只要大家在选官的时候,保持警惕,凡是恩科出身的,一定不予举荐,一定全力反对,御史严查其瑕疵,在考评上,就让他们没有机会,也就不会抢占我们满朝君子的席位,也就是了。”周庭儒信心满满的决定。

陈余廷却嗤声冷笑:“我们不举荐,但有人会举荐,京查每年一换人,自然有人会给予好评,你如何能阻挡恩科进士上升?真的是痴心妄想。”

这次,倒是陈余廷将周庭儒噎了一下。当时他的提议引动大堂再次争吵一片。

这时候陈余廷张开双臂高呼:“诸位同僚,请静一静,且听本官办法。”

听到这话,满堂惊讶。东林君子,何时有过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啦,不是可以提问题,但绝对不解决问题吗?这岂不是出了鬼了吗?

陈余廷得意笑道:“皇帝之所以出恩科意思,还取北人,不过是想让北人入朝与我东林君子为难。但北人加入朝堂,还不是壮大了勋贵集团,只要我们铲除了尸位素餐的勋贵,让我们东林君子站满朝堂,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新任礼部尚书钱龙锡鼓掌叫好:“陈大人果然高瞻远瞩,这才是提纲契领的英明决断。现在的勋贵太不像话了,在张维贤的带动下,竟然蠢蠢欲动干预朝政,而在张维贤死后,却更加嚣张,总是蛊惑皇上行些倒行逆施之法,处处针对我们这些君子官员,当除之。”然后询问:“但不知道陈大人有何良策为国锄奸呢?”

这次等于再次噎了陈余廷一下。钱龙锡这么做,是因为他也有野心,正在为未来内阁次铺的位置暗暗努力,已经形成东林的第四派了。面对呼声比自己高的这位同僚,必须给予时刻的打击。

陈余廷当然知道钱龙锡的心思,不过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尴尬的站在那里无言以对了.

钱龙锡得意的站起来:“陈大人没有办法,本官倒是有一法,可将勋贵集团一网打尽。”

一听钱龙锡有办法,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关注到了他的身上。

钱龙锡得意的道:“大年初一,据说韩国公李善长十世孙李世选陈奏,家藏太祖高皇帝的诏旨,许诺再次封爵。”

这事大家都知道,这事正交首辅黄爌处理,钱龙锡不过是旧事从提,也没有什么新鲜,真的不知道今日拿出来说是干什么。

(崇祯三年,据说是韩国公李善长十世孙李世选陈奏,家藏太祖高皇帝的诏旨,许诺再次封爵。帝遣韩爌等核验,都认为这是伪诏,于是将李世选下狱论死。但为了本书故事,特意提前到崇祯二年,敬请考据党原谅。)

事情的起因是崇祯二年的夏天的某天。比起天空那炎炎烈日,更让崇祯皇帝心烦的,是有司衙门呈上来的一道折子。

大明王朝的烂摊子让他早已焦头烂额,可在这节骨眼上,居然有个名叫李世选的农民来向他要官儿!

没错,明目张胆地要,且要的还不是小官,要封侯拜相讨爵位!

事情的来龙去脉,奏折上写的甚是明白——

徽州绩溪县农民李世选来到京师,求见皇帝。

按说,一个乡野村夫想见皇帝一面,难如登天。但这个农民却非一般人物,自称是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的十世孙,手中还攥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一件遗物。

那遗物是一封御笔书信,需崇祯皇帝亲自开启查验。

甫一打开,崇祯当场惊愕得瞠目结舌——

“敕赐皇亲外孙李盛庆,尔祖善长因国事罚贬去守龙关,二百一十六春为民,依数满我封。

此旨到京,见主开拆。复忠臣勋爵护国,永远世世不忘。

刘、李、徐勋臣,保障我为主,收伐陈友谅,天下俱服。十大功劳,秋毫无犯。

洪武二十三年出给李盛庆收执。”

这封朱元璋风格文理不通的书信,说人话就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等助我平灭陈友谅,一统天下,功勋赫赫。但李善长因国事被罚,去守龙关(被斩了)。我,朱元璋,特给外孙李盛庆留下圣旨一道。准其后人于216年后前往京城,找皇帝开拆,恢复李家勋爵之位…

按道理,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写出这么个不伦不类、文词不通的书信,完全是有可能的。

当年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屠戮一空。

洪武二十三年,76岁高龄的韩国公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反案,满门尽诛。

但他的长子李祺,则侥幸躲过一劫。

因为,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身为老爹,朱元璋自然不能让亲生女儿守寡。

故此,李祺只是被罢官,带着儿子一起被流放到绩溪县,为李家留下一脉香火。

而这位要求面见崇祯的李世选,正是朱元璋当年那被贬为民的外孙李盛庆的嫡系子孙!

这般周折,堪称奇闻,崇祯一时也难以决断,翻来覆去地琢磨犯嘀咕:

如果真将这个来历不明的李世选封为韩国公,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可世上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骗子吗?敢拎着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明目张胆来骗朕?

如果断然拒绝,万一这封信真是太祖手谕,那我可就成了忤逆不孝之人,是对太祖皇帝的大不敬;世人更会耻笑我吝啬抠门:

堂堂一国之君,竟连祖宗圣旨都不认。民间对朝廷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陷身进退两难之境,崇祯最终决定,将此事交由内阁调查处理。

结果调查还没有头绪呢,建奴打进来了,这事就撂下了。

尔按照大明的规矩,只要是撂下的事,就等于没事了,所以,这事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偶尔的谈论罢了。不知道今日钱龙锡拿出来干什么。

钱龙锡傲然一笑:“这件案子说明了什么?”然后自信回答:“足以说明,勋贵野心不死,当年洪武爷处断何其英明,咱们就应该遵循祖制,将勋贵驱逐出朝堂,为大明永诀后患。”

闻听此断,当时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这借口,何其的高大上,何其的名正言顺。

明天,明天大家就上书,弹劾勋贵集团颠覆国家之心不死。

勋贵集团,你们死定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相关推荐:影视世界大杂烩狼人王座哥是锦衣卫铁血锦衣卫我是锦衣卫我在仙界有道分身极限逃亡,正被追捕,开局全属性强化附生再苏就炸了[快穿]六零年代大厂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