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慈宁宫的牌局雷打不动,偶尔昭阳长公主不会过去,但是大长公主却每次必去。
大长公主的婆家姓廖。
廖家是扬州大族,到了仁宗年间,廖家嫡房势微,子孙中没有出挑的人材,反倒是一个外室所出的子弟,名叫廖云的高中进士,后来又选上庶吉士。廖云出仕之后,在数次政局动荡中,站队正确,一生官运亨通,孝宗登基时,廖云官拜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有“计相”之称。
如今在京城的廖家便是廖云这一支。
大长公主的夫君廖谨二十二岁时高中状元,骑马游街时被大长公主一眼看上,把那戏台上的状元尚公主的戏码搬到了现实上。
只是现实中的状元郎在做了驸马之后并没有做那戏台上的八府巡按,而是在瀚林院编了一辈子书,与大长公主对诗品茶,描眉簪花,诗情画意了几十年,前几年驾鹤西去。
廖驸马泉下有知,估计打死也不会相信,雅致了一辈子的大长公主,在他仙逝之后,忽然转性,什么诗啊画啊,哪如打牌有意思,大长公主不但进宫打牌,在府里也是日日坐在牌桌上。
除了打叶子牌,大长公主还喜欢推牌九,而且还必须要真金输赢,否则老太太就嫌不过瘾,没意思。
大长公主是皇帝的亲姑姑,宗室里辈份最高的就是她了,谁敢赢她的钱?于是大长公主逢赌必赢,愈战愈勇。
郑妤姑娘就是大长公主在赌桌上见到的。
郑妤的外祖母是廖驸马的亲姐姐,廖老夫人已经去世多年,膝下一儿一女均不在京城,儿子范文阳外派广东,女儿范氏则远嫁蜀地。
去年范文阳升任昌平知州,这才与舅舅家渐渐有了往来。
范氏自从嫁到蜀地,十几年来一直水土不服,小病不断。
范文阳到了昌平后,又得知外甥郑郡已经考取童生,便写信邀请妹妹和妹婿带着一双子女到昌平小住,一来是为了调养妹妹的身体,二来也能给郑郡请位名师。
郑家在蜀中也是诗书传家的仕林大族,但是最近十几年,郑家子弟在仕途上便难有做为。
郑妤的父亲郑隆越与郑婉的父亲郑礼是隔着房头的从兄弟。
郑隆越是从进士出身,做过一任县丞,知道自己在仕途上难有精进,便索性回家了。
郑隆越辞官后,带着一双儿女在蜀地游历,考察民风,几年下来,他写了两本介绍蜀地风物的书,他对两个孩子非常宠爱,这两本书的署名便是父子三人的名字,郑隆越、郑郡和郑峨眉。
郑峨眉便是郑妤为自己取的字。
范文阳也是在看了这两本书之后,才决定栽培外甥郑郡的。
这些年,他一直后悔不该让妹妹嫁去郑家,那时郑家老太爷刚刚致仕,门生故旧众多,郑家一门兴旺。
谁能想到,范氏进门才一年,咏恩郡主就嫁过来了。
那时范文阳就知道,郑家的前程到头了。
咏恩郡主是安王后人,若是安王的后人老老实实做个闲王也就罢了,偏偏赵白安还出了事,是被处斩的。
咏恩郡主是赵白安的妹妹。
若不是这些缘故,堂堂皇女怎会远嫁到蜀地?
名为下嫁,实为发配。
可那时范氏已经与郑隆越做了夫妻,而且夫妻恩爱,范文阳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去年隆安王府出事,咏恩郡主大归,范文阳和整个郑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悬在郑家头上的那把刀终于没有了。
前不久,郑郡进了凤阳书院读书,范氏来到北方后,身体果然大好,郑隆越便带着范氏和范妤在京城小住,游历京城附近的名胜古迹。
廖家的女眷带着范氏和范妤来给大长公主磕头,意料之中,大长公主正在推牌九。
她老人家对范氏还有印像,很是高兴,一方面想要与多年不见的晚辈亲近,一方面又舍不得从赌桌上离开,于是便问范氏:“你会推牌九吗?”
范氏摇头,她也听说这位老公主喜欢玩牌,她还以为是叶子牌,却没想到竟然是推牌九。
大长公主很失望,又看向范妤:“好孩子,你会吗?”
谁家十五六岁的姑娘会推牌九啊。
郑妤就会!
这姑娘跟着父兄走遍蜀地,市井乡村,三教九流全都接触过,推牌九她还真学过。
大长公主立刻对这姑娘另眼相看,喜欢得不成,破天荒地还输了十两金子。
没错,大长公主赌钱都是以黄金论,你说你没带金子,只有银票,那你没有上赌桌的资格。
大长公主喜欢郑妤的还有一点,就是这姑娘的爽利。
女眷出门没有谁会随身带着金子,但是金簪金钗金首饰却是有的。
郑妤当即拔下头上的赤金镶红宝石的金簪子,大长公主身边的女官用小秤秤了,估了价。
大长公主虽然输了十两金子,可是心情却比赢钱还要好。
不但赏了郑妤好几件她年轻时戴过的钗环,两天后还把郑妤带进慈宁宫,向太后显摆。
谁让太后整天说她的外孙女又破了什么案子呢,谁还没有个外孙女?
亲生的外孙女没有,拐着弯的外孙女有的是!
太后没让郑妤陪她推牌九,太后不好那口。
太后见郑妤眉目姣好,落落大方,便问起郑妤在蜀地的事,郑妤对蜀地各府各县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得知郑家三口在京城只是小住,还要四处游历时,太后便对郑隆越夫妻也有了兴趣。
遂召范氏进宫,范氏大方温婉,豁达乐观,太后见了很是欢喜,难怪能够教出郑妤那样的姑娘。
再后来就是皇帝与太后说起大皇子的亲事,太后问:“他上次看上的是骆家的丫头吧,怎么样了?”
皇帝似笑非笑:“没有下文了。”
太后满意了,道:“好,好,哀家听说上次瑶瑶破的那个案子,就是请骆家姑娘来验尸的,这样看来,还真不合适。”
“嗯,就是看过那姑娘验尸,他才断了心思的。”皇帝说道。
“好,这样多好,他懂得什么是他该做,什么不是他该做的,这就是好。”太后说道。
皇帝又问:“那母后觉得霍家和崔家的两位姑娘如何?”
太后微笑:“皇帝不是早有决定了吗?还要借着哀家的口说出来,皇后和德妃又在你面前提起来了?”
皇帝有些不自然,道:“这与皇后和德妃无关,儿子只是觉得这两家太过强势了。”
太后微一思忖,问道:“听说皇帝提了廖家的外甥范文阳做了昌平知州?哀家还知道范家和蜀地郑家是姻亲吧。”
做了昌平知州,距离进六部仅是一步之遥,其他地方的知州是从五品,昌平知州却是从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