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梳理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元宵节那天,邵树德没出去作秀,而是待在宫中,一家人团聚。

皇后折氏满脸笑容,亲自准备点心。

十二岁的女儿邵珍则在一旁煮茶。

二郎、十郎坐在邵树德身旁,聆听教诲——嗯,老十其实是旁听的。

“你监国这两年,总体无为而治,只重点抓了几件事情。”邵树德掰着手指头,一一评点。

“第一件,给六郎修缮、扩建了八平城,三千府兵安置到位。往大理发送精壮男丁,往昆州、姚州发送民户,徙曲州、嶲州、黎州、通海乱民往辽东。”

其实就是有关云南之事。

云南那边大体平静,但正如当年渤海被平灭后一样,小规模的动乱是少不了的——甚至现在还有动乱,比如清点靺鞨人户口时引发的暴乱,不过确实已接近尾声。

云南的动乱主要来自曲州、通海都督府两地。

前者是因为朝廷置正州,对当地酋长动手,故几年内没有消停。一开始是各路杂牌兵马为主力,搭配禁军一部,在李唐宾的指挥下,杀戮极盛。

后来,则换成了胜捷军左右两厢轮戍,与禁军一部,在燕王的统领下大肆镇压、屠戮、移民。

现在曲州表面上风平浪静,没人敢反了——其实更大的原因是人死的死,走的走,空出来的土地给了中原移民,形势对比已经发生变化,没那个土壤了。

通海都督府本来已经平静了,但燕王为了自己封地日后的长治久安,一直在清理刺头,要么杀,要么迁走,空出来的土地同样留给中原移民,估计还得几年才能彻底安稳。

“总体而言,你还是很顾念六郎的,阿爷很欣慰。”邵树德说道:“从建极十四年开始,三年间移民了一万五千余户中原百姓,建水、通海、江川三县几为汉地,温富、八平二县也大为改观。六郎写信给我,屡屡夸赞你这个兄长,不错,很不错。”

这五个地方都是通海都督府下辖之县。

其中,温富县就是原南诏温富州,后世的玉溪。

八平县是邵六郎营建的老巢,在后世个旧东北的八平城,一处气候相对凉爽的地方。

这五个县目前已经编得三万三千余户百姓,成果不小。接下来会继续清理一些刺头部落,努力扩大自己的基本盘,最后则镇之以静。

以老六的想法,他的封地最终会是一种郡县化的实控地盘+臣服土官部落的联合统治模式。对此,邵树德基本认可。

通海都督府、银生镇、旧永昌镇南部,都会给他。

目前来看,他主要发展的还是封地北部靠近昆明的这片区域。可以理解,这里气候相对温和,农业条件较好,可以安置不少中原移民,作为自己的基本盘。

只有基本盘稳固了,有了本钱,才谈得上羁縻控制南方的部落。

“六郎是我胞弟,理应如此。”太子说道。

皇后在一旁听见,与邵树德对视一眼,眉眼间满是笑意。

夫妻二人就这么几个孩子,每个都是心头肉,当然愿意看到他们兄弟和睦相处了。

“接下来,朕会接手这方面的事务。”邵树德说道:“六郎请调胜捷军蜀兵东讨蛮獠,你觉得如何?”

邵承节知道父亲问这句话的意思。

胜捷军是他一手拉起来的部队。当年讨蜀中李茂贞,兵员一度十几万。后来裁汰了几万老弱,只保留精壮。

攻黔中之前,进一步整顿,部分不太堪战的整编为州兵,剩下的精锐四万余人编为胜捷军左右两厢。

灭黔中、平云南,胜捷军全程参与。

长和灭亡后,他们又镇压云南叛乱。

前阵子还抽调了两千精兵到疏勒当镇兵,目前还剩三万五千人左右。

这支部队,其实算是有点战斗力了。毕竟打了这么多年,再差都练出来了,且非常熟悉西南的地形、气候。

朝廷会裁撤其他杂牌兵马,但胜捷军真有点不太舍得,因为他们非常有特点,在西南山区很好使。

这支部队与邵承节的关系非常深,其最初成军的骨干,就来自他的从马直亲军——很多人已经是中上层军官。

“胜捷军是朝廷经制之师,父亲做主便是。”邵承节很干脆地说道。

“好。”邵树德点了点头,随后又道:“第二件事,你下令在泉州伐木造船,充实安南商社,这事是对的,但一次投入太大,导致至今还未回本,有些欠考虑。”

安南商社在前年年中组建完毕,去年年初正式营业。但一年下来,交出的成绩单是巨额亏损,欠了一屁股债。

主要原因是邵承节令户部借钱给安南商社,让他们在泉州买了一块地,建立专用码头,同时兴建木材烘干窑,又雇佣了许多百姓,大肆伐木、烘干、造船。

一句话,投资太大,干得有点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渤海商社继续稳定发展。

邵树德出征的第一年,盈利6.9万缗,分红3万缗。

建极十五年,盈利7.5万缗,分红3万缗。

同光元年,因为上一年捕获了两头鲸,部分盈利反应到了这一年,于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最高利润9.8万缗,分红4万缗。

从建极十年开始,一直到同光元年,七年内累积盈利45.4万缗,分红十五万缗以上。

这样的表现,对得起满朝文武,也对得起投资者了。

这家商社,如今已经发展为一个横跨辽东各地,拥有数千名雇工——包括临时雇佣的皇庄少年兵,不含海产品加工作坊的季节性靺鞨工人——提供大量产品、关系网四通八达、消息灵便的大型组织。

说句难听的,辽东的渤海大族、靺鞨首领们屁股一抬,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屎。

金钱的魔力是难以想象的。

很多靺鞨氏族头人,为了好处敢出卖隔着一道山梁的另一个氏族,故谁要是叛乱了,朝廷一抓一个准。

这么说吧,如果从现在开始,朝廷停止清理靺鞨部落,不再强制要求编户齐民的话,辽东原地进入太平盛世,不会再有任何叛乱。

旗下代理人——区域代理,负责收购某地的特产——深入辽东各县乡的渤海商社,能量就是这么大,他们是辽东大地上的影子官府,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阿爷,投入的钱,迟早会赚回来的。有渤海商社在前,没人相信安南商社会亏本。”邵承节说道。

折皇后端来一盘糕点,放在父子二人中间,说道:“娘早就和你说过,第一年哪怕想办法补贴,也要把账做成盈利。满朝文武,胃口早被渤海商社吊起来了,安南商社成立得这般轰轰烈烈,结果第一年欠了一屁股债,二郎你操之过急了。”

“是这个理。”邵树德说道:“你以前打仗,就是恨不得一口吃掉敌人,过于操切了,这个毛病要改。不过确实不是什么大事,阿爷也就是点一下,你注意点就行了。在其他事情上,你做得很好,没有太过操切,国中也没有出现任何乱子,你镇场子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现在我要说第三件事,在为父班师之前,你是不是打算出兵征讨室韦?”

“是。”邵承节点头道:“一些室韦部落与阿保机互相勾结,屡屡劫掠辽东,已成一祸害。儿打算征调禁、辽东府兵、北衙蕃兵,进剿室韦。”

“为什么放弃了?”邵树德问道。

“因为阿爷已经班师,儿想着还是镇之以静好一些,便放弃了。”

“你打算动用多少兵力?”

“抽调两三万禁军,多携马匹,再抽调辽东府兵一两万人,北衙蕃兵两万,足矣。现在不打,以后更费事。”

邵树德微微颔首。

几万兵力,对大夏来说真的是小意思了。

自唐末以来,中原大地上无岁不战,尤其是朱全忠、李克用等人,年年打仗,哪次规模小于五万人了?

再联想到王朝中期以后,别说年年打仗了,就是隔几年打一次仗,财政都受不了,甚至打空国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百姓吃苦耐劳的能力差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唐朝了,从立国到天宝年间,四线开战,最远的战线离长安一万多里,经济还臻于鼎盛……

其间的奥妙,邵树德也想明白了,核心是成本谁来承担?

“你的思路整体没错。”邵树德整理了下想法,道:“现在不打,以后更麻烦。不过有一点想错了,打阿保机和室韦,根本用不着那么多兵,三万精兵足矣。契丹、室韦与咱们不一样,他们要放牧,要忙农活,一年中能打仗的时间不多。而咱们都是职业武人,年头到年尾,可以一直陪他们玩。”

“抽调个一万禁军骑兵、一万骑马步兵。再从各蕃部征召轻骑,这个出三百,那个出五百,不伤他们根本,但凑一凑,一万人就来了。有此三万兵,在辽东牧马,收集消息,一有机会就杀上去,多来个几次,他们就受不了了,要么远走,要么投降。”

“以前阿爷懒得搭理他们。但他们既然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谁了。明年——”说到这里,邵树德顿了顿,道:“作为太子,也该熟悉下全国各道州了。今年你巡视河北、辽东二道,室韦诸部,一并解决了吧。”

“儿遵旨。”邵承节应道,神色间略略有些欣喜。

“现在说第四件事——”邵树德接着说道:“你下令在宛叶走廊新修陂池,何故?”

他提到的是方城口的船闸,也就是襄汉漕渠的关键点。

方城口那地方,前方有河流可通航,后方也有河流可通航,但就差方城口那一小段。

历史上赵二试了两次,功败垂成,最接近一次就差几米高差。

邵树德没费那个事,直接修建船闸,使用山顶运河通过。

确实成功了,但现在出现一个问题:枯水期水不够,不能全年通航。

这地方本身就是靠上游蓄水,流入关闭的闸门内,慢慢把船升高,接入宛叶走廊内的河道,令其越过方城口——中国古代称之为斗门、船闸,西方称之为“山顶运河”,顾名思义,如何让船翻过一座山。

船闸每一次升船完毕后,都要放水。多放几次,上游蓄下的水就不够用了,十分蛋疼。

再联想到之前船闸放水时把下游河堤冲毁的事情,这事几乎快成邵树德的心病了。

“水不够用,故多修三个陂池,再征发夫子,开挖沟渠,令其连通斗门,需要时放水补充。”邵承节说道。

“果然。”邵树德叹道:“试试吧,多点水,也能多通一些船。”

“现在说海上之事。”邵树德看了眼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十郎,笑了笑,道:“淮海道的听望司分部上报,如今出海之人愈来愈多,且购置强弓劲弩,掠人为奴,四处发卖,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处置?”

邵承节一听,立刻说道:“或可让渤海商社的人出面,私下里找那些船长谈谈,如果敢劫掠商船或大夏百姓,朝廷便要掘他们的根。”

海商或者说海盗,好管吗?

看似不好管,其实又很好管。

他们终究是要上岸的,在岸上也有家人。他们出海劫掠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求财。赚到钱后,还是会回岸上当富家翁的。

朝廷只要消息灵通,抓捕他们不成问题。

真正无法抓捕的,那都是有保护伞。

“你觉得这些人出海,于国有利吗?”邵树德问道。

“这些人亦商亦盗,看似名声不好,但去岁捕了两头鲸、海豹、海狮、海象、海獭、海狗若干,就连父亲吃糕点的快子,都是海象牙制成的。”邵承节说道:“只要他们卖货给渤海商社,给市舶使缴税,儿觉得问题不大。海上行商的,儿敢说,十个有八个是海盗,还有两个在准备当海盗。”

“哈哈!”邵树德大笑。

海商与海盗,确实是一体两面。大海上没有王法,你无法约束任何人,贪婪之心上来了,什么事都敢干。

说句难听的,只要毁尸灭迹,他们连渤海商社的船都敢抢。只不过发展的年头短,还没有聚集成大股势力,渤海商社的船又是集群行动,他们还不敢抢罢了。

历史上的欧洲海盗,有官方许可的私掠者,也有连本国人都抢的毫无底线的海盗,但有必要因此禁海吗?没有必要。

这是因噎废食,因为完全可以派平海军的船只护航,消除威胁。

当然,如果换了某些官员,一看到居然要增派水师护航,成本增加,为了省事,很可能一刀切,直接禁止民间百姓出海。

“这些海商,还是要管起来。不过,最好不要由官府出面。你想个办法,弄个条陈上来,让我看看。”邵树德说道。

“儿听闻诸海商中,有名曰‘王黑子’者,好勇斗狠,凶残暴戾,很多人都怕他。偏偏这人又贪慕名利,朝廷或可派听望司那帮干脏活的人出面,暗中收买此人,支持他壮大,稍稍约束一下那帮无法无天之辈。”邵承节说道。

“咦?”邵树德奇道:“这不像是你的风格,谁教你的?”

“此乃数月前梁震所献之策。”邵承节老实说道。

“是个人才。”邵树德说道:“好好写一下条陈。”

“好。”

“现在谈谈岭南西道俚人部落的事情……”

父子二人一谈就是大半天工夫。

除了吃饭外,基本都是邵树德问、儿子回答,将过去两年间比较重要的事情一一梳理,到傍晚时分才结束。

谈完之后,邵树德就一个感觉:儿子还是听得进外人意见的,至少不是刚愎自用之辈,他不太了解的领域,会请他认为是“专家”的人来参谋,最后做出决定。

给他配几个好宰相,差不多就可以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不科学御兽 宇宙职业选手 明克街13号 神秘复苏 半仙 深空彼岸 光阴之外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择日飞升 人道大圣
相关推荐:全职教师我的识宝系统崩人设后我变成了魅魔诸天之我不是道祖金融大亨用xp系统打造魔王城插翅难逃此生应无憾醉聊斋道祖是克苏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