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么快就拿下了大员,李元利还是有几分意外。
算算时间,荷兰使者马太伊斯最快也得进了腊月才能到达大员,给荷兰大员总督带去李元利的最后通牒,但只到腊月十九,李盖就将大员岛拿下来了。
速度似乎太快了点。
李元利问:“荷兰人有没有收到我写给他们的信?”
这个时代完全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任何道理可讲,李元利并不是怕李盖不宣而战,而是感觉和他的初衷有点不一样。
他原本想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荷兰人在大员只有那么点人,军械舰船也比不过大兴军,只要稍微有点脑筋的都知道不能硬扛,李元利也正是抓住这点,才想到通过最后通牒让荷兰人自己滚蛋。
逼退红夷比攻打大员自然更显威势,没见人家大明朝的沈有容奉圣谕让荷兰人退兵之后,还勒石澎湖。“沉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是不是比“沉有容击退红毛番韦麻郎等”逼格更高?
李盖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能凭一封书信于数千里外斥退红夷,这是何等的威风?
然而,红番鬼并没有识趣地退走,所以李盖心里很是恼火,“怎么没有?那个叫什么野屎的红番鬼到厦门时还拿着您写的信,要我安排船送他去大员呢。”
这红番鬼还会玩狐假虎威这一套,李元利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派船了没有?”
“本来不想派,但标下怕坏了王爷的大事,最后还是派了,不过派的是一艘两百料的小破船,冬天黑水沟风浪大,让他吃点苦头。”李盖一边说一边“嘿嘿”地笑。
两百料的船其实也不算小,不过要是再加上个“破”字,那乘坐它穿越黑水沟的感觉确实只能用痛苦来形容。
李元利却是不以为然,“人家从西洋几万里之外到中国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苦没吃过?”
“我这不是看不惯他那副脸嘴嘛,明明知道他是打着您的名号来利用我,可还得给他派船,心里肯定憋着气,不整他整谁?”
“那是你自己沉不住气!你以为他不急啊?他比咱们还急!你不理他,他绝对会自己找船回大员去……我还怕黑水沟冬天风浪大,准备等开春才发兵的。”
“王爷放心!我这次可招了不少好船工,有些是招安海盗的,有些是澎湖的渔民,无论水性和操船都是极好的,黑水沟那点风浪难不住他们。”
“算了!大员都打下来了,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你把攻打大员的情形详细跟我说说吧。”
之前的情况,每过半月李盖都会发飞信向李元利汇报,需要兵部协调或报备的则另发一份给兵部,所以李元利已经将东南沿海的事情剿匪事宜了解得很清楚,况且郑森覆灭之后,那些零星小股海盗只是疥癣之疾,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关心的是大员,不,准确地说,他关心的是荷兰人,他想知道自己率领大兴军让中国重新崛起之后,荷兰人会是这么一种态度。
在强势的大兴军面前,荷兰人是选择退缩还是抵抗,这不光是一个大员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日后大兴军的扩张目标——南洋诸国。
十七世纪以前,整个南洋地区数十个大小邦国全都是大明朝的藩属国。
这些国家要向大明“称藩纳贡”,受大明皇帝的册封,并由大明赐与印玺。永乐年间,朱棣还在旧港(今印尼巨港)设立了旧港宣慰司,这一宣慰司的辖区,包括后世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
借助旧港这块飞地,明政府还在苏门答腊、满剌加设置了两个御封军镇,同旧港宣慰司一道控制着马六甲航线咽喉之地。
只是自从宣德年间太监王景弘最后的下西洋活动之后,明朝逐渐衰落,朝廷不再派大规模船队在东南亚游弋,这些地区才又脱离了控制。
虽然大明朝自认为“天朝上国”,对各藩属国采取“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轻易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
但不管怎样说,旧港宣慰司存在几十年,旧港是郑和舰队补给和舰船修理的基地,有军队驻扎,而且宣慰司官员是华人,领明朝俸禄,代朝廷治理地方。这些地方在以前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现在,它们却成为了西洋列强的殖民地。
荷兰攻占了马六甲和雅加达,西班牙占领了马尼拉,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一起,瓜分了帝汶岛……
李元利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存在,他向大员的荷兰人发出最后通牒,也可以说是对西洋各国的一次试探,接下来如果得不到他满意的结果,他就会对南洋大举用兵。
他的目的不是要尽宗主国的义务,帮南洋土著赶走殖民者,然后取代西洋人殖民南洋诸国,而是要将这些地方全部纳入中国治下!
这并不是痴心妄想,应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十七世纪以前的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威望后人根本想象不到,特别是南洋诸国对天朝上国的景仰,比后世的洋奴对欧美国家的向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多南洋国家的使者甚至国王到中国朝贡之后,被中国的繁华富庶所吸引留在中国定居,至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那是必然的事情——当时汉字也是南洋诸国的主要文字之一。
虽然明朝经历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战乱逐渐衰弱以至灭亡,但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才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在南洋各国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多少。
后世满清鞑子入关窃居大宝之后,南洋诸国虽然也有一些继续称藩纳贡,但数量与明朝相比却大大减少,究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认可东虏鞑子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权。
中国强盛王朝历来都是汉室王朝,汉唐宋明无不如此,这是藩属国愿意臣服的最主要原因。而满清非汉这个事实却让大多数藩属国心存不服。
在他们的心目中,清朝是“夷狄入侵中华”建立起来的国家,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连满清鞑子皇帝都有自知之明,他们不喜欢看到“夷狄”这两个字,甚至在某些场合将“夷”改为“彝”,将“狄”改为“敌”,正可谓是掩耳盗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