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饭店,香港最著名的饭店,同时也是香港最热闹的饭店。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香港最好的美食,也能见到香港近乎所有的名人。
“吕乐、蓝刚、韩森、颜雄,哇!四大探长都来了。
“李家诚、今庸也来了。”
“许贯文、许贯武、许贯英、许贯杰,许氏四兄弟都来了。”
“还有这位,那不是肥姐沈殿瑕吗?跟她一起的是谁?罗纹!还有汪茗荃、哇!郑绍秋也来了。”
“有没有搞错,怎么有这么多名人来这吃饭。”周家伟看着一边卖包子一边和一个个熟悉地客人打招呼的阿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阿妈,这些人你都认识?”周家伟来到林翠荣耳旁小声地问道。
“怎么不认识?”林翠荣丢给儿子一个白眼,“最先来的四个不就是什么四大探长了,听说是什么绿衣的头头。”
“绿衣的头头?”周家伟舌头一吐,差点没被阿妈的话吓死,什么绿衣的头头,那是四大探长好不好,香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话说香港的警察虽然都被大家称作绿衣,但你这样直接称呼不好吧。
“还有那个是卖塑料花的,那个是写小说的。”林翠荣指着李家诚和今庸一一说道,“还有一个叫古隆的,也是写小说的,听说是台湾人,最喜欢吃你阿爸烧的猪大肠,不过他一般都是晚上坐船过来,一喝就是半夜,烦死人了。”
我擦!古隆你也知道!还喜欢吃猪大肠,周家伟懵逼了。
“接下来的四个就是那四兄弟了,听说和你一样都是搞影视的,不过长得一点也不像是兄弟。”林翠荣指着许贯文四兄弟吐槽道。
周家伟:“......。”
“最后坐在那里的几个在电视里演戏的,好像也唱歌,听说都有点小名气。”
什么叫小名气,人家将来明明是巨星好不好,虽然,现在,呃,确实还只是有点小名气。
“阿妈,你知道得真多!”周家伟竖起大拇指道。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你阿妈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你,只要来我这里吃饭的,无论是谁,看过一眼我都不会忘记。”林翠荣骄傲地一扬头道,接着又鄙视地瞄着儿子,“你以为谁都像你啊,一点也不关心家里的生意,每天只知道在外面帮别人赚钱,连家里来了几个老顾客是谁都不知道。”
周家伟:“......。”
话说,我有这么差吗?
“阿姐,我来了。”正在这时,一个身着单衣短打的年青人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一开口,差点没把周家伟吓趴下。
“这位想必就是师兄了。”年青人跟林翠荣打完招呼,又朝目瞪口呆的周家伟拱手道。
“师兄?”周家伟脸皮一抽。
“这是向烨强,是你师傅胡大海新收的弟子,也是你和周星星的师弟。”林翠荣介绍道。
“周星星的师弟?向烨强?”周家伟看着那年青人,只觉脑袋猛地一晕,似乎有些不够用了。
一代大佬向烨强变成了周星星同学的师弟,有没有搞错。
“阿强,来了就去帮忙吧。”
“知道了,阿姐!”向烨强朝周家伟笑了笑,熟练地抄起毛巾,像个小二一样推着餐车就忙活去了。
“阿妈,这是怎么一回事?你知不知道他家可是有名的混混。”向烨强一走,周家伟就急问道。
“知道啊!不就是混混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阿妈打过的混混还少吗?”林翠荣满不在乎道。
“可是这个不同啊!”
“有什么不同的?”林翠荣歪着脑袋问。
周家伟:“......。”他总不能说阿强是混混中的老大吧。
“说不出来了吧。别看阿强家是混混,但阿强这个人不错,不沾这些事,做事也勤快,最关键的是还不要工钱。”
话说阿妈,最后一句才是关键吧。
周家伟吐槽道。
“对了,阿妈,向烨强为什么来我家做事啊。”
“哦,他以为学过几年功夫,就去拔铁棒,拔不出来被人笑话,他一怒之下打伤了笑他的人,结果正好被来吃饭的阿乐看见了。”
“阿乐?”
“就是绿衣头头吕乐啊!”
周家伟:“......。”
这可真够倒霉的。
“吕乐本来是要关他几天的,后来你得柱叔认识向烨强,于是就让我去劝一下,结果吕乐就罚他在这里白做工喽。”
“那他愿意啊?”
“不愿意就打喽。”林翠荣亮了亮肌肉,道,“逃了三次被我打了三次。”
周家伟的汗一滴滴掉了下来。
“那他又是什么时候拜到我师傅门下的?”
“你师傅过来教星仔功夫,被他看见了,结果就不自量力地挑战你师傅,被你师傅连摔了十八跤,最后不吃不喝跪了二天一夜,你师傅一时心软就收下了他。”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好了,别那么多废话了,别以为在外面拍了二部电影唱了一首歌就不做事,赶快去帮忙。”
“好咧。”周家伟拿起毛巾,学着向烨强一样,推着小餐车就出去了。
和平饭店的生意十分火爆,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虽然林翠荣也请了十几个帮手,但客流高峰时,仍然忙得不可开交。
周家伟平常不在家倒也罢了,只要在家的时候,几乎都要被林翠荣拉着跑堂。
“包子,包子,叉烧包,莲蓉包、红豆包,还有虾饭、烧麦、双皮奶喽。”
“哟喝,这不是我们的大歌星吗?”饭店大堂内的客人一听周家伟吆喝,全都乐了。
“大歌星不去唱歌倒来跑堂,却是少见。”
“大歌星的包子可不是经常能吃到,给我来笼叉烧先。”吕乐也乐道。
“好咧。”周家伟迅速地把叉烧放到吕乐面前,笑道,“蓝探长、韩探长、颜探长,你们要不要加点?”
“给来我笼烧麦。”
“双皮奶!”
“我也要笼叉烧。”
“好。”周家伟快速的把东西放到三位探长面前,“您四位慢吃。”
“这个阿荣嫂啊!就是于众不同,儿子都当大歌星了,还让他跑堂,关键是她儿子还一点没不乐意。”吕乐吃着包子笑道,“我看啊,这小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人家已经有出息了。”
“说得也是,哈哈哈哈哈。”
......。
“两位要吃点什么?”周家伟推着餐车跑了几圈后,便来到了李家诚和今庸这桌前。
“给我来份双皮奶。”李家诚看着周家伟微微一愣。
“我要份虾饺。”今庸朝周家伟和善地点头道。
“好!”
两位都在忙着各自的事,一个在看报纸,一个也不知在写什么。
周家伟也不打扰,直接推着餐车走了。
......。
“文武英杰四位哥哥要吃点什么?”
“四位哥哥可不敢当,你现在可是大歌星了,怎么敢让你服务,还是我们自己拿吧。”老大许贯文见到周家伟来,连忙起身笑道。
“来的都是客,文哥笑话我不是。我记得文哥爱吃叉烧包,武哥爱双皮奶,对了,英哥和杰哥要吃点什么?”周家伟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将点心放到桌上。
“给我来份虾饺吧。”许贯杰笑了笑道。
“我要一份烧麦。”
许贯文一九六八年就进入了无线电台,许贯武也在邵氏从事幕后工作,两人和周家伟都十分相熟,不过周家伟对许贯英和许贯杰就不熟了。
“对了,文哥,我听说你最近要主持新节目了。”
“是《双星报喜》,和脱口秀差不多,这个臭小子唱了《铁塔凌云》有点小名气,我就找邵老板就让他和我一起主持。”许贯文指着许贯杰道,“另外我给阿英报了名,想让他上邵氏演员培训班学习。”
“英哥将来倒是谐星的料。”周家伟看着许贯英的长相笑道。
许贯英长相不喜人,一副倒霉相,倒是香港难得的好配角,给周家伟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林镇英的《僵尸道长》里的徒弟文才和《半斤八两》里的面懵心精的打工仔。
“我也这么认为。”许贯文看着自己的三弟也点了点头道。
许贯英的外貌确实不行,当主角是没希望的,不过当配角还是可以的。
“对了,我好听说今天是你唱片发售的日子,你怎么还在这里跑堂?”许贯文问道。
“发行的事归占叔和辉叔管,我就唱唱歌,再说唱片卖得好不好,我也管不了。”
“你小子倒是会偷懒。”许贯文听后大笑,“你就不怕唱片卖不动?”
“所以就先学着来跑堂喽。”
“哈哈哈!”众人听了大笑。
“卖不卖得动我不知道,不过我是差点没买着,唱片店的队伍从街头都排到街尾了。”开口说话的是一脸笑意罗文,他手里正拿着一张今天发行的新碟,与着他一起的还有沈殿瑕、汪茗荃、郑绍秋。
许贯文见四人过来,连忙把位子让开。
八人虽然有的唱歌,有的演戏,有的当主持人,但都是一个圈子里,彼此都十分熟悉,八个人碰到一起,正好凑成了一大桌。
“只猫,你这是大红了,我和阿文在外国环演,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华人都要唱《我的中国心》。”沈殿瑕首先开口感叹道,“你不知道当时的场景,很多华人都流下了眼泪。我和阿纹都唱哭了好几场。”
沈殿瑕说的是她前不久和罗纹组成“情侣合唱团”,到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地登台演出的事。
“何止是这样,每次都要唱三遍之久,不然根本无法下台。”罗纹也感叹道,“原本我们环演主要演出的节目是英文歌,但你的《我的中国心》一出,英文歌也显得相形见拙了。”
“其实我也是一时兴起而作。”周家伟摸着鼻子把天主教崇德英文书院说了一遍,众人皆是沉默不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教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香港虽然是殖民地,但迟早要回归的,我在天主教崇德英文看了一下他们的教材,基本上对于中国的历史介绍得很少,反而都是说西方的好。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大家虽然不是教师,也不是教育家,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算是演戏、唱歌,我觉得都应该担当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有的担当。”周家伟道。
“只猫说得好。”郑绍秋拍桌子赞道。
“不错。”罗纹也点头,“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担当。只猫作得对。”
“所以《我的中国心》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许贯文感叹道,“只猫,这张专辑有没有爱国歌曲?”
“都是的。”
“那还等什么,放出来听听。”沈殿瑕拍桌子道,“老板娘,有没有留声机?”
“有!”
留声机是林翠荣新买的,上面还放着一张《我的中国心》的唱片,也不知是谁录制的。
“阿妈?”
“看什么看。”林翠荣看着儿子望过来的诧异的眼神,一瞪眼道:“就不许我听歌啊!”
“能听,能听。”周家伟看着威严的阿妈汗颜道。不过你不要买盗版的好不好,话说,现在就有盗版了吗?
留声机是通电留声机,应该是最新出的。林翠荣把唱片放好,不一会,一段纯音乐的前奏缓缓响起。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留声机的声音并不大,但当歌声响起后,整个喧闹的二楼却缓缓安静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个个客人来到了九人的身边,倾耳细听,最终围成了一大团。
深情的歌声在空气中流趟,仿佛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众人心中燃烧。
“二楼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啊,走,上去看看!”
突然安静下来的二楼使原本习惯喧闹的一楼的人莫名其妙,一个个走上二楼一探究竟,但每上去一个,就消失一个,没一个下来。
“我草!见鬼了!”一个年青人走上楼梯,还没开口说话,就被人堵住了嘴,“嘘,听歌!”
“听歌?”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缓缓的歌声在倾唱,一曲歌完,众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的音乐又响起。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相比于深情款款的《我爱你,中国》,《龙的传人》多了些悲愤和期望。实事上这也和《龙的传人》的创作环境有关。
《龙的传人》这首歌是台湾侯德健一九七八创作的,他看来,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被悲情笼罩,受外国人牵制,他愤怒于这种懦弱的悲情,写下了《龙的传人》。
所以我们在听《龙的传人》这首歌时,可以感受到那里面浓浓的悲愤和期望。
如果我们理解《龙的传人》的创作环境,甚至可以看到作曲者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种无奈的呐喊。
带着悲愤的《龙的传人》之后,一个深情的歌声响起。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踏著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
《故乡的云》,一首游子思念故乡的歌,在香港这块久离祖国的殖民地唱起,更有一番别的意味。
在《故乡的云》之后,出人意料的是不同于前面的三首国语歌,接下来是一首粤语歌。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不错!正是《万里长城永不倒》!一首充满怒吼与斗争的歌曲。
这四首歌唱完,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我的中国心》,专辑中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周家伟被世人所知的第一首歌。
当这首歌响起时,整个二楼渐渐响了众人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发出来自内的发呐喊。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
一曲终了!
“好歌,好专辑!”许贯文缓缓摘下眼镜,擦掉眼角的泪。
“音乐就应该这样。”罗纹重重地拍着周家伟的肩膀道,“伟仔,你的辉煌公司还要人吗?算我一个可以吗?”
“啊!纹哥想要加入辉煌?”周家伟诧异道。
“不错。这才是我想唱的歌,这才是我想要的音乐,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音乐。”
“也算我一个!”许贯杰也道。
“大道不能独行,我也加入。”沈殿瑕道。
“好!”周家伟看着三人诚恳的目光,缓缓点头。
......。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
......。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一连四首经典歌曲,再加上《我的中国心》,周家伟的专辑如同一个核弹瞬间炸翻了整个香港,不止香港,台湾、泰国、美国、英国、法国。
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你都会能听到这五首歌在不停的播放。
就连中国内陆,也在传唱着这五首歌。
.....。
“专辑还没买回来吗?”台湾某处,一个年约十八清纯少女正焦急地在唱片门口等待。
“买回来了,买回来了。”一个中年男子流着大汗拿着一张唱片大叫道。
“谢谢阿爸。”少女兴奋地拿起唱片,迫不急待地放进留声机。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缓缓的音乐响起,少女脸上露出动容的神情。
“唱得真好!曲也好,词也好。”
“卖得也很好。”中年男子擦着头上的汗道,“莉君,你知不知道这张专辑在台湾卖了多少张?”
“多少张?”
“九十七万张!都破记录了,而且这还只是现在的数据,我到唱片店时,店前的队伍都排到百米开外了。”
“啊!这么火!”
“可不是吗,有留声机的人家几乎都买了这张专辑,没有留声机的,因为这种专辑都跑去买留声机了。听说连带着留声机都大卖呢。”
......。
“发财了,发财了!”香港某个老顽童,看着成捆成捆被搬出去的唱片,眼睛都笑没了。
......。
“只猫!”九龙片场,邵亦夫望着窗外的风景久久无语,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罐今年的新茶叶,在茶叶的旁边还有一本计划书。
书面上赫然写着《邵氏嘉禾和拍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