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中,五省经略行辕。
陈越两眼通红,满脸都是胡渣,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战局,每日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
陈越很疲惫,路振飞单明磊等一帮参赞幕僚疲累处也不下于他。
贼军数十万陈兵城外,连日的攻城之下,城头攻防,箭矢弹药,粮食补给,军民士气,所有的这一切都得操心,所有的担子都压在行辕这些人身上。
战争的残酷,守军的压力,不下于昔日扬州多铎十万清兵围城之时。
在扬州时,陈越毕竟经营了将近一年,手中有训练有素的七万精锐,城中军民一心,粮食武器具都不缺,虽然外有十万清兵压城,他却丝毫不惧。
而现在,手中虽然有着十万的兵力,其中大半却是鱼腩部队,真正称得上精锐士兵的不超过两万人。
所以明知道城外的西军要远比清军八旗兵弱得多,陈越却不敢出城野战却敌。
也不是不敢,而是他担不起失败的后果。
此战一旦失败,从九江到南京将再无阻碍,西军可以沿江而下径直杀往南京,这大明说不定真的会亡。
西军不是满清,战争是汉人间的内战,不是异族的侵略。清军入侵,会有很多人打着抵抗跶虏的旗号反抗,而对西军,恐怕更多的会是争先恐后的投降,就像大顺军入北京时那样。
不管是士绅还是普通百姓,谁坐天下对他们没有多少压力。对普通百姓来说,不管谁坐朝廷他们都要缴纳赋税。而对于士绅来说,只要张献忠稍微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恐怕就会争先抢后的抛弃大明前往效力。
对大明士绅的骨气,陈越不抱任何希望!
正因为此战太过重要,容不得任何的冒险。能靠着坚固的城墙消耗贼军的实力,自然没必要冒险野战。不得不说,打了这么多年仗以后,陈越的战法越发的保守稳妥了。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目前看来,守城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贼军连连攻打城池一个多月,九江和湖口却安然无恙。据估计,光是九江城下贼军便抛下尸体一万具以上,再加上湖口,贼军的攻城损失当在三四万之多。
虽然相对于五十万的贼军来说,损失不到十分之一,不过陈越能够猜想,连番的攻城不下,城外的贼军士气会何等的低落。
当然,城中明军损失也不小,连同湖口,死伤的士兵将近万人。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围城,明军的士气同样低落。
不过因为牢牢控制着长江,粮食补给消耗的箭矢武器能够源源不断的运送城中,因为后路还在,对明军来说,还远远没到绝望的时候。
也许再耗上半个月,差不多贼军就会粮食不济,到时就是决战的时候,陈越在心中暗暗盘算着。
然而就在此时,一条快船突然从上游而来,带来的消息令陈越大吃一惊。
武昌的战局突变,张定国带领十万大军突破明军的牵制,正向着九江杀了过来。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汉阳明军数量不在武昌贼军之下,郑家的船队战力惊人不是贼军能比。有郑家水师在,如何能让贼军顺江而下?”
路振飞失去了平时的冷静,震惊的叫着。
单明磊以及一应幕僚也都惊诧莫名。九江战时如火如荼,守军在数十万贼军的进攻下勉力维持,若是武昌的贼军再顺流而下截断长江,必然会使得下游的补给无法运入城中,而遭受到贼军两面的攻打,后果可想而知。
陈越同样的震惊,却还保持着冷静,当即传令下去,命令暂时封锁消息。同时命令吕泰带着大部分舰队逆流而上,迎击顺流而下的贼军。
“到底是怎么回事?”路振飞盘问着送信的使者,郝摇旗军的一个千户军官。
“经略老爷,各位大人,郑家军队反了!”千户的话令众人心惊不已,“我军和郑军共同出兵,向着武昌贼军水营进攻,谁知道郑家水师突然后撤,把我们抛给了贼军。
我军船只本来就没有贼军多,一番激战之下损失不小,郝总兵只好带着我们撤离战场。等我们返回汉阳时,却发现郑家军队要撤离汉阳,郝总兵大惊之下派人过去盘问,谁知派去的人却被郑家士兵杀掉,郑家船只悍然向我军队开炮放箭。
郝将军恼怒之下命令我们反抗,两军隔着汉水相互放箭厮杀。武昌的贼军见我军起了内讧,便起兵顺江而下了。我军势单力孤根本无法抵挡,郝总兵便派小人乘坐快船赶来报信。”
“郑森,他到底想干什么?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正式和贼军作战的关键吗,这个时候起内讧,他想大明亡国不成?”路振飞惊怒道。
“事出突然,必然有因,国难之时,什么魑魅魍魉都会冒出来。若我估计的不差,郑家的使者很快也会到达九江。”陈越冷笑了起来。
郑森,陈越虽然对这个另一个时空的国姓爷有些好感,可是想想郑家在明末时期的作为,想想郑芝龙投降满清断送隆武朝廷丧失抗清大好局面的作为,陈越很是心寒。
郑森也许是一个忠贞之士,可是现在郑家却是郑芝龙做主,而郑森军中真正掌权的却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魁。像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做出再没有底限的事情陈越都不感到惊奇,现在陈越感兴趣的是,郑家的使者又会如何去说?
果然,就在当日,郑家的快船到达九江,郑家的使者向陈越告状责,指责郝摇旗和西贼勾结,有投降西贼的嫌疑。
“郝摇旗本就出身贼军,像这种乱臣贼子不足以信任,我家巡抚和总兵大人商议之后,认为凭借郑家三万多军队,根本无法同时抵挡郝贼和西贼的夹击,为了保留实力,我军已经撤离汉阳,暂时撤往黄州。只要经略大人一声令下,我郑家三万军队随时投向战场,和贼军进行殊死战斗。”郑家使者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