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四月,福建此时正是春播的时节却连续两月无雨,导致许多河湖断流,各地春播困难,粮食减产已是必然,等到五月中旬好不容易盼来一场大雨,可这一下就是三天三夜,河道崩塌,田地被冲毁,单单福州一地受灾人数多达十几万人口。
张志和在南湾港看着那些被河水淹没的庄稼叹了口气,因为当初人手不足,对这些田地的水利修的不够完善,根本挡不住像今年这种洪涝灾害。
“今年的租子就给免了吧,顺便去看看这些人家还有没存粮,特别是那些刚迁过来的人家,一定要保证他们有粮食度过这个难关。”
这几年张家在南湾港存了不少粮食,足够岛上一两万人吃一年的了,不够他还可以到南洋去购买。
那里的汉人有大把的农庄,粮食多到吃不完,而且又没有其它地方可以销售,大明下南洋的船队谁会去运输这些除去运费基本没什么利润的粮食,所以当地人宁愿种植香料和甘蔗也不会去种粮食。
虽然这些年由于张家的船队需要采购大量香料和甘蔗,所以带动了吕宋一带的人大量改种经济作物,但其他的方依然还是种粮为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回到张府后让人把笨港传来的消息拿上来,现在的笨港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差不多能和南湾港媲美了,因为有颜思齐从北方运来大量的人口,一年时间人数便超过了这里。
去年女真进犯辽沈之地,并占据了那里,十几万当地百姓南下,而朝廷一时之间焦头烂额,一方面要整合军队防备敌人继续往南进犯,另一方面朝堂上几个党派正斗的如火如荼,根本顾不上这些灾民,正好给了颜思齐机会,或骗或拐带,运来了一万多人。
“少爷,外边有个人自称是大爷那边来的,有事求见。”张志和把手中这份笨港提议修建连通两地道路的建议放下。
“带他进来吧。”这大哥又有什么事,他那个官当的,人家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自从他当上福清知县后反倒是让家里给掏了不少银子。
“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这叫小伍的护卫张志和很熟悉,本就是泉州那边安排给大哥一家的护卫之一,而且每次大哥有事都是他来传话,一来二去想不认识都难。
小伍拿出一封信交给张志和说道:“大爷怕小的记不住,把要说的写下来,都在这信里。”
打开信件看了一眼,张志和眼皮直跳,这一张口就要求给他送一万石粮食,还真把张家当做大明的国库了,这福建招了灾连朝廷都没急,他一个小知县倒是先着急了起来。
“福建这次水灾真的损失那么惨重?”看完信件张志和问小伍道。
“回少爷,确实损失惨重,许多地方不但房屋农田被大水冲毁,一些地方连百姓也死伤惨重,有个村子整个村被山上的塌方给埋了,单单福州听说有十几万人无家可归,官府开仓放粮但也顶不了几日。。。”
小伍把他自己知道的情况和张志和详细的说了一遍。
这福州仓不可能就这么点粮食吧,连朝廷的赈灾款都等不到就没粮食了,估计又是那些人乘机囤积奇居,不肯把粮食拿出来,等着涨价呢。
张志和一边踱步一边思考,一盏茶功夫后对小伍说道:“你和大哥说,粮食我可以给他,但是我只救济福清县内,至于其他地方我可没那个能力。”
小伍走后,张志和把人叫进来“你安排人把这两封信分别送到笨港的吴队长和南口镇,交给我二哥。”
张志和看着门外一阵冷笑,既然你们喜欢发国难财,那就让你们来次大出血,顺便还能让张家插足粮食生意。
三天后,一支几十艘千料级的船队便浩浩荡荡的驶出港口,向着南方而去。
福州城外聚集了好几万周边受灾百姓,从昨天开始官府的施粥就开始清淡的照得见碗底,城内的粮价平时只要一两五钱一石,现在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而且只卖小半个时辰就挂出售完的牌子。
第二天就直接涨到四两银子,一天一个价。
临近中午的时候,粮食价格已经涨到五两一石,张家的香料店内,刘管事对店内的店员说道:“可以了,你们把粮食摆出去,就挂三两一石的价格。”
张家这边招牌一挂,原本在其他粮店排队卖粮的人听到那边的粮食只要三两,马上拿着粮袋向着张家的香料店跑去。
其他粮店的掌柜看着刚才还人山人海的门口突然全部跑了,便让店里的小二快去看看怎么回事。
没多久店小二便跑着回来说道:“掌柜的,不好了,张家那个香料店也开始卖粮食,而且只要三两一石,所有人都去了那边排队买粮了。”
掌柜的听完后一阵怒气,张家你一个卖香料的掺合什么,而且还把价格弄得这么低,这不是故意捣乱吗。
“你到那边守着,看他们什么时候买完,我到要看看他们有多少粮食可卖。”说完怒气冲冲的进了店里,其他粮店的情况也如他一样,都在等。
可这一等就是天黑,张家那边依然还有粮食在售,这时那些粮商有些着急了。
第二天张家依旧是三两一石的价格在出售粮食,而且一卖就是一整天不见断货。
。。。。。。
“这该死的张家,让我一天一粒粮食都没卖出去,相信大家都和我差不多吧。”
福州城得月楼的一个包厢内,十几个粮商开始抱怨张家不懂规矩,让他们一整天都没有生意可做。
蔡东来咳嗽一声打断了其他人道:“都安静吧,我今天请你们来不是听你们抱怨的,各位都是福州府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别跟受气的小媳妇样就只知道抱怨,该想想这事怎么解决,总不能就让他张家一直这样破坏了我们的生意吧。”
蔡家才是福州府最大的粮商,他家的粮食生意几乎占据了这一带的四成,而且蔡家和福州知府还是亲家,官面的力量也够硬,蔡老爷发话,无人敢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