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收一个少年为女婿的事不胫而走,不多时日便传遍了整个河东郡治下二十县。满城风雨,人们众说纷纭,版本不一。
有人说这个少年武艺超群,也有人说这个少年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还有人说这个少年一人单挑太守董大人麾下的众位将军,横扫千军。
但是所有版本相通的是这个少年出身寒门。
本来在颁布招贤令后依旧是门可罗雀的河东郡太守府,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可谓是门庭若市。天天都有一大堆的人前来。
这个结果连始作俑者的董卓都是始料未及的。看着李儒那诡异的笑容,董卓百口莫辩。他当时真的只是想将女儿嫁给高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论他如何解释,李儒都是嘴上说明白,可是他之前那诡异的笑容一点也没有变化,显然是不相信他的说辞,气的董卓差点想将自己这个爱婿暴揍一顿。
可惜,前来投奔董卓人虽然是多了,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却没有几个,这让董卓还是略微有些失望。
尽管在董卓心底里认为,这次单单得到了高顺一人,收获便已经非常大了,可是这种事关人才的大事,谁会嫌多啊!
这让董卓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底子声望还是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相比,甚至连当初的落魄的曹操都比不了。
当初曹操逃出洛阳在老家招兵买马的时候,本族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相当生猛给力,每人直接带着上千人马就来投奔,曹休听说曹操招兵买马,更是带着老娘从扬州一路跑到了陈留来投奔。再加上李典乐进等人,这都是替曹操打下江山的坚实班底啊。
再看看换成自己这儿,花费这么大的劲居然只来了高顺这么一条大鱼,其余的这些皆是阿猫阿狗之流。
其实这是董卓有些妄自菲薄了,他也不想想自己如今在哪?这可是河东郡,士族林立的京畿地区,他武夫出身自然很难得到这些人的认可。然而在西凉之地,他可是享有盛名的。
这日董卓正在大堂处理政务,毕竟快要过年了,得要赶在年前把事情处理完,好安安心心地过个好年。
这时李儒带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向董卓施礼毕,笑道:“小婿恭喜岳父大人!今日得一大贤也。”
董卓早就注意到李儒身后跟着的年轻人。当即立身而起,绕过案几,走到大堂中央,欠身行了一礼,道:“董卓见过先生,敢问先生名姓?”
“在下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氏。此番闻董公大义,特来相投。”青年忙回礼道。
这时李儒介绍道:“伯侯乃孝武皇帝时御史大夫长孺公之后,长孺公之子敬侯延年公,乃孝昭皇帝陛下御史大夫,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伯侯亦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其智计胜儒十倍,实乃麒麟之才也。”
董卓一听,颇为吃惊。这杜畿是谁他还真不知道,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多他都耳熟能详,文臣谋士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刚才李儒说的这杜畿的祖先杜周和杜延年父子,《史记》、《汉书》皆有记载,他却是知道的。杜周乃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曾为张汤属下,据说后世唐朝的杜甫和杜牧便是他的后人。杜周之子杜延年,因阻止上官桀谋乱有功,封建平侯,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历仕汉昭帝汉宣帝二朝,长期主管朝政,死后谥敬侯。
当下董卓不假思索道:“不知先生乃敬侯之后,恕卓方才失敬了。方今天下动荡不安,卓有心匡扶社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先生有此大才,还望助我,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瞒董公,在下一年前受京兆尹所召,任京兆尹功曹。可惜朝政黑暗,民生凋敝,畿本欲辞官回家。今得知董公招贤纳士欲匡扶社稷,这才前来投奔董公麾下,愿为差遣。”
董卓一听,不由大喜,这还是个有一官半职的来投靠自己。便道:“如今某家治下安邑县令一职向来空缺,一直由文正兼领,如今伯侯来了,我当奏请朝廷以伯侯为河东长史,领安邑县令。不知伯侯意下如何?”
杜畿听到董卓要以自己为长史,更是兼领河东郡治安邑县令,不由得大喜,不想自己才刚来投奔,董卓就委以如此重任。当下喜极拜道:“多谢主公,一切但凭主公安排。”
“伯侯不需多礼,快快请起!”董卓笑着扶起了杜畿,道。
董卓如今也是颇为高兴,之前还对手下没有贤才投靠而闷闷不乐呢。如今有三公之后来投,想来自己的声望也会因此而提高的,到时候有更多的贤才前来投靠,离自己的目标也就更近一步了。
……
河东郡城外大军校场。
此刻,董旻和华雄等人都在校场之中演练士卒。
河东郡乃京畿重地,之前董卓也不敢招募太多兵马,以防朝中那些御史们没事参奏他一本。如今河东的兵马只有一万余,其中三千骑兵还是董卓从西域戍己校尉迁任河东太守的时候从西凉带来的西凉铁骑。其余的都是步兵,毕竟河东不像西凉,马匹那么容易买来。
虽然董卓最近下令招兵买马,可是年关将至,又有谁会来在这个时候参军呢。
此刻董卓身着幽森寒光的漆黑铠甲,身披白色虎皮大氅。胯下的西凉汗血宝马,可日行千里,名曰黑麒麟。威猛高大的身躯执剑策马立于大纛之下,仿若一座大山般屹立在那,雄浑而壮阔。
左侧的董旻全副黑色的披挂,右手按剑跨立在马上。他身为河东都尉,统领河东所有兵马,自然是意气风发。
董旻左侧的董璜同样甲胄在身,黑袍黑甲,跨在马上。
校场两侧,万余大军分列两阵,持戈握枪,鳞次栉比地列阵而立。大阵严丝合缝,宛若一体。军阵内刀光剑影,甲兵之气森森。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紧紧盯着校场中央。
校场内,华雄纵马扬刀,力战徐荣和高顺二人。
只见华雄一骑当先,双腿一夹马腹,胯下的西凉大宛马飞奔而来。借着马势,华雄横刀扫过,刀势如白虹贯日,异常骇人。徐荣连忙持枪挡住,结果华雄来势太猛,被震得战马后退数步。
四周的士卒见得华雄如此勇猛,皆举兵齐呼。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这边高顺见徐荣吃亏,策马赶来,扬刀朝华雄后背劈来。华雄忽觉背后寒光闪现,急忙回马一刀劈开。快马离开战场,调转马头,三骑对峙两边。
高顺和徐荣对视一眼,两人不由苦笑。合他们二人之力,却只能跟华雄打成平手。
二人此番却是钻了牛角尖了。
华雄作为董卓麾下的第一猛将,跟随董卓征战十年,经历大小战阵数十次,虽不说身经百战,但也是战场经验丰富,自然不是久疏战阵的徐荣和初出茅庐的高顺二人可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