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朝鲜战争中损兵折将、失地千里,使日本朝野震惊。
被全歼的第2师团是日本最早组建的七个老牌师团之一,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它与遭到重创的第6师团都是属于日军精锐中的矫矫者。作为第二梯队的驻朝鲜第19、20师团虽然稍次了点,但在二战前都是日本陆军的支柱之一。
关东州之战的灭亡之速和朝鲜战争的失利之快,让日本军界也感到措手不及。现在的日本在丢失掉苦心经营多年的东北之后几乎又回到甲午之战前的局面----除了台湾还在日据下之外。
现代战争,打的是资源和工业,拼的是经济。日本以一隅小国,尤其在丧失东北丰富的煤铁资源后,国家战略更是利在速战而非僵持----老实说,日本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真的是仓促之急,也并非政界所期望,而是由关东军一撮将领鼓动的带有很大的赌博成分的挑衅。
只是不幸的是,已渐渐强大的张汉卿中国勇敢地接受了这次挑衅。从中日国家力量的对比来看,这场关乎国运的赌博在起跑线上日本已经输了。
田中义一内阁骑虎难下:求和,在国内民众复仇的高昂气氛下,这种想法只能在脑袋里转转了,他不愿见不到明日的太阳;再战,注定是一场无望的战争,而且升级到什么程度,还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陆军部的高层一直施压要向“罪恶”的中国宣战,但是大藏相对国家财政状况的担忧也让他不得不再三掂量。因为一旦宣战,按照国际法,日本将无法继续获得外国在亟缺的战略物资如石油、钢铁等的供给,其巨大的后果,则是日本的军事工业生产会迅速衰竭,从而直接输掉这场战争。
不过,普通平民对此的反应却甚为激烈。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以其蓬勃生机一跃成为亚洲强国,特别是在连续打败清帝国和沙俄帝国之后,无论国家还是民众,膨胀的心态已经不能容忍输掉这么一场战争,尤其是当日本奉行的“脱欧入亚”政策使日本国民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人上人”了。
怎么可能输给支那?前段时间还骑在它身上作威作福的日本人始终想不通。当然,日本政|府刻意隐瞒了关东州和朝鲜的战场形势、特别是日军损兵折将的事实。为了给国民打气,像往常一样,四个师团被歼的事并没有公之于众。
所以大家都认为中国在关东州和朝鲜对大日本帝国展开了攻击,所以,“教训一下支那人”的想法便理所当然地出现。除了要求向国外增兵,他们还向在日中国人发动了袭击,引起一场场骚乱。
“下克上”本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征,已经开化的民众在首相府门前表达了愤怒之后,又打起了中国驻日公使馆的主意。“把支那公使拉出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已经丧失理智的部分民众迅速把矛头指向东京公使馆。
作为顺民的传统,其它犹豫着的人们也在这群人的引导下迅速充满热情,他们一路高歌,气势汹汹地向中国公使馆挺进。
这一切,日本外务省都很清楚,也决意用“民意”的力量展示肌肉给中国人看。所以,外务省不但不阻止,还假惺惺地通知公使馆:“鉴于我国人民的愤怒已经无法遏止,为防止非常事态的发生,请贵国关闭使馆,以防冲击。”
对此,中国驻日公使许世英早有预料。人民军各级常委会已经牢牢控制了政权,他这个安徽省长也顺应“潮流”,主动辞职。
他并非对人民党有意见,而是大势所趋,人民党的这种紧紧控制权力的作法,是一盘散沙的中国现阶段需要的。对加入人民党不感兴趣,不代表他不认可这种局面。
但是张汉卿并没有浪费他的聪明才智。对这样一位在安徽有着显著名声的官员,即使控制政权的需要而不能使他仍居高位,他仍是统战的重要对象。在进入国会担任参议员还是驻外公使上,许世英选择了后者。于是,经过短暂的“培训”,他担任重要的驻日公使职务。
张汉卿用他,也是看重他身上的浩然正气。在安徽主政时对实权派军阀张文生、许联甲拥有刀兵之利都没能让他屈服半步,外交最激烈的前线,正需要这样人的坐镇。
许世英不辱使命。年届花甲的他在中日关系最恶劣的时候做了公使,他感到担子上的沉重。人民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从而让国人扬眉吐气,他又怎么会向其示弱呢?
在接到日本外务省转述警察的通知、提醒他事前关闭大门时,他淡淡地说:“中国大使馆人员不怕死,日本暴徒要侵入中国大使馆,听其自便,大使馆铁门绝不关闭!至于维持治安与否,那是日本警察的事。”
后来示威队伍到了,中国大使馆果真铁门打开,躲在暗处引导的日本警察不得不再去“劝阻”试图冲击公使馆的人群,日本人因此评论说“这个矮子,浑身是胆!”
尽管前线损兵折将,日本政|府却没有宣战的意思。宣战就是你死我活、没有调和余地。日清、日俄战争都是打归打,谈归谈,日本政|府准备此次也这么做。
张汉卿同样不想宣战:在国家力量还很薄弱的情况下,一旦宣战,则中国势必无休止地要和日本分出胜负,战争的扩大势不可当。在此时,虽然中国的空军力量值得一提,但面对相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海军优势,漫长的海岸线是中国的硬伤。
当然无论战争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的中国绝对不会输于日本----这是一定的。不过能够不伤害刚刚起步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
英美两国能够在中国渐渐崛起后仍然能够拥有在华南华东的经济政治特权,是张汉卿特意留下的一颗棋子。只要广州、上海、天津等租界在,日本顾忌于英美法等欧美列强的存在,就无法对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战役,从而达到部分保全的目的。
人民军在北方的几次大战胜利后,张汉卿按照酝酿已久的构思,果断进行了一系列令各方都琢磨不透的决策:一边对平壤的日军第6师团余部进行凌厉的攻势,一边却向临津江前线的第3兵团下达了停止向南攻击、主力立即向西切断平山之铁路枢纽的命令。
第3兵团的王永盛、郭希鹏两位正副司令兼军长对这个命令非常不解:在重装武器尽弃后,眼看得对面的日军已然兵败如山倒,龟尾旅团以不到5000人之败兵是无论如何不能阻挡人民军继续拿下平康、玉洞里并逼近北汉江的。
战争形势已经向着绝对有利于人民军的方向在转化,在日本国内援军未到之时,一鼓作气拿下整个朝鲜并非不可能。当然,朝鲜人民军司令部的目的是全歼平壤守军----在平山被断后,人民军则有机会威胁平壤通向汉城的重要城市沙里院。
但是如果人民军能够继续向南突破----机会是非常好的,整个汉城方向已无足够的阻碍,如果汉城得手,对平壤的日军来说,仍然是一个瓮中捉鳖的场面,而且这个“瓮”变得更大,对人民军将来的军事展开更有利。
两位司令不约而同地向朝鲜人民军司令部回复了电文,提出了对现在局势之意见。但是戢翼翘决断地表示,要严格执行这个其实是由总参谋部直接下达的命令。
少帅治军严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不解,第3兵团还是严格执行了战场纪律,全军休整,唯一的好处是此举给因快速行军带来的后勤困难减少了很多压力,这道命令成为后勤部门的福音。
相比东部“其乐融融”的场面,平壤方面却战火连天。
第1、第2兵团合兵一处,给固守在平壤的日军以毁灭性打击。驻守在烟台的人民军第1海军陆战旅也在几乎全军出动的渤海舰队护卫下向南浦港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登陆战,配合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并在11日凌晨占领该城。
南浦濒临平壤,在大同江入海口的北岸,是平壤西通海洋的门户和外港,相距仅70km,有铁路和公路相连。它也是朝鲜西海岸最大的天然良港,是朝鲜西部的最大港口。在后路被阻后,日军唯一寄希望于海上突围的道路也被封锁了。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第6师团和第19师团残部的士气。节节失利的日军给朝鲜人民军的感受是,这是一支组织严谨、战斗力极强、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集合。虽然由于战略战术的失利导致一系列挫败,但是军人的勇气未受到丝毫影响。
此时的这两个日军师团,还是原装的由现役士兵组成的第一等师团,战斗力最凶悍。寺内和福田中将师团长也都明白,在朝鲜战场打到这个份上,日军已经是大败了。
但是为了能给援军以时间,让日军在南部朝鲜能留存最后一块根据地,平壤的日军要尽全力拖住人民军南下的步伐,即使玉碎也是值得的。
人民军虽然占据人数和火力上的优势(日军除第6师团之第11旅团为满编外,第19师团残部之第37旅团为保存实力,已经在战场上将辎重及大部分重武器如重炮等全部丢弃),却也在日军浑不畏死的打法下苦不堪言。
往往是每清除一个中队(日军的标准中队为181人),也要付出上百人退出战斗(战死或战伤)的代价。即便这样,肃清平壤外围大同江与南江之日军也花费了一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