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东北渐渐有钱了,张汉卿开始提出一项看起来雄心勃勃的计划:教育。

他的计划是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教育体制:东三省均由政|府导入五年制义务教育,每个乡镇至少需普及一所小学校。同时因经济能力所限,缩短大、中普通学校的学时年限,广泛设立职业技能学校,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员;重点筹备建设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座大专院校,并扩大东北师范大学的规模。为了说明人才培训的持续性与困难,张汉卿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二十世纪教育史上的名言。

对已经见惯了他层出不穷的新鲜主意的奉天人而言,这无非是少帅又一次出人意料之举而已。但对手握重兵的奉系高层、特别是军队高层而言,还是像卷起了一阵旋风。

因为如果教育经费投入多了,在军队上的力度便不免相形见绌。很多统兵将领都认为不如趁此良机多养一些军队,这样便可以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远不如拿这些资金买|枪买炮来得有意义得多。

不能怪他们的眼光差,而是被思想局限了,他们根本不会相信所谓“知识的力量”,不相信不知所云的数理化能够转化成他们所亟需的枪和炮、甚至比枪炮都厉害得多。他们信奉的是有军队就有了一切。

张景惠就对张作霖说:“对少帅这个想法,我是不赞成的。大帅搞教育,不能说不对,只是现在的时候不对。我们的好多军队连像样的大炮都没有,这叫他们怎么再打仗!我的看法是,大学要搞就搞些,毕竟军械这一块用得着。但是什么义务教育就算了吧?哪有上学不要钱的道理!”

可是张汉卿却坚定地说不。

在前世历史课本中知道:从现在起到二十年代末,是中国最应该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个时期整个世界普遍厌战,国际和平氛围极有利于中国。少武装一个师的兵力对奉系的强弱并不造成重大影响,投资在教育上却能给东北的大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后劲。而且通过他的努力,现在的奉系已经比正史上强大的多。

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没有一个现代工业强国不是靠教育发家的。欧洲的文艺革命使彼国人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隅之隔的日本,因为普及义务教育而跃升为亚洲第一流的国家。

以现在中国的国情,让老百姓拿有限的钱来让子女上学,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读书,在古代一直都是士绅的专利,有限的寒门出贵人是不能够让全体国民的素质整体提升的。

张汉卿是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也认可后世太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要想以科技兴国,没有一大批接受过基础教育底子的国民,是很难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后世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大国,一代又一代受过良好教育(至少是高中生)的贡献必不可少,他们支撑起中国梦的天空。

穿越后的张汉卿大胆在卫队旅(师)中起用学生军并培植大量学生军官,使军队风气大改。不同于其它军队的“当兵吃皇粮”的诱、骗、强征,卫队师和第一师的学生军官都是为了强大中国的理想而主动加入的,这种动机决定了他们在军队的吃苦程度、带兵理想和忠诚度,这些都在缓慢但坚实地转化为战斗力。在经过剿匪的实战检验后,他们交出了完美的答卷,连张作霖都为之吃惊。

而张汉卿所招募的那些“文化”人,其作用一点不亚于军队所带给他的。王永江、刘尚清、莫德惠、王树翰、吴家象、张惠霖、朱光沐、韩淑秀…都是张汉卿钦点或者是亲自挖掘的;杨文凯、于翱舟、薛广森…都是他立足东北以抗衡关内局势的栋梁。

所以当张汉卿和他谈及为给东北发展储备大量人才而需要兴建大学与技术院校时,父子俩一呵而成。其实要论知识的作用,大老粗张作霖比张汉卿的认识并不逞多让,反而更加激进。

两年前,张作霖仅是奉天城内小小的第二十七师师长,便专门上书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整顿的措施,建议对学校加强管理。当是时,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是极到位的,他虽说握有重兵,但无论如何与教育是扯不上边的。

综合几个谋士的意见,张作霖在条陈中首先指出,奉天办学存在两大弊端:一在糜费过多,得不偿失;二是教授不得其人,仅是坐拥虚名,缺少实际才干。另外,他还提到,办学偏重于高等小学,忽视初等小学,使师范毕业者不愿到初小就教。初小既缺乏良师,而毕业者亦无从升学。

张作霖的条陈引起教育部、国务院乃至大总统的高度重视,肯定该条陈所指皆为症结所在,大总统命国务院将该条陈转交教育部查照。

对于第一条,教育部回复“已于本年二月十九日通令各省斟酌地方财力,体察人民生活状况,竭力撙节,以杜虚糜”。对于第二条,教育部批道:“现在小学之必待整顿,亦诚刻不容缓。整顿之法,当从力节糜费,严定教员、管理员资格入手。庶使不能胜任之教员、管理员得以大加淘汰,于教育前途乃有澄清之望。”1915年4月9日,教育部训令各省民政长遵照办理。教育界闻之欢欣鼓舞,却不知此训令源自于一个远在东北、并素有“土匪”之名的赳赳武夫所倡导。

关外的教育普及程度同等要差于关内,这是时代造成的。想想满清入关前还处于冥顽不化的状态,其酋长皇太极等人的兵法只是从《三国演义》中汲取知识,此后二百年基本上是荒着的,而关内则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

直到开始移民,东北的教育程度也是远逊于关内的,这是因为,能移过来的,基本上都是穷得活不下去的人“闯关东”,真正的诗书达礼之家,不至于活到这一地步。先天基础不足,让关外的教育之路更显坎坷。

越如此,老张越坚定了把钱入在刀刃上的决心。他幼年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辍学了,因为他得回家拾柴,帮母亲做饭打杂。他粗通文墨,难免会写错字、说错话。然而,有时候,这些差错,在闹笑话的同时,却往往会成为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

据说,以前大帅府的传达室门前,有一块“传达室”的木牌,他进进去去的时候,往往只看卫兵的军容风纪,不大注意其它地方。有一天不知怎么的,被他忽然看到这块标牌了,皱起了眉头,心里很不爽。下车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副官说:“就算咱胜利了,东北统一了,也不能骄傲呀,你看我大帅府门上,只挂了‘治国护民’的牌匾,也没有挂我张作霖三个字嘛。”接着,他转过身,再把前面的传达室一指,继续说道:“你再看看我们的弟兄,一个小小的传达室,都要挂上他傅连宝的大名,成何体统?”副官定睛一看,差点笑出声来,原来,首长把传达室看成了傅连宝,当成了人名!

闹了笑话,张作霖倒不以为忤。不过他想道若是战场上官兵们搞出这些名堂来,传达军令错误,可就是胜负攸关的大事了。所以在张学良等人的教育问题上,一向给予重点对待,不旦让张学良学习时髦的英文,招聘了许多家庭教师培养他多方面的才能,还安排了奉天大儒金息侯做他的专职老师。

进入民国,私塾式的旧式教育已经被新式学堂所取代,可是奉天缺少能够教书育人的老师。怎么办?于是1917年1月,张作霖以个人名义致电教育部,请设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教师。但教育部回电以“于国立学校计划有关”为由,没有批准。当时的国力有限,国家在各省设立多所国立师范学校,奉天根本不在名单内。

但张作霖没有气馁,继之于3月直接给教育总长发去咨文,进一步强调在奉天省设立高等师范学校的必要性。由于张作霖的积极争取,教育部才初步同意将计划之内的最后一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设在奉天。

这是那个年代东北唯一的师范大学堂,即后来的辽宁师范大学,这是史实。

张作霖出任省长后,不忘初心,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看到省长如此重视教育,已停会两年多的奉天省议会马上重新开会,专门研究奉天的教育问题。

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各省教育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张作霖认识到,必须把教育经费问题当作首要大事来抓。为此,他于1916年10月28日,训令各道尹(市长)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四成,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两年后的12月,他再次重申这个比例,表示“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

其实明白人远不止他一个。奉天教育界的名人谢荫昌对张汉卿的要求极力赞成。他在奉从事教育多年,深得张作霖信任,被任为奉省第一任教育厅长。他曾多次说过:“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举办大学来培养各方面人才,是为当务之急。”现在财政状况稍有改善,他赶忙附和。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1918年12月1日,奉天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开学典礼上,奉天政务厅长史纪常前往宣读了张作霖的祝词。

时至今天,师范类院校学生免收学费,每月还有补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张作霖时期,奉天的师范学校就已免收学费了,而且还发给伙食费,这些费用全由奉天省政|府买单。人们常说,“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奉天的师范学校不仅有免费三餐,而且标准还不低呢。例如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伙食早餐为大米粥、咸菜;中午大米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饭四菜一汤,皆为素菜。星期六午餐改善伙食,有坛肉、木须肉、烧黄花鱼、烩海参等。另有其它如奉天高等师范学校,伙食也非常丰盛。

奉军将领们大多是和张作霖一起出生入死的山林草寇,打仗容易,读书却难,他们哪里知道张作霖的大志?有道是武打天下文治国,在张作霖看来,手底下没有几个得力的文臣,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草头王。

作为一名靠武力打天下的大军阀,能从购买|枪炮的钱款中拨出大笔经费来办教育,确实让人刮目。虽然这其中张汉卿出力最著,无论如何,张作霖多少还是懂得一些教育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这也是奉军在他带领下能够越走强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张汉卿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还是有经济基础的。靠着出售余粮以及各方面资金的整合,奉系完成了原始的工业化积累。加上东北的经济基础确实在全国都是最好的,地广矿藏丰富,之前等于是坐在金山上无所作为,现在一旦暴发,便是一个惊人的力量。

而且张汉卿深知从现在起到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整个世界大势都是向和平转化。随着一战的渐进尾声,缓过劲来的欧美列强重新强化了对华的关注,让日本想独占|中国的野心遇到了相当的挑战。这是他敢于把大笔资金投入工业化和产出见效慢的教育的原因,虽然也有欺凌和侮辱,但好歹给他争取到了时间不是?

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古老的中国逐渐在东北焕发了活力,它是潜移默化但又实实在在地进行着。在1919年初,奉系政|府财政赢余即达到1亿5千万(银)元,实现了空前的好年景。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四合院:傻柱的别样人生全球御兽:我能看到进化路线!奥特曼:开局变身迪迦网游之天地漂亮炮灰[无限]新明崛起我的女友来自扶桑开局驾驶机甲拯救地球我的标签有属性加成全球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