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册立太子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边地的动乱没有影响大唐的繁花似锦。

棉花在关中推广开来,成了经济作物。

纺织业即便在后世也是支柱型产业。

衣食住行,衣排在前面不是没有道理的。

百姓手中有了闲钱,自然就想添置一两件体面的衣服。

大家都能花钱又等能赚钱,经济自然就搞活了。

棉衣棉被的出现,稍稍解决了北方的冬天寒冷之苦。

而棉花比大麦水稻的适应性强,干旱半干旱地区都能种植,对土地肥力的需求不高,只要有足够的日照,和极少的水源,就能漫山遍野的疯长。

大唐的田地按照水源多少分为上中下,通常下等田地就可以满足种植棉花的要求。

最适合夏绥、河陇、朔方、西域等地。

一开始只是皇庄种植。

后来河陇百姓跟着种植,接着就慢慢推广开。

由皇庄统一收购,做成棉衣,供给北地戍边的将士们。

一些退役的将士,把破旧的棉衣卖到市面上,瞬间就引起了民间的风潮。

棉花产量逐年升高,给朔方、河陇、夏绥等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些商户看出其中利益,开始在中原、山东、河北等地大面积种植。

朝廷不得不颁发法令,上、中田地必须种粮食,才稍稍遏制了这股风潮。

南方倒是影响不大。

一来南方气候温润一些,二来南方桑树、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棉花。

治国,其实就是治理经济。

玄宗崩了,归根结底是均田制名存实亡,国家财政到了临界点,为了甩包袱,大肆设立藩镇,让节度使自己搞钱养军。

节度使制度没错,适合当时的形势。

既能维持对周边异族的军事优势,又能减轻大唐的财政压力。

但需要极高的政治手腕驾驭。

玄宗晚年天天跟杨贵妃床上搞音乐,鼓瑟吹箫,朝政上用人不当,国是日非,朝廷压不住地方,自然就玩脱了。

德宗启用杨炎,改革均田制,实行两税法,为大唐续了一百三十年的命。

当然,什么事都讲究一个此一时彼一时。

藩镇适合玄宗朝早期的形势,但不适合现在,一百三十多年的藩镇节度使,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逐渐演化为地方割据势力。

其实国家的衰弱和强盛,经济数据是最直观的表现。

国库有没有钱,地方府库有没有钱,每年收上来的财赋,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一目了然。

李晔放开政权,却设立转运司和金银行,牢牢抓住财权,道理便在此。

掌控经济命脉,就掌控了大唐帝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无论李晔服不服老,精力一年不如一年是真的。

朝廷、民间都在激烈议论着储君人选。

几个长安的皇子皇孙也在暗中较劲。

自古围绕在皇权身边的斗争不可避免。

新一轮的夺嫡之争眼看着又要拉开序幕。

裴贞一与张清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角力,后宫鸡飞狗跳。

朝廷将吏又开始站队。

教训再大,也没有利益大。

站队站好了,立即能平步青云。

张承业、韩偓等老臣忧心忡忡,却因李祎的原因不敢再劝。

只是偶尔的旁敲侧击。

君臣默契这么多年,李晔自然心中有数。

于天兴九年春祭拜天地之后,正式册封昭明国王李祐为太子。

其实这么多年,李晔也在吸取教训。

把太子留在长安,等于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各种势力的裹挟,稍有不慎,就铸成大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在朝廷也是一样,有多少利益就会有多大的漩涡,太子是向前走的,身后自然有很多人推着。

而把李祐放在昭明国,一来是让他远离长安风口浪尖,省着天天和自己在长安大眼瞪小眼,迟早瞪出问题,二来是借昭明国练练手,培养自己的班底。

如果能处理好复杂的中亚局面,也就初步具备了君主的潜力。

李祐在昭明国的表现,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守成是够了。

李晔这么多年打造的帝国上层建筑,只要李祐不是倒行逆施之辈,大唐帝国就能稳步向前。

更何况李祐在军略上颇有见地。

一个懂兵法的皇帝,不至于太差。

李祐除了大唐帝国的太子,和昭明国王,还有一层身份是黠戛斯女婿。

对漠北具有天然的统治权。

不难想象日后黠戛斯与大唐的关系会更紧密。

草原实在太大了,从辽东到东欧,从漠南到西伯利亚,广袤无垠却处处相连,一个不注意,就会崛起一个部族。

盟友也罢,走狗爪牙也罢,大唐需要通过掌控黠戛斯而掌控草原。

所以没有比李祐更合适的了。

尽管朝堂上的清流们对新进的黠戛斯太子妃大为不满。

但李晔力排众议。

一个黠戛斯太子妃带来的嫁妆,他们是不会想到的。

华夏向来追求文化认同,西方才是种足歧视的策源地。

取黠戛斯公主,总比让大唐公主出去和亲强吧?

朝堂上争论了一番,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不立李祐,其实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在长安的几位皇子都不够格。

有几个皇孙倒是不错,自幼在尚学进修,年岁稍长便在军中历练。

此番征蒙兀,就有李祤的长子李济,李禔刚满十六岁的长子李涯。

李晔定下制度,宗室子弟只有在尚学毕业,在军中历练三年之后才能封爵。

若不想太辛苦也行,王爵是没有的,可得一个“公子”的虚爵养老。

清流们反对,但民间却津津乐道。

对这个黠戛斯太子妃充满了好奇。

大唐风气一向开放,普天下各族人纷纷涌入长安,民间早已见怪不怪。

立了太子,朝堂上人心渐渐安定。

不少在长安不得志的文人直接跑去河中效力,算是提前下注。

引起了第二次迁徙的高潮。

以往明里暗里从河中往中土跑的世家,这一次看到了巨大的机会,沉下心来,在河中落地生根。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跟节度使一样,世家大族放在外面就有积极作用。

他们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能量,只不过用错了地方。

虽然比较容易长成蛀虫,但在河中,反而成了华夏文明的坚守者和推行者。

什么事情,只要走出去,格局就不一样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最强纨绔最强纨绔网王之最强装逼系统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斗战神皇剑斩妖魔脚踏邪祟从刽子手开始斩妖除魔许仙不是剑仙我在综武世界修仙才不是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