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棠溪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哪借剑?
难不成真要随便拿一把剑?
如果何问足够强,普通的剑自然可以。
如果是谢周亲自前来,哪怕只拿一把木剑,李棠溪都毫不怀疑谢周会取胜,可问题是,何问不是谢周,他哪里来的信心?
“我是青山弟子,自然从青山借剑。”
何问接过剑鞘,把纯阳剑放了进去,再背到身后,看着李棠溪理所当然地反问道:“不然我还能从哪借剑?”
李棠溪闻言,望了望方正桓和辛词,二人一个背着青山律剑,一个却是也没有佩剑,他不解道:“青山律剑?”
何问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说道:“我可用不了律剑。”
李棠溪正欲追问。
张狂忽然出声打断了二人的交谈,沉声问道:“还要等?”
何问抱拳一礼,带着歉意说道:“已经在路上了。”
这话一出,又有很多人奇怪,剑不是人,怎么个在路上?
但张狂并不好奇这个问题,他更关注时间,这一连串的事情让他很是恼怒。
他轻喝道:“多久?”
何问平静回答,“不久不久,很快的。”
徐景出声道:“还请何掌门再快一些为好。”
何问点了点头。
忽然,他像是感应到什么,挑了挑眉,转身走向崖边,大声道:“剑来!”
——————
“剑来!”
空谷传声,回音绕山,一遍遍地落在众人耳中,让人为之震颤,继而心生不解。
剑来?
何问的对面只有空悠悠的山谷,剑当从何处来?
一些个不喜欢青山的人压低声音,阴阳怪气道:“怎么,黄河之水携大河之剑,要从天上来?”
这人说的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据说在纯阳剑仙之前,还有一个剑仙,他出身圣贤城,六岁便读尽圣贤书,其后,他心向道门,用三年看遍天下道典,再之后,他出门远游,足迹落满万里江山。
三十岁时,他游学归来,开始有人传言,他行过千万路,阅尽天下书。
这不是捧杀,他确实称得上如此。他能与道门论道,能与儒门论书,能与法门论治,能与佛门论禅,有人说他什么都会,什么都懂。
直到有一天,别人问他:“你会剑吗?”
他怔了怔,不确信地说道:“应该会吧。”
那人笑了,把这段对话传了开来,于是很多人都笑他,读了三十年书的书生,就算读尽天下书,又如何会剑呢?
第二年,黄河决堤。
河水滚滚而下,他站在了滔天的巨浪前,站在了数百万民众前。
他想消了此难,于是他大喊一声,“剑来!”
下一刻,青天之上真的飞来了一把剑,被他握在手中。
这是他第一用剑,但天灾在前,他一共只出了三剑。第一剑救人,第二剑断水,第三剑堤成。
人们想起了他那句话。
应该会吧。
他当然会,圣贤书中自有圣贤剑,道典中自有道门剑,他看了便记住了,握剑在手,便会了。
从那之后,他身上多了一把剑。世人欲称这把剑为大河剑,他不喜欢,改名青莲,他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呼,青莲剑仙。没有人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甚至后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青莲剑仙,但所有的典籍都是这般记载,那一声剑来,也成了千古绝唱。
今天,这个青山的少年掌门站在崖边,亦喊了一声剑来,会有剑来吗?
山谷幽深,甚为寂静。
暮色开始显露,远处一片灰暗,那声剑来渐渐隐没在群山中。
时间点点流逝。
“快看!”
人群里忽然响起数道惊呼,天边不知何时冒出了一个紫色的光点,越来越近,带着盎然紫光,朝着这边极速飞来,不多久,便停到了何问身前。
这是一把剑。
在紫色的剑气环绕下,它的剑身格外古朴和幽然。
所有人都认识这把剑,它一直都在青山。
可在今天,它听到了何问的召唤,所以它向这边赶来。
沂山恰好在青山的东方。
正如它的名字。
紫气东来。
剑身轻鸣,它在何问身前欢快地飞舞了两圈,然后乖巧地落入何问手中。
何问仍背对着众人,他的锦衣随山风微微荡漾,偏瘦的背影看起来很是单薄,但落在众人眼里,却分外高大。
他需要一把剑,他喊了句剑来,于是紫气东来。
红叶眼里泛起星光,欣喜道:“公子好帅!”
“是挺帅的。”
李棠溪撇嘴低头,他承认自己确实是有些羡慕,转而没好气道:“他是不是对‘借’有什么误解啊!”
这哪里是借!
他是青山掌门,这本就是他的剑。
——————
“了不起。”
方正桓望向手持紫气东来的何问,忍不住心生赞叹,心道青山和沂山间隔这么远,何问却是能感应到紫气东来,比师弟年轻的时候还要更强。
至于年轻弟子们,男子多像李棠溪一般羡慕或心生不甘,女子则有不少如红叶一般,犯了花痴。
何问不知道这些,也顾不上这些,他不转身才不是为了装酷,而是这么远取剑,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连他都有些扛不住,只能暗暗叫苦,平复体内翻涌的气血。
“前辈,既然是夺剑,我不用再把纯阳剑交出去了吧?”
又过了一会儿,何问方才走了过来,看着徐景张狂古秋雨和楼东震四人,微笑道:“半个时辰对吗?我觉得可以开始了。”
“如你所愿。”
徐景平静回复,流风回身防守,归一猛然向何问刺了过去。
不是剑诀中的任何一式,只是很普通的一剑。
但对何问来说,并不只一剑。
还有一把燃着火光的烈阳刀,还有一把呵天斥地的轻狂剑。
楼东震和张狂毫不犹豫地同时出手,古秋雨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面对三位前辈同时的进攻,何问没有躲避。
他轻抚剑身,紫色的剑气随之翻腾,年轻且坚定的声音随之响起。
“青山和沂山,相距二千里。”
“此一剑,便名: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