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和这些投资商越聊越是深入,渐渐的一些说法就让一旁的两淮盐政使有些抗不太住了。
刘钰说的那些玩意儿,两淮盐政使不是觉得没道理,而是……太过直白、赤裸、没啥掩饰,过于功利。
虽然朝堂上下素来都知道刘钰说话自来如此,往往和朝中面上的一些仁义道德说辞对不上卤子,但在商人面前越说越“不掩盖”,两淮盐政使觉得自己最好还是给往回兜一兜的好。
这时候刘钰刚正说到了关于盐场建设修筑的事。
“盐乃国家要务,陛下对此也颇重视,是以特许你们出钱、厢军出力。淮河既有雏形,今年便拨出来六千人用。好在距离不远,也不需要花太多钱。”
在谁来具体施工这件事上,朝廷扶植财阀的意思已经很明确的,否则不可能用厢军来干这种事。
两淮盐政使闻言心想,自己这个江苏节度使,当真也就是个打下手的贰佐官。
陛下那边看来早就定下来该怎么办了,否则兴国公可是调不动军队的。
投资商心里算了一下,虽觉得成本稍高一点点,但也只能接受。
最起码在吃饭这件事上,用厢军就比雇百姓贵不少,厢军也是要吃皇粮的,皇粮的价格折算实质上是比他们自己买粮食贵的。
更别说施工期间的军饷之类,他们肯定没资格发军饷。
他们出钱,但军饷绝对不能是他们的钱;他们出粮,但军粮绝对不能是他们的粮。
这是掉脑袋的事。
“如此甚好,陛下圣恩,我等永世不忘。既然如此,那就越快越好,所需材料种种,大宗采购之事,是否也直接在承包范围之内?”
刘钰笑道:“这个就不用你们管了。所谓扶植,就该有个扶植的样子。你们出钱,这边大包。”
“如今情势,我也不妨和你们明说。不管是海盐还是井盐,朝廷官营都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但若官营,麻烦颇多。”
“你们也听说了前几年宝泉局铸钱工人合力罢事的情况。弄得朝廷很是不好看,工匠也多生怨恨。”
“这宝泉局,铸钱大事,肯定是不能交由私人的。但别的嘛……还是交给你们吧。”
“干活的怨恨,那也是怨恨你们,朝廷省却许多麻烦。居中调节仲裁,制衡一番,该办你们的时候办你们、该办他们的时候办他们。你们心里有点数就好。”
商人们连连称是,这事他们当然知道,毕竟是在京城闹出来的,沸沸扬扬。
大概就是朝廷铸钱的工场,有人克扣了工资,加上那时候西山煤矿出了事,导致煤涨价,工匠收入降低,生活难以维系,遂极度不满。
一个翻砂工,就组织工匠。然后有个磨钱边的不听话,后世的话就属于是匠贼了。
这翻砂工就和这个不和大家伙一起罢业的磨边匠干起来了,一不小心就给弄死了。
内贼一死,剩下的也就好说了,几个铸钱作坊联合起来,讨要工钱。
闹得颇大。
不过,这种事,对这些松江府这边过来的商人而言,实在是司空见惯了。
就算是没有京城铸钱工匠大抗争这件事,南边类似的事,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有的是,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大顺贸易中心转移到松江府之前,广东那边的石匠、丝织、成衣等,早就组织了西行会,“西家”与“东家”对立。东家也组成了东行会,两边能商量就商量,商量不了就干。
苏州织工齐行叫歇、米贴补助运动、景德镇雇工抗争、松江府棉纺织业的踹匠端匠联合会等等,轰轰烈烈,这些大商人可是见多了。
而且不久前还刚爆发过一场教科书般的活动:一个纺织业踹匠,利用“大家凑凑份子,咱们找戏班子唱一场戏”为前期掩护,募集了资金,联络了信得过的弟兄,提前屯买米面,使得参与叫歇的同行没有衣食之忧,叫歇了半个月直接把雇主叫服了,答应涨钱。
京城铸钱局那边的“先打内贼”;苏南这边的“筹集资金预备粮食以长期抗争”这两大本领,都是自己悟出来的。
伴随着海运兴起,信息传递加速,还有一些有心人士以“痛斥、痛批、揭露这些人的狼子手段”为理由,跟糊弄傻子似的糊弄朝廷那些废物无比的地方官,将这些手段写在报纸上四处传播,齐行叫歇的技术交流日趋频繁。
如今这些工匠,倒是也非常习惯“献祭”领头的,换取自己的要求得到实现。
工匠,还处在“河神肆虐,把带头反抗的选为牺牲祭祀,献祭河神”的阶段。
朝廷,还是那句话,大顺朝廷连地主和农民的事都管不太明白,就更管不明白工匠和雇主之间的事了。
资方,是被大顺勤劳的百姓养废了、被大顺发达的手工业弄成可以坐地等着西方人送钱的水准,手段极糙,一丁点都没有承担统治阶级这个重任的能力。
这三方,真可谓是大顺自有国情在此之下的“旗鼓相当的绝妙对手”。
是以朝廷这边更喜欢和稀泥,也确实不想让太多麻烦事都找到自己身上,而且发现自己确实管不太明白。
加之觉得朝廷可以超然地站在小农这个经济基础之上,调和处置工匠和雇主这两个现在看来边缘的、根本不是主要矛盾的矛盾。管不明白就不不要直接管,而是让他们两边去斗朝廷居中调控。
这也算是大顺开国以来搞良家子制衡科举的惯性思维了。
其实再往前走,看上去似乎很像是奔着德国的路子上走了:皇帝用儒家大义假装是小生产者小农的皇帝;靠雇工小农小生产者和道德来吓唬资方;靠新时代的可怕吓唬小农小生产者和雇工诉说新时代的可怕;靠良家子军官团维系军队;靠扶植的财阀加强皇权对外扩张。
虽然实际上,因为土地问题、财阀集团和士绅集团割裂等因素,这条路是看似走得通,实则是完全走不通的。
不过刘钰要制造一种走得通的假象,并让皇帝以为是他这个天子自己找到了一条走得通的路,然后引诱着李家王朝一步步堕入无可救药的深渊。
如果皇帝认为前面是无可救药的深渊,他才不会往前走哩。
但如果刘钰不断地制造假象,让皇帝认为前面不是深渊,而是光明,那就不同。
这种假象可以被皇帝认可的关键,其中之一就在“劳、资”双方的矛盾上。
皇帝恐惧新时代、新事物、新的生产关系。
但刘钰不断引诱皇帝,说,看,其实可以“借小农雇工和儒家空想道德来吓唬资本、借资本饕餮的可怕来吓唬小农和雇工”。
即:你们这帮资,要不是皇权照着你们,你们就被雇工小农和儒家道德弄死了;你们这帮小农工匠,不要以为新时代多好,新时代是要吃人的,新时代给你们带来的只要破产和赤贫以及万劫不复,像刘钰那样的新时代领头人一直琢磨着把你们都弄没,多可怕!
皇帝是默许一些新思想传播的,但要点到为止,属于是“奉旨作乱”,互相吓唬,造成一种“除了皇帝能镇住,剩下的不管谁上台另一半都得死”的假象。
作为皇帝身边最“忠心”的“忠臣”,刘钰这时候更是借着这个话题道:“所谓不偏不斜、允执厥中,什么叫不偏不斜?便是【该办你们的时候办你们、该办他们的时候办他们】,就是说,需要制你们的时候,朝廷就是雇工唯一可以依赖的;需要助你们的时候……”
“朝廷就是正,不是说有一条正线,朝廷要站在正线上……”
一旁的两淮盐政使咽了口唾沫,赶忙轻咳一声,断了刘钰在那吓唬投资商的实话,赶紧往回兜道:“这个……呃……这个,国公的意思,是说本朝的盐政,要复唐时刘郑州之旧制,而尽除前朝盐政之大弊。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生产。也就是你们。”
“前朝盐政崩坏之始,在于有引无盐,遂至万历年间,不得不饮鸩止渴,乃至有囤积盐引、专门靠倒卖盐引赚差价的商贾。本朝就是要尽除此鸩毒,期间关键,就在你们这些生产商身上。”
“你们万勿辜负了朝廷的一片苦心,亦勿要辜负陛下的恩泽,当勉力生产……”
饶是这两淮盐政使读书颇多,通晓古今史政,也是绕了个好大圈子,才把在那说实话的刘钰给拦住。
刘钰嘴角略微一撇,笑了笑,便没再说话,而是任凭两淮盐政使将场面话说完。
反正刘钰之前已经说的够多了,投资商真正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和解释,投资商也配合着两淮盐政使,摆出一副惶恐圣恩的神情,听他把这堆场面话讲完,连连称颂。
等着话都讲完,这些投资商先行散去后,刘钰似笑非笑地问道:“林大人,你现在觉得,我之前说的干什么都是修修补补,还是浑说吗?”
两淮盐政使沉默片刻,忍不住自嘲一笑。
“国公,之前我说听国公一席话,只觉得之前三十年的书都白读了。现在实在是少说了,国公这是要让我觉得读了许多书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国公恕罪,这不是说一席话茅塞顿开的那种白读,而是说国公让下官的一片赤诚雄心都化为泡影了。”
“之前谈销售、现在谈生产。之前谈暗引明票不公平,现在谈朝廷扶植分化雇工雇主。”
“现在想想,还真就是最无力的那两个字。”
“修补。”
“修补啊修补,修补啊修补,每一次修补都是饮鸩止渴。前朝如此,本朝这鸩毒看似去了,只是这解药里却含着鹤顶红,竟是无法分开。要么鸩毒入骨、要么鸩毒解了喝下鹤顶红,修修补补,修修补补,竟无有治本之法。”
“国公可知,前朝万历年间的盐政改革,改革派最大的敌人,就是道理,正确到不能反驳的道理。”
“以至于改革派一再上疏,力陈【欲驰盐禁,是重厉民也】。要先辩经,辨明政府把持盐政是正确的,不能过于放松,否则根本来改都不能改。”
“至于道理,以民为本,下官是真的无法反驳那些支持放开盐政监管的。国公可能辨明?”
刘钰直接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明确表示:“我可没这能力。辩不赢,必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