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一类军队的战斗力最为强悍,那就是守卫边疆的边军,因为边军经常与前来侵犯的异族军队作战,因此有大量的作战经验,十分精锐。
不管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吕布和董卓的并州铁骑还是刘烨的凉州铁骑,无一不是天下雄兵。而在董卓的并州铁骑之中,他攻伐羌人与得到朝廷的赏赐,还专门用来打造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这就是飞熊军。
飞熊军虽然只有五千之数,不过披甲率近乎百分之百,军中都伯以上的小军官全部都身着铁甲,装备精良,也是董卓的最大倚仗。
即便是吕布反水,董卓自信飞熊军也足以抵挡吕布的并州铁骑。
而这一次,为了经略雍凉二州,董卓更是直接拨给了李傕两千飞熊军,还让他心疼了好一段时间,反复叮嘱李傕小心为上。
“稚然兄,早就听说刘烨平定韩遂十万羌兵的威风,咱们这一次恐怕是一场苦战啊。”张济对李傕感慨道。
李傕听到张济的话,不由得冷冷一笑:“韩遂拥兵十万,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群羌兵难道能够和飞熊军相提并论么?”
张济笑笑:“说的也是,没想到这一次丞相竟然会把飞熊军调给我等两千骑,真想看看刘烨小儿见到飞熊军时的样子。”
“叔父,听说那刘烨勇猛无双,小侄枪术大成,未必就不是他的对手。”
李傕和张济两人说话之时,一员长相英俊,与张济颇有几分相似的小将手持长枪策马冲了上来,颇为不服道。
张济哈哈一笑:“绣儿,叔父听说别人给你取了一个名号唤作北地枪王,听说那刘烨用的也是长枪,这一次你要是击败了刘烨,那叔父的面上可就大大有光了。”
张绣傲然道:“叔父放心便是,管教刘烨那浪得虚名之辈败在侄儿枪下。”
李傕看着张济张绣叔侄说笑,不由得看向旁边的侄子李利。
李利见到叔父的目光,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叔父放心,某不会给叔父丢人的。”
李傕张济同时哈哈大笑。
“加快进军,三日之内,必须抵达潼关。”
三万大军涌动如潮,朝着西面加速进军。
...
长安城乃是关中最为坚固的城池,刘烨也清楚强攻长安并不现实,因此即便是与庞德会合后有两万余大军,也并未强攻长安城。
刘烨亲自率军坐镇长安城外,同时分遣庞德,于禁,张颌诸将攻取雍州周围各郡县,蓝田,渭南,富平,高陵...
华阴方向,一名骑士疾驰到长安城外的军营之中,守卫营门的卫士见到他背后的旗帜,以及头盔上的羽毛,当即把他放了进去。
这名骑士马不停蹄冲进了大营之中,冲到中军大帐之前,随后翻身下马,急急忙忙冲进了营帐之中,单膝跪地。
“州牧!华阴方向最新消息,张郃校尉传递而来。”
一旁的荀攸见状,起身上前,从骑士手中接过了这封书信,撕开封条,展开一看,不由得眉头一皱。
刘烨问道:“公达,怎么了,雋义说了什么?”
荀攸转身道:“州牧,根据张校尉传来的讯息,观察到潼关方向似乎来了一支规模在数万人上下的大军,似乎是董卓派出的援军。”
刘烨起身道:“来得好快。”
他看向荀攸:“公达,传某将领,命令诸军将立刻放弃到手的郡县,以最快速度向本部靠拢,准备与敌军会战。”
“喏!”荀攸当即外出,叫来数名探哨各有交代,片刻之后数名探哨便从长安城外的大营之中奔驰而出,分别朝着其他几个方向而去。
蓝田县。
于禁看完手中的书信,点了点头。
“亲兵。”
“于校尉,有何吩咐?”
“传令全军,立刻撤出蓝田,向长安方向撤退。”
“喏!”
一时之间,分兵攻取诸多郡县的于禁,庞德,张颌等将领纷纷带领麾下兵马朝着长安城方向撤退。
七月十六,凉州兵全部集结于长安城下,总数两万两千人。
李傕率军三万,从洛阳经函谷关,过潼关,大张旗鼓西进雍凉,一路接管被刘烨等人攻陷的华阴,华县,蒲水,渭南,蓝田,终于率军抵达长安城下。
是日,劲风扑朔,黄沙滚滚。正所谓秋高气爽,北方的秋天大风滚滚,空旷的原野之上更是风的世界。
在凛冽的大风中,却是相对站立着两支军队,各自结阵而成一座巨大的军阵,仿佛两只《山海经》当中的巨兽狭路相逢,互相大眼瞪小眼,却又忌惮对方的强大,而不敢擅自出手。
两座军阵的规模略有差异,李傕三万大军比之刘烨多出八千之众,不过向来傲气的李傕见到刘烨军的阵势之后,却也不敢轻言战胜。
刘烨军人数两万两千,其中骑兵七千,步卒一万五千,而骑兵列阵中央作为主力,一万五千步卒分为左右两翼。
这也是刘烨指挥作战的一贯战术,以骑兵之锋锐对敌中军强行突破,随后大量步卒在骑兵的掩护下向前突破,扩大战果,其实和步炮协同战术相差无几,可以称之为步骑协同。
李傕立于中军,转头道:“张济,将飞熊军与步卒列于中央,骑军列于两翼,等到敌军骑兵发起冲锋,立刻发动两翼骑兵进行夹击,将敌骑军消灭之后,再行追击敌军步卒。”
张济点点头,这就下去安排。
“叔父,让某带领骑兵,乱军阵中取得刘烨首级!”张绣当即请命道。
张济点点头:“稍后你跟在叔父身旁,以骑兵夹击敌军铁骑。”
张绣听到张济答应了自己,当即兴奋的点点头,随后握紧了手中的银枪,摩拳擦掌。
“张绣,待会儿且看看是你取得刘烨首级,还是某技高一筹!”一旁的李利冷笑道。
张绣哼了一声:“李利,别多想了,刘烨的首级乃是某囊中之物。”
“啧啧,你说大话的本领倒是不小。”
张绣和李利两人针锋相对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