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选择的第一首曲子,并非是《秦放歌钢琴练习曲集》,而是来自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这部一共有四十八首,每首有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除非是想自虐,平时基本没多少人练习他这些曲子的。
这个世界的前奏曲和赋格难度一点也不比秦放歌创作的这些曲子低,但巴顿的这些作品,有很多优秀钢琴演奏家的录音和录像做参考呀!钢琴老师们谈起来的时候,也能做到言之有物。
秦放歌的这些前奏曲和赋格曲就不一样,普及程度不高,虽然他自己有录过唱片,但销量很是堪忧。关键一般人也听不懂,他粉丝要买这唱片的话,就是真爱粉最好证明!
华夏音乐学院钢琴系老师们也都觉得,秦放歌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推广很成问题。但也没办法急于一时,想让所有学钢琴的学生都练他的曲子,那可真不容易。首要问题是,先把钢琴教师们教会吧!或者,他自己亲自教大家怎么练习……
当然,现在这样,先培养几位专门练习他钢琴作品的学生出来也不错。
哪怕是于秀梵这样的中国最顶级的钢琴教育家,也都觉得秦放歌的钢琴作品思想特别丰富,艺术性也特别强,哪怕是再怎么天才的学生,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还是要额外提一句,秦放歌完全是个例外!不能拿他当“天才”的标准,要不然,其他学生都不用活了呀!
像是现在的舞台上的主角,商周同学,也是从小就有“钢琴神童”之名的,可他现在的学习进度,远不及秦放歌的十分之一。
但商周还是相当有勇气和自信的,他也有一颗谦逊的心,在秦放歌面前,除非是狂妄到了极点,否则,但凡学音乐懂艺术的人,都会收敛着点,虚心求学才是正途!
他选择的曲目是特别有难度的第十六首《g小调》,前奏曲是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
光是这三声部,四声部,就足以让很多学钢琴的望而却步。
但对于立志成为钢琴演奏家的人,邓红梅教授的说法也是要求吴泓芹和肖雨然就是,“每天必须练习一个小时以上的前奏曲和赋格!”
吴泓芹也是个怪物,她练习一个小时还觉得不够过瘾,自己加练的时间也特别多。肖雨然就比较正常点,但每天一个小时的要求还是要做到的,要不然,被邓红梅发现偷懒的话,臭骂一顿是肯定少不了的!
商周勇于挑战,其志相当可嘉。
上午彩排的时候,他也听肖雨然师姐弹了前奏曲和赋格的,哪怕这和她的风格不相符合,却仍旧让他佩服不已。他自己越是研究和练习,就越发明白弹到她那样的程度,需要怎样的努力!天赋什么的就不说,能弹这些曲子的,没一个是笨蛋就对了!
当然,他更希望的是,从秦放歌那里学到有用的东西。平时这家伙神出鬼没的不说,身边也都鲜有男生……连美女都挺难考进他的,主要他身边那群美女不太好对付,也都一致排外的。
所以,商周入学也有一段日子了,都没什么机会跟秦放歌碰面聊天交流下钢琴演奏之类的。
这次的大师班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商周也没心思想别的,抓紧时间跟他学习。
秦放歌这个“大师”的水平也确实是高,主要也是,他自己写的曲子,自己能演奏。不想有的作曲家,大家觉得他们的创作,纯粹就是刁难人来着!常用来对这些作曲家说的,“你写的曲子自己演奏给我们看看!”
这话就不能对秦放歌讲了,他会秀你一脸的。
关于这首前奏曲和赋格,格式就不用多言,秦放歌指导商周的时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他的实际水平来。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也还是要求学生们,要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有最清楚的认识,练习之前,先读谱,研究透了再说,别着急上手练习。
在这点上,邓红梅也是严格要求两位女学生的,但凡秦放歌有了新作品,首先肯定是要她们两个先进行各种分析研究,搞得跟写毕业论文一样,她那边通过之后,才能上钢琴去练习。否则,邓红梅觉得练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纯粹图个爽,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前奏曲和赋格,堪称是复调作品的巅峰之作。事前再怎么分析研究都不过分,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不仔细分析,理清楚各种声部之间关系的话,也是根本没办法练习下去的。
秦放歌也就这首曲子,为大家不只是商周一个学生,做了讲解和示范。
邓红梅曾经评价说,“这是首很严谨的三声部结构,具有很强的咏叹性。音乐精炼集中,感情充沛。时而壮美严峻,时而真挚深情的乐思,绵延始终。”
秦放歌对学生讲时,则说,“前奏曲部分,需要特别注意中音部,抒情的旋律始终贯穿,如同一支小提琴很庄重,崇高的演奏着,然后,把旋律带到降b大调,交到低音部去,从开始到结束,整曲懂是以坚韧的节奏衬托着。”
“颤音由静谧,仿佛微波荡漾的伴奏衬托,如同长旋律歌唱的感觉,弹出一个基础音,随后不停的,极轻的开始音的交替,不用保持一定次数的振
动,尽可能的达到平稳流利,结尾停在主音上。”
“旋律刚由这里产生,接着上声部出现似询似诉的音调,旋律重复着中声部以及切分音,曲谱上表明了色彩,忧郁的。”
“色彩慢慢变得光明起来,旋律的呼吸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坚定,出现倾向于降b大调的音调。”
“这里,颤音第四次出现,与其同时出现的是流畅跳进的伴奏。”
“低音的颤音要弹得黯淡,这是要准备新的感情的增涨,之前出现过的音调,现在低音和高音区依次出现,但呈现出和之前不同的全新的色彩。演奏的时候,必须要突出前后的不同来。”
“前奏曲快要结束的时候,音乐宏伟,音流在回声似的颤音中逐渐消逝。”
“声部进行必须达到清楚同一手上的两个声部的声响突出分明,并要达到声部进行的平稳流畅和优美的连贯演奏,有各自不同的音色,这样会更加有效果,也更吸引人。”
“练习的时候,先把每个声部分开进行练习,等练好之后,然后再合起来练习!自己在演奏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清楚,每个声部的特点……”
秦放歌边说边弹,完全是以争分夺秒的速度。
好在商周集中精神,勉强算是能跟得上他的节奏。他大概也清楚,这可能是还是秦放歌放慢了速度的结果,不知道他平时跟肖雨然她们上课的时候,都是怎么讲的。反正他每周教她们两个的时间也不多就是了,大概就是两个学生一个晚上的时间!
音乐学院就这么大点地方,可以说,秦放歌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饭菜,只要肯定用心去打听,基本都是可以查到的。只是,大家不会那么无聊罢了!在音乐学院的学生心中,打听秦放歌的八卦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事情,主要任务还是搞好自己的学业!
秦放歌也没办法,他必须抓紧时间讲快点呀!
他这也还才讲前奏曲部分,赋格部分的演奏难度更高。
这样的复调音乐,也确实能把人的脑子给绕晕。
赋格曲是四声部的,但真正用四声部的地方其实不算多,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只是,商周并非一般人,他也是有着“钢琴天才”称号的呢!别的不说,志气还是相当高的。他想做的,就是向困难发起挑战,这也是突破自我极限的好办法。
这会,商周的脑子全速运转,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也没曲谱可看,都烂熟于心,不对自己狠一点还真是没办法在秦放歌面前露面。
秦放歌仍旧还是先帮着他理清楚作品的结构,“赋格,先是呈示部,结束于降b大调。主题的进入顺序为;主题中音声部,答题高音声部,主题低音声部,答题次中音声部。演奏的时候,各声部的音质色彩都要有明显的区别,多练习吧……”
“发展部份,主题在第二声部进入,接着在13小节后半的第四声部进入,第15小节主题的高音部进入。需要注意,第17,18小节是二声部主题密集接应句。”
“随后又是一个发展部,第四主题以c小调进入,第一声部主题完全相同的在第21小节后半进。第二声部主题在第23小节进入,并把调性转回g小调。”
“第28小节起由第一声部、第三声部、第四声部作密集接应句,第一声部主题在前半小节,第三声部紧接在后半小节。第四声部在第29小节进入,四个声部交替演奏。直至第31小节后半,第二声部主题才进入,第32小节主题从第三声部进入,直至终结。”
“由于赋格本身音调和声区的改变,加上对位声部的特点,每个主题的感情色彩都不一样,这点必须要表现出来。”
“展开部里的主题是平行大调音响,开始比较柔和,后来越发明亮。高朝之后主题密切合应的线条中断,主题又呈小调音响,这是忧郁又带着惋惜的色彩。”
“中声部,会遇到由一只手转到另外一只手来弹的情况,演奏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先集中注意力在中声部,使其平稳流畅的过度。踏板的运用也很重要。”
“需要格外注意连音和半连音结合的演奏,在练习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
秦放歌也讲了其中的演奏细节,这本就是他特别强调的细节无敌,比如,“演奏半连音的时候,主要用指尖,手臂自然下沉到键盘,慢触键,柔润的下键,离键,要有一种似断非断,如歌如诉,委婉动听的声音。”
“连音则更依托手指间的力量转移,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外一个手指,有独立性,但手指不要抬得很高,也不要有什么多余的动作。这样子,不要弹出任何的杂音来,平稳,均匀,顺利的展开交接……”
商周这个学生很有悟性,模仿和学习能力也格外的强,短时间之内都能跟着做得很好。
秦放歌也是给予鼓励,“很不错,回去再多做练习!”
商周严肃的点头,他不答应也不行呀!这么多人盯着看的呢!光是舞台上的其他学生,给他压力就挺大的。当然,他们其实也都一样,是骡子是马,都在舞台上拉出来遛了的。
观众们看秦放歌讲课也都颇有感触,这内容实在太过丰富了。
音乐厅现场,钢琴相关的“专业人士”们都有这样的想法,秦放歌这基本都是“干货”,没什么灌水的成分。这也让很多人接受起来都不容易,相关的知识太多了呀!脑子再好,在不熟悉原本曲子的情况下,也根本也处理不过来。很多人听起来如同天书一般,什么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还有第三第四声部的……
就算对这首曲子有所了解的人,也特别容易被绕晕。哪怕对此有所研究的,没能做到商周这样深刻和深入理解的话,听起来仍旧很困难。
连专业观众们都这样,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就更是如此。尽管他们也有优势,那就是导播相当给力,给舞台上两人很多的特写,特别是秦放歌在做示范的时候,都是给到他手指在琴键上飞舞的高清画面。
秦放歌的演奏堪称艺术已经是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多弹幕更是在惊呼,“哥哥也太厉害了吧!这都怎么做到的呀!我这木耳,都能听出每个声部的不同色彩来……”
“我也听出来了,可究竟哪个是第一声部,哪个是第四声部,我还是相当迷糊的!”
“有没有听明白的大佬,出来帮着解释下呀!”
“哥哥说的字我都听得懂,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